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名
解剖學-腦幹組成及第四腦室
重要考點
對腦幹的組成和外形,以及第四腦室的位置及連通做一次重點整理,此部分非常重要!
說明
前言
成人腦平均重量約1400g。在脊椎動物胚胎的神經發育過程中,腦神經管分化為五個部分:端腦(Telencephalon)、間腦(Diencephalon)、中腦(Mesencephalon)、後腦(Metencephalon)、延髓(Myelencephalon,medulla oblongata):
|
腦幹的組成和外形
腦幹(Brain stem)是Mesencephalon、Pons和medulla oblongata三部分構成,其間第四腦室和脊髓的中央管相通,向上與中腦導水管相通。腦幹內部的結構主要由神經核團、纖維束和網狀結構三種類型組成。一、腦幹的外形
- 延髓 (medulla oblongata) :
- 長約 3cm ,位於小腦前下方,下方平枕骨大孔與脊髓相接。 medulla oblongata 腹面以延髓腦橋溝 (bulbopontine sulcus) 為界,與 Pons 相鄰,在 medulla oblongata 背面的上部構能菱形窩的下半,即與第四腦室底相鄰。
- 在前正中裂兩側的縱行隆起稱作錐體 (Pyramid) ,主要由皮質脊髓束 ( 椎體束 Pyramid tract) 組成。在錐體的下端,皮質脊髓束交叉至對側而形成錐體交叉 (decussation of Pyramidal) 。
- 在錐體外側可見橄欖 (Oliver) 結構,內含下橄欖核,此核在人類特別發達,是大腦皮質、紅核、小腦之間纖維連繫中繼站,參與小腦對運動的調控。Oliver 和 Pyramid 之間有 Hypoglossal nerve(12) 根絲由此穿出。在 Oliver 的背外側由上而下可見 Glossopharyngeal nerve(9) 、 Vagal nerve(10) 和 Accessory nerve(11) 等三對腦神經根絲穿出。
- 在延髓後正中溝兩側有膨大的薄束結節 (gracile tubercle) 和楔束結節 (cuneate tubercle) ,內含有薄束核和楔束核,是薄束與楔束的終止核,此核向腦的高級部位傳遞軀幹四肢意識性本體感覺和精細觸覺訊息的中繼站。
- 小腦下腳 (inferior cerebellar neduncle) ,又稱繩狀體,位在楔束結節的外上方,其內有白質纖維通往小腦。
- 腦橋(pons):
- 腦橋腹面下緣的延髓腦橋溝(bulbopontine sulcus)是腦橋與延髓的分界。延髓腦橋溝中由內向外有abducent nerve(6)、facial nerve(7)和vestibulocochlear nerve(8)等三對腦神經根絲穿出。
- 腦橋背面的中部是菱形窩上半部,腦橋兩側是小腦上腳(結合臂)、小腦中腳,與小腦相連。
- 腦橋腹面基底部正中的基底溝(basilar sulcus)容納基底動脈。基底部與其外側的小腦中腳(middle cerebellar Peduncle)交界,Trigeminal nerve(5)的神經根根絲穿出。
- 腦橋背面的有Trochlear Nerve(4)神經根在上髓帆內交叉穿出 , Trochlear Nerve是唯一自腦幹背面發出的腦神經。
- 腦橋中上部的被蓋腹側部有上橄欖核,接受雙側耳蝸腹側核的傳出纖維,參與聲音的空間定位。
- 中腦(midbrain):
- 中腦腹面上界是間腦的視束,下界是腦橋上緣。中腦腹面兩側的大腦腳(crus cerebri),由來自大腦皮質的下行纖維所組成。大腦腳之間的腳間窩(interpeduncular fossa)有Oculomotor nerve(3)神經根穿出。
- 中腦背面有一對上丘(superior colliculus)和一對下丘(inferior colliculus),合稱四疊體。上、下丘覆蓋在神經管腔上,形成中腦導水管(mesencephalic aqueduct),向下與第四腦室相通。上丘是人類的重要的視覺反射中樞。下丘核是聽覺傳導通路的重要中繼站,接受外側丘系的大部分纖維,傳出纖維連至內側膝狀體。
- 中腦上丘被蓋中央部有紅核分布,負責調節屈肌張力與協調運動。
- 菱形窩(rhomboid fossa):
- 菱形窩即第四腦室底(floor of the fourth ventricle),位在延髓上部和腦橋的背面,由延髓和腦橋內的中央管後壁展開所形成的。外上界是兩側的小腦上腳,外下界是兩側的薄束結節、楔束結節和小腦下腳。
- 髓紋是腦橋和延髓在腦幹的背面的分界。
- 菱形窩正中有縱行的正中溝(median sulcus),將窩分成左右兩半。正中溝外側的界溝(sulcus limitans)再將每一半菱形窩分成外側區(=前庭區vestibular area)及內側區(=內側隆起medial eminence)。前庭區內有前庭神經核,其外側有聽結節(acoustic tubercle)隆起,內有耳蝸神經背核。內側隆起靠近髓紋的上方有一隆起,稱作面神經丘,內含外展神經核。
- 在髓紋下方可見兩個三角形區域:舌下神經三角(hypoglossal triangle)位於其內上方,內有舌下神經核,另一個是位於其外下方的迷走神經三角(vagal triangle),內含迷走神經背核。在迷走神經三角和菱形窩邊緣之間區域稱最後區(area postrema),此區富含血管。
- 在界溝上端藍斑(locus ceruleus)區,內有藍斑核,與睡眠和覺醒有關。
- 第四腦室(fourth ventricle):
- 位置:延髓、腦橋與小腦之間;
- 界線:
- 底:菱形窩(rhomboid fossa);
- 頂的後下部:下髓帆(inferior medullary velum)、第四腦室脈絡組織(由室管膜、軟腦膜和表面的血管組成,脈絡叢呈U型分布,延伸至第四腦室的外惻隱窩,並伸向第四腦室外側孔,突出於蛛網膜下腔);
- 頂的前上部:兩側小腦上腳、中央上髓帆組成;
- 第四腦室經由脈絡組織上的三個孔與蛛網膜下腔相通:單一的第四腦室正中孔(median aperture of fourth ventricle),位於菱形窩下角正上方;成對的第四腦室外側孔(laterl apertures of fourth ventricle),開口於第四腦室的外側隱窩尖端。 CSF經由這些孔注入蛛網膜下腔的小腦延髓池。
- 連通關係:中腦導水管→第三腦室、第四腦室→正中孔、外側孔→蛛網膜下隙腔。
延髓背面 < 數字表示某對腦神經 > |
延髓腹面 < 數字表示某對腦神經 > |
相關考題
1.下列何結構是由後腦( metencephalon )衍生而來? < 96-2-24 >
情況: 30 歲男性因車禍致頭部外傷被送急診,呈半昏迷狀態,左側瞳孔放大,右側肢體無力,電腦斷層攝影顯示其左腦顳葉出血。依此回答第 2 題至第 4 題。 < 98-2-2~4 >
2.這位病人可能是因下列何構造被血塊擠壓,進而壓迫腦幹而引起上述症狀?
3.前述病人腦幹的什麼部位被壓迫而引起右側肢體無力?
4.前述病人的那一條顱神經被壓迫而引起左側瞳孔放大?
5.下列有關舌下神經(hypoglossal nerve)之敘述,何者為錯誤?< 98-1-23 >
6.外膝狀體核未接受下列何者投射的神經纖維? < 100-1-26 >
- 延腦( medulla oblongata )
- 小腦( cerebellum )
- 丘腦( thalamus )
- 下丘腦( hypothalamus )
解答:B
情況: 30 歲男性因車禍致頭部外傷被送急診,呈半昏迷狀態,左側瞳孔放大,右側肢體無力,電腦斷層攝影顯示其左腦顳葉出血。依此回答第 2 題至第 4 題。 < 98-2-2~4 >
2.這位病人可能是因下列何構造被血塊擠壓,進而壓迫腦幹而引起上述症狀?
- 小腦扁桃體( cerebellar tonsil )
- 鉤( uncus )
- 胼胝體( corpus callosum )
- 下視丘( hypothalamus )
解答:B
3.前述病人腦幹的什麼部位被壓迫而引起右側肢體無力?
- 上丘( superior colliculus )
- 延髓( medulla oblongata )
- 大腦腳( cerebral peduncle )
- 橋腦( pons )
解答:C
4.前述病人的那一條顱神經被壓迫而引起左側瞳孔放大?
- 滑車神經( trochlear nerve )
- 動眼神經( oculomotor nerve )
- 外展神經( abducens nerve )
- 三叉神經( trigeminal nerve )
解答:B
5.下列有關舌下神經(hypoglossal nerve)之敘述,何者為錯誤?< 98-1-23 >
- 舌下神經發自於延腦之錐體( pyramid )與橄欖( olive )之間
- 舌下神經行經於頸內與頸外動脈( internal and external carotid arteries )之外側
- 舌下神經支配頦舌肌( genioglossal muscle )、莖舌肌( styloglossal muscle )及腭舌肌( palatoglossal muscle )
- 與舌下神經伴行的第一頸神經腹側枝( ventral ramus )支配甲狀舌骨肌( thyrohyoid muscle )
解答:C
6.外膝狀體核未接受下列何者投射的神經纖維? < 100-1-26 >
- 上丘( superior colliculus )
- 藍斑核( locus coeruleus )
- 背側縫核( dorsal raphe nucleus )
- 視覺皮質第 18 區( visual cortex, area 18 )
解答:D
刊名
關鍵詞
解剖學腦幹組成、第四腦室、前腦、後腦團、中腦、延髓、基礎醫學教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