高點醫護網
【熱門優惠】
  • 高點知識達護理師雲端課程
  • 醫師國考基礎‧臨床‧甄試課程
  • 物治師雲端課程
  • 放射師雲端課程
篇名
微生物學-腸道細菌科(二)
重要考點
本次重點是闡述沙門氏菌的致病機轉與發病時的臨床表現;此外,沙門氏菌(Salmonella)及志賀菌(Shigella)的比較也是不容忽視的重點。
說明
沙門氏菌
一、分類
細菌界 Bacteria
變形菌門 Proteobacteria
γ- 變形菌綱 Gammaproteobacteria
腸桿菌目 Enterobacteriales
腸道細菌科 Enterobacteriaceae
沙門氏菌屬 Salmonella
腸道沙門氏菌 S. enteric

二、傷寒桿菌與副傷寒桿菌
腸道沙門氏菌血清型常見有傷寒桿菌(S. typhi)、副傷寒桿菌(S. paratyphi)、S. choleraesuis。S. typhi和S. paratyphi,只能感染人。S. choleraesuis對動物有高度適應性,如果感染人,可造成嚴重臨床表現。人群<5歲或>60歲、免疫力低下、具潛在疾病,如白血病、胃酸減少者等是感染的高危險群
  1. 傷寒桿菌(S. typhi):是造成傷寒病的元兇,主要經由糞口途徑傳播,在起病2~4週排菌量最多,傳染性最大
  2. 傷寒桿菌有三種抗原,分別為菌體O抗原、表面Vi抗原、鞭毛H抗原。當人體感染後可誘發相應抗體產生,但都不是保護性抗體。由於O抗原與H抗原的抗原性較強,可以用血清凝集試驗 (肥達反應) 檢測血清中的相應抗體,有助於臨床診斷。由於Vi抗原具有阻止被吞噬,且使細菌的侵襲力加強的作用,所以Vi抗原是決定傷寒桿菌毒力的重要因素。傷寒病人群普遍易感,但病後免疫力持久,免疫水平與血清中O、H、Vi等抗體效價無關。傷寒與副傷寒之間並無交叉免疫力。
    • O抗原: 體抗原D群,用來區別同一種(species)菌種不同的血清型分類(serotype)
    • Vi抗原: 莢膜抗原;是決定傷寒毒力的重要項目;
    • H抗原: 鞭毛抗原;

三、致病機轉
致病性:經不潔食物或飲水感染。必須10 5 ~10 8 個細菌才會造成臨床症狀。
疾病 病原 潛伏期 致病機轉 臨床症狀
傷寒熱 typhoid fever S. typhi S. paratyphi A S. paratyphi B 7~21 天潛伏期 ;癒後具免疫性,成慢性帶菌者 口→胃腸道→淋巴→血液→肝、脾→膽管→膽汁→腸管 發熱、頭痛、肌痛、肝脾種大、玫瑰斑疹
腸胃炎 gastroenteritis S. typhimurium S. enteritidis 6~48 小時 潛伏期 ,維持 2~3 天 口→胃腸道→糞便排出,持續數週 發熱、噁心、嘔吐、頭痛、腹瀉
菌血症 bacteremia S. choleraesuis   口→腸胃道→血液→肺、骨、腦、膽、腎→化膿 腸胃道症狀不明顯
【註1】根據研究指出,沙門桿菌的腸道入侵與第三類分泌系統 (Salmonella pathogenicity island 1 (SPI-1) encoded type III secretion system; SPI-1 T3SS)有密切關係,沙門桿菌具有特殊菌毛(fimbrial)及黏合素(adhesins),與細胞結合後,沙門桿菌分泌SPI-1 (Salmonella pathogenicity island-1),並將 Sip蛋白 (Salmonella invasion protein)注入上皮細胞內,造成actin的重組和細胞膜縐摺,將細菌包裹吞噬,並在吞噬小體(phagosome)內增殖,導致細胞死亡(pyroptosis),並誘發細胞激素的產生,引起腸道炎症反應。但 志賀菌(Shigella) 藉第三類分泌系統,分泌4種蛋白(IpaA、IpaB、IpaC、IpaD) 進入上皮細胞和巨噬細胞內。
【註2】由於cAMP被激活,cAMP↑,促使水份大量分泌。
【註3】沙門桿菌ATR基因,具酸耐受性,可抵抗胃酸和吞噬小體內部較低pH值環境。

四、臨床表現
  1. 腸炎:是感染沙門桿菌最常表現,食用受污染食物或飲用水後6~48小時,出現噁心、嘔吐、非出血性下痢,伴隨發燒、腹痛、頭痛,常於2~7日內緩解。大部分患者可在數天內自癒,僅需注意補充水份、電解質,且盡可能不要給予太多止瀉藥,以免毒素無法排出;抗生素可能造成細菌在體內潛伏時間延長,所以並不一定需要給,但對於新生兒、老人、免疫機功能低下者則需給予。
  2. 傷寒熱與副傷寒熱:傷寒熱(typhoid fever)由S. typhi引起的發熱疾病,是沙門桿菌所引起疾病中最嚴重的一種。細菌入口經腸道,被巨噬細胞吞噬,侵入血流擴散至全身,在肝、脾和骨髓內繁殖。經7~21天潛伏期,患者第一週可高燒至40°C,伴肌痛、頭痛、結膜充血、腹痛、肝脾腫大、全身性淋巴結病變,相對心搏緩慢;第二週便秘或腹瀉、玫瑰斑疹、呼吸道症狀。若不治療,高燒持續2~3週或更久。嚴重者可出現腸出血 穿孔、腹膜炎、膽囊炎、肝炎等併發症而死亡。副傷寒熱(paratyphoid fever)由S. paratyphi A等引起,症狀與傷寒熱相似,但較輕微。
  3. 敗血症:以S. paratyphi、S. typhi、S. choleraesuis引起較常見,可造成肺、骨、腦、膽囊、腎之化膿性病灶。
  4. 無症狀帶菌:1~4%患者當typhoid fever痊癒後成為慢性帶菌者,多見於小於五歲兒童、老人及膽道疾病患者,成為疾病之散播者。以 S. typhi 為主,寄生在膽囊,是主要傳染的來源。此類患者除需接受長期抗生素治療及糞便追蹤,另外也須排除是否有膽結石與腎結石等情況。
五、比較
沙門氏菌(Salmonella)及志賀菌(Shigella)比較如下表:
  沙門氏菌 (Salmonella) 志賀菌 (Shigella)
傳染途徑 糞口傳播 糞口傳播
增殖處 在吞噬小體 (phagosome) 中增殖 在細胞質內增殖
運動 (Motility)
乳糖發酵
入侵血液中
感染菌數 105 ~108 個細菌才可引起症狀 200 個細菌即能引起症狀
糞抗體 (Coporantibody)
血清學測試 有, Widal test
是否有帶原者
菌體可出現部位 血、尿、糞便 糞便
症狀 出現噁心、嘔吐、非出血性腹瀉,然後伴隨發燒、腹痛、頭痛 先有腸素毒引起水樣性腹瀉,再有下腹部痙攣、稠性血便、裏急後重
相關考題
1.沙門氏桿菌(salmonella)除了常引起腸胃道腹瀉,臨床上亦常侵犯多處器官,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96-2-3 >
  1. 曾有胃切除手術病史者或制酸性藥物使用者,都會增加salmonella 感染的機會
  2. typhoid fever 是由Salmonella typhi 引起的一種全身性的疾病
  3. typhoid fever 臨床表現有rose spots, relative tachycardia,以及肝脾腫大
  4. salmonella 感染所引起的腸胃炎,一般是不需要抗生素的治療
解答:C or D

2.會侵入腸壁細胞並進一步擴散至鄰近細胞,造成受侵犯細胞死亡而破壞大腸黏膜層的細菌屬於下列何種菌屬?< 97-2-42 >
  1. 志賀氏菌(Shigella
  2. 霍亂弧菌(Vibrio
  3. 幽門桿菌(Helicobacter
  4. 沙門氏菌(Salmonella
解答:A or D

3.一名從越南去美國旅遊的年輕女孩,因持續原因不明的發燒而至當地的一家醫院就醫。醫師發現除了發燒,病人還有肝腫大、腹痛等症狀,且在其血液中分離到一株不發酵乳糖的腸內桿菌科(Enterobacteriaceae)細菌。病人在服用能殺死該菌的抗生素4天後,即退燒並出院。此菌最有可能屬於下列那種菌屬? < 99-2-49 >
  1. 假單胞桿菌屬(Pseudomonas
  2. 克雷白氏菌屬(Klebsiella
  3. 變形桿菌屬(Proteus
  4. 沙門氏菌屬(Salmonella
解答:D

4.承上題,下列何者是此疾病的主要感染源? < 99-2-50 >
  1. 空調系統
  2. 長期帶菌者
  3. 地下水
  4. 貓狗等寵物
解答:B

5.細菌表面的pili或fimbriae通常造成宿主致病力的機轉為何? < 100-1-47 >
  1. 附著至特定的細胞表面
  2. 增強細菌的移動力
  3. 抵抗吞噬作用
  4. 增強內毒素的作用
解答:A

6.腸內菌屬(Enterobacteriaceae)的Lipopolysaccharide(LPS)分子中那一個部分的變異最大,可以用來區別同一種(species)菌種不同的血清型分類(serotype)?< 100-2-57 >
  1. Lipid A
  2. Core polysaccharide
  3. O antigen
  4. 整體結構
解答:C
關鍵詞
微生物學、腸道細菌科、沙門氏菌、志賀菌、傷寒桿菌、傷寒熱、敗血症、基礎醫學教室

想瞭解高點醫護相關課程,

請填妥下列相關資料,服務人員將儘速與您聯繫。

詢問類科: 上課方式: 詢問班別:

詢問課程內容:

姓名: 電話: Email:

本人同意高點‧知識達公司及其關係企業與合作對象,得直接或間接蒐集、處理及利用本人之個人資料。

驗證碼 按一下重取驗證碼 (請區分大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