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結構 | 細胞壁 (Cell wall) |
主要成分:肽聚糖(Peptidoglycan) | G+:大約由15~50多層的聚糖骨架、四肽側鏈、五肽橋等組成 | ||
G-:大約由2~3層的聚糖骨架、四肽側鏈等組成 | |||||
G+特殊組分: 磷壁酸(Teichoic acid) A蛋白(SPA) M蛋白 |
磷壁酸 主要功能: 1. G+重要表面抗原,強抗原性,與血清型分類有關 2. 維持菌體離子平衡 3. 與某些酶活性有關 4. 中介粘附,與致病性有關 |
||||
表面蛋白 | A蛋白: 1. 抗吞噬 2. 對T細胞、B細胞、嗜鹼性粒細胞等免疫細胞有生物活性作用 |
||||
M蛋白: 1. 抗吞噬 2. 參與Ⅲ型過敏反應 3. 可作為分型的特異性抗原 |
|||||
G—特殊組分(外膜): 脂質雙層 脂蛋白(lipoprotein) 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
脂質雙層: 1. 轉運營養物質 2. 屏障作用(抵抗多種化學物質作用) |
||||
脂蛋白:穩定外膜並將其固定於肽聚糖層 | |||||
脂多糖(LPS)是G-的內毒素 LPS包括: 1. 脂質A(內毒素生物活性的主要成分 ,引起毒性作用的主要臨床症狀包括 發燒、白細胞反應、內毒素血症、休克、DIC) 2. 核心多糖 (具有屬特異性) 3. 特異性多糖 (如 O抗原 ,決定細菌抗原的特異性) |
|||||
細胞膜 | 仲介體(mesosome):細胞膜向胞質內凹陷折疊形成囊狀物,多見於G+ 功能: 1. 可為細菌提供大量能量 2. 與細胞的分裂、呼吸、胞壁合成、芽孢形成有關 |
||||
細胞質 | 質粒(plasmid) | 1. 細菌染色體外的遺傳物質 ,為 閉合環狀雙股DNA 2. 編碼 耐藥因子、細菌素及性菌毛的基因 均在質粒上 3. 能獨立進行複製 、有一定宿主範圍、存在相容與不相容現象 |
|||
核糖體(ribosome) | 胞質內大量的顆粒(10~20nm),合成蛋白質的場所 | ||||
胞質顆粒 (cytoplasma granula) |
大多是細菌的營養物質,如糖原、澱粉、脂質、磷酸鹽等 包括: 異染顆粒 、脂質顆粒、多糖顆粒 |
||||
核質 | Nucleoid,細菌的遺傳物質,細菌存活所必需的 | ||||
特殊結構 | 莢膜 (capsule) | 化學組成:大多數由多糖組成,鏈球菌莢膜為透明質酸,少數細菌,如炭疽桿菌也為多肽。 | |||
功能:1 抗吞噬;2 抗有害物質損傷;3抗乾燥 | |||||
鞭毛 (Flagellum) | 由基礎小體、鉤狀體和絲狀體組成; 可分為:單毛菌(如霍亂弧菌)、雙毛菌(如空腸彎麴菌)、叢毛菌(如綠膿桿菌)、周毛菌(如傷寒桿菌) |
||||
功能: 1. 是細菌的 運動 器官 2. 有化學趨向性 3. 與細菌致病性有關 4. 用於鑒別細菌 5. 鞭毛抗原有很強免疫原性,稱為 H抗原 ,對某些細菌的鑒定、分型及分類有重要意義 |
|||||
菌毛 (pilus) | 化學組成是:菌毛蛋白 | ||||
分為: 1. 普通菌毛(即纖毛,(1) G-的粘附器官,(2) 與某些細菌致病性有關。) 2. 性菌毛 (即F菌毛,由質粒攜帶的一種致育因數基因編碼,通過結合的方式傳遞細菌的毒力及耐藥性) |
|||||
芽孢 (Spore) |
形成:G+在菌體內形成,受環境影響,當營養缺乏,特別是碳源、氮源或磷酸鹽缺乏時容易形成 | ||||
功能: 1. 是代謝處於相對靜止的休眠體 2. 保護作用,阻止化學藥品的滲入 3. 強耐熱性,強穩定性 4. 強抵抗力 PS: 殺滅芽孢最可靠的方法是高壓蒸汽滅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