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醫下-龜笑鱉無尾
有一個花花公子,因為玩的太兇了,結果那個就生病了,連續看了好幾個西醫醫生,都告訴他那個不行了,一定得切掉,那花花公子怎捨得呢?就跑去看中醫。
中醫生看了看,說:“雖然太晚了,嗯,不過沒關系!”
“真的嗎?可是我看了好多西醫都說一定要切掉。”
中醫生道:“唉!西醫就是這樣,動不動就要切東西,這瓶藥你拿去,每天塗三次,要不了多久,它就會自己掉下來的!” |
這是一則網路笑話,雖然在現實中不可能發生,然而痔瘡(hemorrhoid)
是可經由注射硬化劑而萎縮脫落。所以進入今日的充電重點---「痔瘡」!
前言
痔瘡是最常見的肛腸疾病。任何年齡都可發病,隨著年齡增加,發病率也會有所增加。
一、分類
內痔(internal hemorrhoid):肛墊的支援結構、靜脈叢及動靜脈吻合支發生病理性改變或移位;最常見。
外痔(external hemorrhoid):齒狀線遠側皮下靜脈叢的病理性擴張或血栓形成。
混合痔(mixed hemorrhoid):內痔通過豐富的靜脈叢吻合支和相應部位的外痔相互融合。
二、解剖學
|
齒狀線之上 |
齒狀線之下 |
神經 |
自主神經,無痛感 |
陰部內神經,有痛感 |
動脈 |
直腸上、下動脈 |
肛管動脈 |
靜脈 |
直腸上—門靜脈 |
直腸下—腔靜脈 |
淋巴回流 |
腹主動脈周圍/髂內 |
腹股溝/髂外 |
三、病因
目前尚未明確,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 肛墊下移學說
“肛墊”是由肛門周圍結締組織、肛門括約肌、平滑肌、肛周靜脈叢及靜脈竇等組織組成,稱為肛管血管墊,有閉合肛管、節制排便作用。正常情況下,肛墊疏鬆地附著在肛管肌壁上,排大便時受到向下的壓力被推向下,排便後借其自身的收縮作用,縮回肛管內。彈性回縮作用減弱後,肛墊則充血、下移形成了痔瘡。
- 靜脈曲張學說
從解剖上看門靜脈系統及其分支直腸靜脈都無靜脈瓣膜,血液易於淤積而使靜脈擴張 加之直腸上下靜脈壁薄位置淺抵抗力低末端直腸粘膜下組織又較鬆弛等影響,都有利於靜脈擴張的發展;若加上各種靜脈回流受阻的因素如經常便秘妊娠前列腺肥大及盆腔內巨大腫瘤等 都可使直腸靜脈回流發生障礙而擴張彎曲成痔
另外,長期飲酒、進食大量刺激性食物使局部充血;肛腺及肛周感染也可引起靜脈周圍炎靜脈失去彈性而擴張成痔。
四、臨床表現
- 內痔的臨床表現與分度
內痔的主要臨床表現是出血和脫出。無痛性間歇性便後出鮮血是內痔的常見症狀;未發生血栓、嵌頓、感染時單純性內痔無疼痛,部分病人可伴有排便困難。內痔的好發部位為截石位3、7、11點。
分度:
Ⅰ度 |
便時帶血、滴血或噴射狀出血,便後出血可自行停止,無痔脫出。 |
Ⅱ度 |
常有便血,排便時有痔脫出,便後可自行還納。 |
Ⅲ度 |
偶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咳嗽、勞累、出力時痔可脫出,需用手將其還納。 |
Ⅳ度 |
偶有便血,痔脫出不能還納或還納後又脫出。 |
- 外痔的主要臨床表現
肛門不適、潮濕不乾淨,有時有瘙癢。如發生血栓形成及皮下血腫則有劇痛;血栓性外痔最常見;結締組織外痔(皮垂)及炎性外痔也較常見。
- 混合痔的臨床表現
內痔與外痔的症狀同時存在,內痔發展到Ⅲ度以上時多形成混合痔。混合痔逐漸加重,呈環狀脫 出肛門外,脫出的痔塊在肛周呈梅花狀時,稱為環狀痔。脫出痔塊若被痙攣的括約肌嵌頓,以至水腫,淤血甚至壞死,臨床上稱為嵌頓性痔或絞窄性痔。
五、診斷
主要依靠肛門直腸檢查。對有脫垂者,最好在蹲位排便後立即觀察,可清晰見到痔塊大小、數目及部位。
肛門鏡檢查,不僅可見到痔塊的情況,還可以觀察到直腸黏膜有無充血、水腫、潰瘍、腫塊等。
六、治療
遵循 3 個原則:(1) 無症狀的痔無需治療;(2) 有症狀的痔重在減輕、消除症狀,而非根治;(3) 以保守治療為主。
- 一般治療
(1) 在痔的初期和無症狀靜止期的痔,只需要增加纖維性食物,改變不良的大便習慣,保持大便的通暢,防治便秘和腹瀉。
(2) 熱水坐浴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
(3) 肛管內注入油劑或栓劑,有潤滑和收斂作用,可減輕局部的瘙癢不適等症狀。
(4) 血栓性外痔有時經局部熱敷,外敷消炎止痛藥物後,疼痛可緩解不需手術。
(5) 嵌頓痔初期也可採用一般治療,用手輕輕將脫出的痔推回肛門內,防止再脫出。
- 注射療法
治療Ⅰ、Ⅱ度出血性內痔的效果較好;注射硬化劑的作用是使痔和痔塊周圍產生無菌性炎症反應,粘膜下組織纖維化,致使痔塊萎縮。
- 紅外線凝固療法
適用於Ⅰ、Ⅱ度內痔;作用與注射療法相似,通過紅外線照射,使痔塊發生纖維增生,硬化萎縮,但復發率高,臨床上應用不多。
- 套紮療法
可用於治療Ⅰ、Ⅱ、Ⅲ度內痔。
- 手術療法
有痔單純切除手術、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手術(PPH)、血栓外痔剝離手術。
結語
從前胃潰瘍穿孔是潰瘍的常見併發症之一,然而新藥(特別是H+Pump inhibitor,PPI)的使用之後,胃潰瘍穿孔的發生率較前明顯減少,亦即在潰瘍穿孔前大多已得到有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