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
|
|||
分型 | 水腫型 ( 輕型 ) 、壞死型 ( 重型 ) | |||
臨床 |
|
|||
實驗室檢查 | 血 Amylase:起病後 6~12hr 上升,24hr 達高峰,48hr 左右開始下降,持續 3~5d,> 正常 3 倍可診斷。 (注意:病情的嚴重程度與 Amylase 升高的幅度可以不一致) 尿 Amylase:起病後 12~14hr 上升,持續 1~2w 。 血液常規:白血球增高(10000~25000/mm 3),中性粒白血球明顯升高。 尿 Amylase/ 肌酐清除率:Camylase/Ccr% 升高。 血清 Lipase:常在病後 24~72hr 開始上升,持續 7~10d,早期無診斷價值,但特異性高。 血清鈣:低鈣程度與臨床嚴重程度平行。 其他:血清變性血清白蛋白(methemalbumin)、血糖、血脂、膽紅素。 |
|||
影像學 <註> |
腹 xay 攝影 | 典型者有哨兵袢(高 sentinel loop)、結腸切割徵象 --- 腸麻痹或麻痹性腸梗阻。 | ||
CT/MRCP | 增強信號 CT 是診斷胰臟壞死的最佳方法。 | |||
US | 常規,對伴有膽囊結石症或膽管蛔蟲症有較大價值。 | |||
ERCP | 適用膽石症、胰膽管異常者 | |||
診斷標準 |
|
|||
治療 |
|
【註1】 | 在發病初期24 ~ 48hr行超音波檢查,可以初步判斷胰臟組織形態學變化,同時有助於判斷有無膽道疾病,但受急性胰臟炎時胃腸道積氣的影響,對急性胰臟炎常不能作出準確判斷。推薦 CT 掃描作為診斷急性胰臟炎的標準影像學方法。必要時行增強 CT(CE-CT) ,根據炎症的嚴重程度分級為 A-E 級。 A 級:正常胰臟。 B 級:胰臟實質改變。包括局部或彌漫的臟體增大。 C 級:胰臟實質及周圍炎症改變,胰周輕度滲出。 D 級:除 C 級外,胰周圍滲出顯著,胰臟實質內或胰周圍單個液體積聚。 E 級:廣泛的胰臟內、外積液,包括胰臟和脂肪壞死,胰臟膿腫。 A 級~C 級:臨床上為輕型急性胰臟炎;D 級~E 級:臨床上為重症急性胰臟炎。 |
||||||||||||||||||||||
【註2】 | Ranson criteria: Ranson 於 1974 年提出預測急性胰臟炎嚴重性的 11 項指標。 入院時:
|
【說明】 | Gentamicin副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