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案例: 男性農夫,40 歲,因”雙足背出現線狀紅斑,伴水腫2週”就診。 |
敘述
C/O:男性農夫,40 歲,因”雙足背出現線狀紅斑,伴水腫2週”就診。
P/I:一位 40 歲男性農夫,因遇水災涉過污水,2 週後於雙足背出現線狀紅斑,並有水腫情形,如下圖所示(圖摘自考選部 96 年醫師考)。檢查周邊血液結果:嗜酸性白血球升高。
請問
一、初步診斷是?
二、此種疾病的可能病因為何?
解答
一、初步診斷:皮膚幼蟲移行症
二、可能病因:接觸含有貓鉤蟲、犬鉤蟲幼蟲的土壤及沙地,或食入未煮熟的受顎口線蟲感染的魚肉
說明
幼蟲移行症(larva migrans)最早在1952年由Beaver等提出。人類並非是此寄生蟲的的終宿主及中間宿主,蟲體在人體內部能形成寄生狀態,因此幼蟲會在內臟或皮膚間為找尋出路鑽動,引起相應症狀。
概念
終宿主 (final host) |
成蟲最終寄生的宿主,專指人類 |
中間宿主 (intermediate host) |
生活史期間與幼蟲發展有關的宿主,即幼蟲在宿主體內可變為更進化的幼蟲時期 |
保蟲宿主 (reservoir host) |
成蟲最終的宿主,除了人類以外 |
保幼宿主 (paratenic host) |
幼蟲時期寄生的宿主,一般與幼蟲發展無關 |
幼蟲移行症可分為內臟幼蟲移行症(visceral larva migrans,VLM)與皮膚幼蟲移行症(cutaneous larva migrans,CLM,或 creeping eruption)兩種。
|
說明 |
舉例 |
內臟幼蟲移行症 (visceral larva migrans,VLM) |
某些幼蟲在內臟間鑽動,臟造成內臟病變,如引起肝脾腫大等症狀,並引起體內嗜酸性白血球上升 |
貓蛔蟲、犬蛔蟲(Toxocara canis)、安尼斯線蟲 |
皮膚幼蟲移行症 (cutaneous larva migrans,CLM) |
某些幼蟲入侵人體皮膚,造成被蟲體爬過的皮膚搔癢、水腫、發炎現象,出現匐行疹之皮膚遊走性病變,並引起體內嗜酸性白血球上升 |
主要是巴西鉤蟲(Ancylostoma braziliensis) 、犬鉤蟲(A.caninum) 引起。此外,少部分也可由棘顎口線蟲的幼蟲、十二指腸鉤蟲、美洲鉤蟲的幼蟲引起 |
由於人體對幼蟲而言是一個不適合的生長地點,所以,不經治療,蟲體大約幾週後也會夭折死亡,只是皮疹及搔癢會持續幾週而難以忍受。
治療方面,主要以口服抗組織胺與驅蟲藥為主,藥物包括mebendazole(Vermox)、thiabendazole(Mintezol)、albendazole(Albenza)、ivermectin,若合併細菌感染,引起蜂窩性組織炎,則須一併治療。另外,也可在超音波導引下,尋找蟲體,將蟲體與皮膚一同切除,並進行病理學檢查。整體預後還算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