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學-曲弓熱,基礎醫學教室-高點醫護網
高點醫護網

篇名
微生物學-曲弓熱,基礎醫學教室
重要考點
曲弓熱是經由受曲弓熱病毒感染的伊蚊叮咬而傳播的疾病。臨床以發熱、皮疹、劇烈關節疼痛為主要表現。
說明
(前言)

曲弓熱(Chikungunya feve)是經由受曲弓熱病毒(Chikungunya virus)感染的伊蚊叮咬而傳播的疾病(transmitted to humans by virus-carrying Aedes mosquitoes),臨床以發熱、皮疹、劇烈關節疼痛為主要表現,其與登革熱(Dengue fever)的症狀類似,主要流行於東南亞和非洲地區。Chikungunya一字源於Makonde language,本意形容病患因關節疼痛而彎曲(bends up)的體態特徵。

(病原學)

Chikungunya virus於1953年首次分離到的病毒,屬披膜病毒科Alpha病毒屬(Togaviridae family/Alphavirus genus),基因組為不分節段的正鏈單股RNA病毒(+ssRNA)。病毒直徑約70nm,有包膜,含有衣殼蛋白C、包膜蛋白E1和E2等3個結構蛋白和nsP1、nsP2、nsP3和nsP4等4個非結構蛋白。Chikungunya virus可在Vero、C6/36、BHK-21和HeLa等細胞中繁殖並產生病變。Chikungunya virus不耐酸及熱,化學藥品如70%乙醇、1%次氯酸鈉、過氧乙酸等及紫外照射均可殺滅病毒。

(流行病學)

Chikungunya virus的自然宿主是猴等靈長類動物,包括人在內(The main virus reservoirs are monkeys, but other species can also be affected, including humans),主要傳播媒介是伊蚊,其中埃及伊蚊是傳播Chikungunya virus能力最強的蚊種。目前尚無直接人傳人的證據。潛伏期2~4天,人在發病後2~5天內傳染性較強,兒童感染後症狀一般比成人輕,並且在人群感染病毒後可獲得一定的免疫力。

Chikungunya feve分佈主要在非洲亞撒哈拉地區、東南亞、印度、西太平洋熱帶或亞熱帶地區。

(臨床表現)

主要症狀有寒戰、發熱、軀幹部皮疹、嚴重多關節痛、頭痛等。發熱、皮疹一般持續5至7天,關節痛一般在皮疹之後出現,主要在手腕、腳踝、腳趾等小關節一般在皮疹之後出現,持續數天或數月。極少數可嚴重出血或死亡。

(實驗室檢查)

Chikungunya feve與登革熱的症狀類似,確診有賴於實驗室檢測,一般發病後4日內取患者血清,採RT-PCR和Real-time PCR等核酸擴增的方法中檢測病毒核酸,或是發病2日內於患者血清中分離到病毒。

目前還未有防治Chikungunya feve的疫苗或藥物,治療以減輕症狀為目的。控制媒介密度是預防控制Chikungunya feve最重要的措施。

相關考題
(問題來了) 以下題目摘自考選部公佈醫師專技高考試題
<102-2-54>陳先生,19歲,最近到南美洲遊學兩星期,回國後出現類流感症狀,癒後仍出現關節痛達數十天之久。請問最可能感染下列何種病毒?
  1. 登革熱病毒(dengue virus)
  2. 塞姆利基森林病毒(Semliki Forest virus)
  3. 黃熱病毒(yellow fever virus)
  4. 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
解答:D
關鍵詞
曲弓熱、曲弓熱病毒、Chikungunya feve、伊蚊叮咬、登革熱、基孔肯雅病毒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