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學-泌尿系統的發生,基礎醫學教室-高點醫護網
高點醫護網

篇名
胚胎學-泌尿系統的發生,基礎醫學教室
重要考點
生腎索來自中胚層,日後發育為尿生殖脊,其外側發展為中腎脊,內側發展為生殖腺脊。臍正中韌帶由尿囊退化而成。
說明
(前言)

腎及生殖腺均起源「間介中胚層」,尿生殖脊是腎、生殖腺及生殖管道發生的原基。胚胎發育第4週起,間介中胚層逐漸形成左、右生腎索(nephrogenic cord),繼之發育為尿生殖脊(urogenital ridge);尿生殖脊日後於外側發展為中腎脊(mesonephric ridge),內側發展為生殖腺脊(gonadial ridge)。

(泌尿系統的發生)

(一)腎和輸尿管的發生

腎的發生可分為三階段,從胚體頸部向尾部陸續出現前腎、中腎、後腎。

前腎
(pronephros)
  1. 在人類並無泌尿功能
  2. 人胚第4週初,生腎索內,由頭至尾先後出現許多橫行小管,稱為前腎小管,內端開口在體腔,外端均向尾端延伸,並互相連成一條前腎管(pronephric duct)
  3. 第4週末,前腎小管相繼退化;前腎管保留,向尾端延伸為中腎管(mesonephric duct),或稱Wolffian duct
中腎
(mesonephros)
  1. 發生在人胚第4週末,位於第14~28體節外側的中腎脊內,從頭至尾兩側相繼發生許多橫行小管,稱中腎小管(mesonephric tubule),共約80對,每個體節相應2~3條
  2. 中腎小管內側端膨大凹陷成腎小囊;外側端與前腎管相吻合後,改稱為中腎管,中腎管尾端入泄殖腔
  3. 第8週末,僅中腎管及尾端小部分中腎小管未退化,未退化的中腎小管日後形成男性生殖管道的一部分及女性附件
後腎
(metanephros)
  1. 後腎起源於中胚層的生後腎原基(metanephrogenic blastema)和輸尿管芽(ureteric bud)兩個部分
  2. 輸尿管芽演變為輸尿管、腎盂、腎盞和集合小管
  3. 受輸尿管芽的誘導,生後腎原基分化為腎單位
  4. 第5週初,後腎開始形成,第11~12週,後腎開始產生尿液,並發育為永久腎

(二)膀胱和尿道的發生

人胚第4~7週時,尿直腸隔將泄殖腔分隔為背側的直腸和腹側的尿生殖竇兩部分。尿生殖竇又分為三段:

上段 發育成膀胱,它頂端與尿囊相接,從臍到膀胱頂的尿囊退化成臍正中韌帶
中段 在女性形成尿道,在男性成為尿道前列腺部和膜部
下段 在女性則擴大成陰道前庭,在男性形成尿道海綿體部
關鍵詞
泌尿系統、尿生殖脊、中腎脊、生殖腺脊、臍正中韌帶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