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科恩-亞白特氏症候群(McCune Albright syndrome)或Albright氏症候群(Albright syndrome),又稱纖維性骨失養症,最早由McCune及Albright兩位醫師於1937年提出,他們闡述一系列罕見症狀,包括骨纖維性發育不良(polyostotic fibrous dysplasia)、乳咖啡色沉著斑(cafe au lait spots)、性早熟等表現。此外,此症還能出現更多內分泌異常情況,包括甲狀腺功能亢進、副甲狀腺功能亢進、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所致Cushing Syndrome、Pituitary adenoma導致Acromegaly、Hyperprolactinemia、高生長激素血症、低血磷等。疾病發生率約1/100,000~ 1/1,000,000。
經Alvarez-Arratia et al.的研究得知,McCune Albright syndrome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並藉由分子生物學了解其發病原理與G蛋白中的Gsα蛋白活化異常有關。先說說G蛋白,它是由guanine nucleotide-binding protein所組成的,在真核細胞中調節許多穿膜激素及感覺傳導路徑,並在偶合被活化細胞膜受體所產生的細胞外訊號進入胞內作用和離子通道上扮演重要角色。此外,經研究證實,Gsα對偶基因的exon8上突變,可引起Gsα在201位上的精氨酸(Arginine)被組織氨酸(Histidine)或胱氨酸(Cysteine)所取代,因內生性GTPase活性降低,因而使cAMP含量增加,導致可造成腦下垂體及甲狀腺腫瘤。
再回到McCune Albright syndrome疾病,它是20q13.2上的GNAS1基因(guanine nucleotide-binding protein, alpha-stimulating activity polypeptide 1 gene)發生postzygotic somatic mutation,使Gsα蛋白功能異常,無法作用於骨骼、皮膚及內分泌系統等標的組織,出現骨纖維性發育不良(較常見於長骨、肋骨及顱骨)、顱骨肥厚(Craniofacial hyperostosis)、眼眶發育不良而造成視神經管狹窄所引起視神經損傷和眼盲、耳聾、邊緣不規則的乳咖啡色沉著斑(cafe au lait skin pigmentation)以及內分泌功能亢進(endocrine hyperfunction)。
GNAS1基因突變的發生時間早晚不同,所造成的臨床嚴重程度也會不一樣,如果突變在胚胎形成晚期,其受到影響的組織也會愈少,臨床表現也會較輕,胚胎存活機率也越高,我們就可能看到上述症狀。
目前無藥物可治癒此病,只能對症治療。
<102-2-22> 下列何者不是McCune-Albright syndrome的疾病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