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剖析
深靜脈血栓與肺動脈栓塞是普洛提斯症候群最危險的併發症。大多是AKT1 基因鑲嵌型突變。皮膚、骨骼及軟組織不對稱過度生長為主要特點。
病因
普洛提斯(Proteus)是希臘神話中的海神,相傳可變身成不同的野獸或怪物。普洛提斯症候群(Proteus Syndrome)是胚層
不對稱增生,導致全身組織嚴重扭曲變形。英國人象人約瑟夫·梅立克就是普洛提斯症患者。發病原因仍不明,可能與遺傳基因變異有關,多屬於偶發性病例,男女發病率相同,分子檢測資料顯示,90%以上都有相同的AKT1 基因鑲嵌型突變(an activating mutation in AKT1 kinase in a mosaic state gene)。疾病
以皮膚、骨骼及軟組織的不對稱過度生長為主要特點(skin overgrowth and atypical bone development, often accompanied by tumors over half the body),臨床表現各式各樣,常見顱骨增生增大、長骨變形、肢體膨大、組織腫瘤如脂肪瘤、血管瘤、淋巴管瘤。
患者在出生時幾乎無任何異常(children are usually born without any obvious deformities),學走路至1歲半開始到兒童時期,全身組織逐漸地發生不對稱增生及變形(asymmetrical growths)。
臨床表現
普洛提斯症候群的組織增生是不對稱的,不同於大多數組織增生疾病的對稱性增生模式。
結締組織腦狀痣 (Cerebriform connective tissue nevus) |
好發在腳底、手部、鼻翼、耳朵 |
線狀、疣狀表皮痣 |
身體各處皆可發生無色條紋狀粗糙的痣 |
脂肪組織異常 |
脂肪瘤增生 |
其他 |
血管畸形可引起深靜脈血栓形成與肺動脈栓塞,二者是其最緊急危險的併發症(deep vein thrombosis and pulmonary embolism caused by the vessel malformations)、其他組織增生(脾、肝、腸)、腫瘤(unilateral ovarian cystadenoma、testicular tumorsmeningioma、monomorphic adenomas of the parotid gland)、肺大泡、面畸形 |
診斷
除了符合普洛提斯症候群的臨床標準之外,若分子基因檢測超過90%可找到AKT1基因體鑲嵌突變即可確診。
一、1983年,德國兒科醫生Wiedemann首先提出普洛提斯症候群的7條診斷標準,其中符合至其中4項即可診斷:
巨手、巨足 |
疣狀痣(表皮痣,皮脂腺痣) |
單側肥大 |
皮下腫瘤 |
顱骨畸形 |
生長發育過快 |
內臟異常 |
二、目前對於普洛提斯症候群的診斷確立有了新的依據,即若有符合下列所有一般條件,包括病徵交錯分佈(Mosaic distribution of lesions)、偶然發生(Sporadic occurrence)、愈來愈嚴重病況(Progressive course)之外,在加上符合下列A類型中之其中一症狀、B類型中之其中2項症狀或C類型之其中3項者:
類型A |
結締組織腦狀痣 |
看似腦部表面深的凹陷及迴旋之皮膚病變 |
類型B |
線狀表皮痣 |
-- |
不對稱不成比例的組織過度增生 |
具下述症狀的其中一項: 四肢及頭蓋骨肥大、外耳道肥大、巨大脊椎、內臟增生(脾臟、胸腺) |
特定的腫瘤 |
左右對稱的卵巢囊腺瘤、腮腺單形性腺瘤 |
類型C |
失調的脂肪組織 |
具下述症狀的其中一項: 脂肪瘤過度增生、局部脂肪發育不全(Regional lipohypoplasia) |
血管畸形 |
具有下列其中一項以上的症狀: 微血管及靜脈畸形、淋巴管異常、肺大泡(Lung bullae) |
面部特徵 |
具有下列所有的症狀: 長頭畸形、長臉、眼裂斜向下、鼻樑窄、鼻孔寬大、休息時嘴巴會張開 |
治療
目前無法治癒。但目前有一藥物
Rapamycin,平時是一種用於器官移植後預防排斥藥,現在用於預防本病全身組織過度增生及大腦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