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醫下-實用催眠術-高點醫護網
高點醫護網

篇名
輕鬆醫下-實用催眠術
說明
輕鬆醫下-實用催眠術
結婚有一段時間的夫妻,老婆無法被滿足,後來老婆就去找了心理醫師治療,回來第一天晚上老婆穿著性感衣服很性感,兩人就過了快樂的一夜;第二天老婆更是火辣,兩人又過了風起雲湧的一夜;老公覺得很好奇,於是在第三天晚上就偷偷的看老婆在做什麼?只見老婆對著鏡子說:「我很年輕,我很年輕。」

後來老公覺得心理治療很有效,也跑去看心理醫師,回來第一天晚上只見老公有如猛虎出匣,堅挺不拔,讓老婆很High;第二天老公依然像超人般,搞到老婆有一點受不了;老婆覺得很訝異,第三天晚上就偷偷的看老公在做什麼?

只見老公對著鏡子說:「她不是我老婆,她不是我老婆!」

各位,看完這一則笑話,您是不是已經想到今天的主題是什麼呢?
答對了!就是催眠術! 但在介紹之前,我們將以下兩個英文字區別一下~
Hypnosis:常指理論性的催眠學或學術性的催眠學。
Hypnotism:常指技術性的催眠術。
我們一起進入今天的主題<催眠>吧!
前言
「催眠術」是一項古老的心理調整技術,從西元前三千年時的古埃及遺留下來的皮卷上,便記載著有關催眠活動,所以一向被人視為神秘之事,甚至被認為是江湖術士之騙人的把戲或是誤認為迷魂之術。所以,在心理學的早期,並未重視催眠;1841年英國外科醫師佈雷德(G.Braid)開始對催眠進行研究和應用----他使用凝視水晶球的方法去做催眠,進而提出「神經疲乏論」;他發現,催眠可使人進入清醒與睡眠之間一種類似睡眠狀態的情境,在此狀態下,人的意識相對削弱,潛意識開始活躍,因此人的心理活動,包括感覺、知覺、情感、思維、意志和行為等心理活動都和催眠者的言行保持密切的聯繫。這也就是讓一個人在意識狀態下,赤裸裸地解讀「潛意識」裡資料的方法。由於催眠可降低感覺敏感性,所以G. Braid開始應用催眠來鎮痛與麻醉。

在1912年Hans Berger發明一種可測量與記錄腦中細小的、不正常的放電過程之機器,稱為腦電圖(EEG)。後來EEG用於研究紀錄睡眠與催眠,發現睡眠中各階段的波型與催眠狀態波型是不同的所以,催眠不等於睡眠----“催眠中所看到的是原版的「潛意識」資料,而夢的資料則是經過修飾的”;催眠時腦波和清醒時的腦波是一樣的,但這時人的心智和思想是用「潛意識」的方式來進行。是一種人類原始的思想方式,是不帶情感的。
理論的最新發展
催眠學理論一般是主張「二層次學說」:
(一)第一層次:物質層次—腦神經系統功能的作用。腦接受心理暗示後,進行儲存與分析,再通過腦內Ach(分泌愈多,活動愈淺慢)及Dopamin(分泌愈多,精神愈振奮)等神經傳導物質的改變,影響自主神經的功能,從而誘導催眠,提升器官的功能。
(二)第二層次:心理活動層次—主要是心理功能的作用。受術者對施予催眠者的指令願意接受,並在催眠者的協助下調節壓力,改善情緒,起到調節身心的作用。
傳統派催眠 VS 策略派催眠
派別 傳統實驗性催眠學派 策略性催眠學派
代表人物
  1. Dave Elman 和Ormond McGill為早期代表
  2. 廖閱鵬和陳一德為華人界代表
  1. Milton H Erikson為代表
  2. Stephen Gilligan和Jeffrey K.Zeig 發揚之
相異點
a) 著重點不同
  1. 著重在人類的心靈結構、潛意識智慧和暗示力量2. 常用"問題回溯"的方法去找到引起問題的核心
  1. 著重在治療策略、自我關係和神經表像系統
  2. 常用"問題轉化"的方法去找到引起問題的核心
b)誘導與深化 有固定手法,常利用漸進放鬆法、眼睛凝視法、數數字法、轉頭法、點穴法、手臂上浮法、下樓梯法等單獨或組合方式進行誘導深化,所以比較容易進入催眠狀態 沒有固定的手法,常利用對方當時的狀態和環境做為進行語言引導及誘導深化,所以比較困難進入催眠狀態
c) 治療步驟 使用設定主題→誘導深化→回溯問題核心→釋放情緒→正面意義→重建自我形象→補充能量→正面指令→解除催眠過程 使用連接→轉化→轉變→回歸的過程,不強調回溯和負面情緒宣洩,喜運用語言模式和隱喻故事來進行
d) 可運用範圍 運用的範圍會比較廣,例如:自我催眠補充能量、靜心修行、舞臺催眠秀、催眠式管理和催眠式銷售等 有點類似心理諮詢面談,能量場域的運用比較突出之外,其他方面的運用比較欠缺
e)其他 是催眠術的基本內功 是催眠術的高級運用
催眠狀態下的特徵
  1. 暗示的接受性增強 (increased suggestibility):注意層面趨窄化,對周圍環境中的刺激不再注意,只注意催眠師的指示。
  2. 肌肉張力與強度的轉變(altered muscle tone and strength):主動性反應減低。
  3. 感官上的轉變(altered sensation):產生知覺扭曲與幻覺。
  4. 增強記憶(hypermnesia)
  5. 產生第六感的能力(telepathy)
  6. 年齡回溯(age-regression):對陳年舊事卻能陳述歷歷,甚至以幼童說話的口吻,描述事件。
  7. 角色扮演:在催眠中可扮演與其本人原來性格不同的另一角色,並表現出符合該角色的一些複雜行為
催眠可帶來什麼好處?
根據上述催眠狀態下的特徵的改變,或許可以帶來以下各種益處:
  1. 增強記憶力:如果經常做事忘東忘西,丟三落四的,或是讀書的效率差的,不妨嘗試催眠看看。
  2. 治療疾病:舉凡偏頭痛、焦慮、恐慌、恐懼、氣喘、陽痿、失眠、外科手術或燒傷疼痛等,皆可經由催眠性暗示或開導來減輕或消除。緩解慢性病症狀,如肌肉痙攣、潰瘍病、關節炎、或背痛。改善免疫系統。
  3. 增加組織能力與增強訓練潛能:將大腦潛意識中強大的組織能力活化起來,使工作變的有條理,增加學習能力,克服學習障礙,並提升個人創造力與增強洞察力。
  4. 瘦身減肥:催眠可以控制體重與飲食問題,以達到瘦身減肥功效。
  5. 增強運動表現:催眠可以增強毅力與協調性。
  6. 催眠可以革除壞習慣建立新習慣:增強積極動力,提升正面行為,消除負向思考。可以建立信心,肯定自我價值。
  7. 改善生活品質:以積極的動機,達成並實現個人的滿足感。處理生活各類壓力,放鬆身心。
  8. 解除感情與肉體創傷:重現並去除人生創傷事件。搜尋記憶,年齡回溯,時間回溯。
哪些人比較容易被催眠呢?
根據研究,在日常生活中喜歡沉思的人,容易專注而不易因在因素刺激而分心的人,或希望從催眠中獲得新鮮意識經驗的人是比較容易被催眠的。總之,專注力是進入潛意識催眠的起跑點。
實施催眠禁忌症
必須除外幾項會引起病患在催眠狀態下,會促進病情惡化或誘發幻覺妄想的症狀,包括:
  1. 智能過低,無法與催眠者溝通的人;自我意識太強、個性太固執的人;有懷疑心的人,對催眠懷有恐懼的人。
  2. 低於六歲的兒童,理解語言的能力不夠,很難被引入催眠狀態,而七~十歲的小孩,是最難進入任何程度的催眠狀態的人。
  3. 精神分裂症或其他重症精神病患。
  4. 腦器質性精神疾病伴有意識障礙的病患。
  5. 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例如腦動脈粥樣硬化、冠狀動脈心臟病、心臟衰竭等。
實施催眠前應有的準備事項
每次治療前宜規律的生活制度,絕對禁飲,盡可能不服用人參、激素等,治療當天不要吃得太飽,並要排空大小便。環境舒適,燈光適宜,避免吵雜,保持坐姿,事前溝通,放鬆心情。
結語
看完之後是不是對催眠有了粗淺的認識呢?但實際應用得靠個人的修行了。最近我也迷上有關催眠的議題,我還想找個時間實際去體驗一下呢。
關鍵詞
催眠、心理調整、潛意識、輕鬆醫下、時事醫把罩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