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症-高點醫護網
高點醫護網

篇名
認識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症
說明
觀念剖析
  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症是一種X-連鎖不完全顯性遺傳,可因嚴重感染、藥物、化學藥品、蠶豆引起。
前言
  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缺乏症,俗稱蠶豆症,是亞洲人常見的一種遺傳性溶血性疾病,屬於X-連鎖不完全顯性遺傳病,在台灣發生率為3%,男性發病率高於女性,是政府對新生兒篩檢項目之一。可因嚴重感染、藥物、化學藥品、蠶豆引起。藥品包括抗瘧疾藥、磺胺劑、某些解熱鎮痛藥(如阿斯匹靈;化學物品如樟腦丸、龍膽紫、甲基藍。蠶豆則含有蠶豆嘧啶葡糖甙、divicine、convicine及isouramil等氧化物質。
生理與生化
  G-6-PD基因位於Xq28,WHO研究發現,迄今已發現400多種G-6-PD變異型,其中有20多種能發生溶血,其餘的則酶活性正常,且無臨床表現。G-6-PD存在人體紅血球內,是葡萄糖磷酸戊糖旁路代謝中所必須的脫氫酶,它使6-磷酸葡萄糖釋放出H+,從而使NADP還原成NADPH。NADPH是紅血球內抗氧化的重要物質,保護紅血球免受氧化物質的威脅,使GSSG還原成GSH和維持過氧化氫酶(Catalase)的活性。G-6-PD缺乏時,NADPH生成不足,GSH和Catalase減少,因此,若身體接觸氧化性物質的侵害時,氧化作用形成的H2O2作用於血紅素的-SH基,使血紅素氧化成高鐵血紅素及血紅素二硫化合物(Hb-SSG),導致血紅素變性、沉澱,形成不溶的海因茲小體 (Heinz body),沉澱在紅血球膜上,改變紅血球膜的電荷、型態、變形性等功能,造成急性溶血反應。
  G-6-PD缺乏雖然會引發溶血,但此病卻會為患者帶來對抗瘧疾的保護,尤其是抗Plasmodium falciparum,因為瘧原蟲會很快會被脾臟清除的原因,算是一種進化優勢。
臨床表現
新生兒黃疸 約 1/3 新生黃疸症是由於 G-6-PD 缺乏所致。輕度黃疸予以照光治療即可;嚴重溶血性黃疸,必須給予換血治療
急性溶血性貧血 精神萎靡、面色蒼白、食慾不佳、全身黃疸、深茶色尿,嚴重時出現呼吸窘迫、心臟衰竭,甚至休克死亡
實驗診斷
  1. 篩選試驗
    高鐵血紅素還原試驗 正常還原率 >0.75 ,顯著缺乏者 <0.3 ,中間型 0.74~0.31
    螢光斑點 Beutler fluorescent spot test 是一個快速、便宜的測試方法。敏感性與特異性均佳。原理: NADPH 在波長 340nm 紫外線激發下可見螢光;缺乏 G-6-PD 的紅血球因 NADPH 減少,所以螢光減弱或不產生螢光。正常 10 分鐘出現螢光,嚴重缺乏者 30 分鐘仍不出現螢光
    注意:當患者出現溶血反應時,測試結果可能會出現假陽性 (false positive) ,故需要等溶血反應停止後數週才可進行測試
    NBT 紙片法 正常濾紙片呈紫藍色,顯著缺乏者呈現紅色,中間型呈淡藍色
  2. 其他診斷方法:直接 G-6-PD 活性測試、DNA 直接測試、G6PD 基因排列檢查。
治療
  1. 對於急性溶血者,去除誘因:溶血期,補充足夠水分,葉酸治療,糾正電解質失衡,服用碳酸氫鈉以碱化尿液,防止血紅素在腎小管內沉積。輕度貧血者,去除溶血誘因後,大多在 1 星期內自行停止;貧血較重者,可輸給 G-6-PD 正常的紅血球。
  2. 注意腎功能,若有腎功能衰竭,需要血液透析。
  3. 新生兒黃疸時可與藍光治療,嚴重者換血。
關鍵詞
蠶豆症、溶血、遺傳疾病、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症、X連鎖不完全顯性遺傳、基礎醫學資訊館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