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案例: 一位36歲的男性,主訴有下背痛並且會延伸到右小腿的外側,右足部背側有麻木感覺… |
敘述
C/O:一位36歲的男性,主訴有下背痛並且會延伸到右小腿的外側,右足部背側有麻木感覺。身體診查發現右側SLRT(straight leg raising test)在60度時就會引起劇痛,且大趾背屈力量為4分坐骨神經痛。最可能的病灶為何部位?
請問
一、初步診斷為何?
二、最可能病灶部位為何?
解答
一、初步診斷:腰椎間盤突出症,坐骨神經痛。
二、最可能病灶在第4~5腰椎椎間盤。
說明
椎間盤主要是由中央髓核及纖維環組成:
- 髓核:白色膠狀,充填在上下軟骨板及纖維環之間,由多醣體和水分構成,可緩衝脊柱受力及衝擊;
- 纖維環:數十層環狀及放射狀的膠原纖維及彈性纖維交織而成,將椎體環環相扣,因具彈性,而使脊柱有一定的活動範圍。
椎間盤的纖維環於因磨損、退化、外力撞擊,髓核經纖維環裂隙而向外突出,突出部位以椎間盤後側方最為常見,可直接壓迫神經根,造成椎間盤突出症狀。常見於20~50歲成人,好發在L4~5,L5~S1。
椎間盤突出處 |
L3~4 |
L4~5 |
L5~S1 |
受累神經 |
L4 |
L5 |
S1 |
疼痛部位 |
骶髂部、大腿及小腿前側 |
骶髂部、大腿及小腿外側 |
骶髂部、大腿及足跟外側 |
壓痛點 |
腰 3~4 棘突旁 |
腰 4~5 棘突旁 |
腰 5~ 骶 1 棘突旁 |
感覺異常 |
小腿前內側及膝蓋前面 |
小腿前外側及足背內側 |
小腿後外側、外踝、足外側 |
肌肉萎縮 |
股四頭肌 |
小腿外前側肌群 |
小腿後外側肌群 |
肌力降低 |
膝無力 |
踝及趾背伸無力 |
趾及足蹠屈曲無力 |
反射改變 |
膝反射減弱 |
無改變 |
踝反射減弱 |
症狀 |
- 腰痛、下背痛、背部僵硬(90%):最早出現症狀,此因纖維環內有管痛覺的神經纖維
- 坐骨神經痛(97%):因化學物質刺激及自身免疫反應,引起神經根炎;又因纖維環裂隙擴大,髓核向後突出並壓迫神經根時,腰痛反而減經,但出現神經根壓迫症狀,如臀部痠痛,並放射到大腿後方、小腿外側、腳背
- 馬尾症候群(1% ~ 24%):大、小便失禁及肛門周圍感覺異常
|
體徵 |
- 腰椎側凸,腰椎側彎
- 腰部活動受限、壓痛、放射痛,骶棘肌痙攣;直腿抬高試驗(Lasegues) 及加強試驗(+)。但 Lasegue(+):尚可見於坐骨神經炎、骶髂關節與腰骶關節病變等
- 神經系統表現:感覺、肌力和腱反射等改變
|
輔助檢查 |
確定診斷必需藉助於影像檢查
- X—ray:只顯現骨骼結構,了解是否有椎骨骨折、關節變形、側彎、或椎體與椎體間距減小
- CT 和 MRI:可顯現脊椎、脊髓、神經根、軟骨等結構,可見椎間盤突出進入椎管、壓迫神經根等情況
- 其他:肌電圖、超音波、神經傳導(NCV)等檢查
|
治療
輕微腰椎間盤突出症,可透過休息、藥物、復健治療而緩解症狀;復健以熱療及腰部牽引為主。一般而言,在復健治療 6 週後仍下肢疼痛及腳麻木,或因工作需要但症狀反覆出現加重者,則可考慮手術治療。
手術方式包括傳統手術、鈦金屬椎間支架(或 PEEK 支架)、人工椎間盤植入、顯微手術等,目前尚有最新內視鏡(含雷射)手術可供選擇,成功機率高,風險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