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傳染病麻疹的認識-高點醫護網
高點醫護網

篇名
小兒傳染病麻疹的認識
說明
觀念剖析
  麻疹(Measles)是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一種RNA 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以前,此病是小兒最常見傳染病,發病率和死亡率在小兒傳染病位居榜首。臨床上以發熱(fever)、上呼吸道炎症(catarrh and unproductive cough/muffled bronchitic cough)、麻疹黏膜斑(Kopliks spots)以及全身斑丘疹(Maculopapular rash)為特徵。

  近年“接種後麻疹”的患兒增多,在接種麻疹減毒活疫苗後7~14天內出現麻疹,有或無Kopliks spots,出疹不典型,皮疹少,全身症狀輕,可無catarrh症狀,臨床上常被誤診為其他疾病,要注意仔細詢問接種史,注意此類患兒哦。
流行病學
  1. 傳染源:急性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從發病前2天到出疹後5天這期間傳性最強,尤其是前驅期,當皮疹消退後一般無傳染性。
  2. 傳播途徑:飛沫直接傳播為主。
  3. 人群易感性:易感者接觸病人後90%以上發病,易感者一般是6個月~5歲的兒童。冬春季節為最流行時令。
病理變化
  當病毒侵入身體引起單核球浸潤,可出現兩種多核巨嗜球,一是網狀內皮組織的華-佛巨嗜白血球,其細胞質及細胞核內都可見到嗜酸性包涵體;另一種是上皮巨嗜白血球。皮疹並非是過敏的表現,而Kopliks spots 是病毒血症的結果。皮疹主要是病毒直接侵犯或是免疫複合物在真皮表淺血管聚集,使真皮充血水腫,血管內皮細胞腫脹增生、單核球浸潤並且滲出的結果。由於破壞後的RBC與血漿滲出血管外,史皮疹消退後出現色素沉著,表皮細胞壞死而形成脫屑。
發病機制
  一般認為,麻疹是一種全身遲發型過敏性的細胞免疫反應疾病。
診斷
典型麻疹
  1. 潛伏期:一般是 10 ± 2 天,但當接受過麻疹疫苗接踵而發病或接受免疫治劑而發病者,潛伏期可延長至 3~4 週。
  2. 前驅期(Prodromal period before rash):出現發熱、打噴嚏、流涕等 catarrh symptoms,頰黏膜可見細小灰白色(Kopliks spots) 的口腔黏膜斑(small reyish-white spots on reddened mucous membranes,notably the buccal mucosa)
  3. 出疹期:持續 fever 3~4 日後開始出現淡紅色斑丘疹(maculopapule,blotchy,not itchy),起初以耳後(behind ears) 與髮際常見,逐漸至頭面、頸部,自上而下 spread downards 到軀幹及四肢,最後手心、足底、鼻尖可見。皮疹之間的皮膚正常
  4. 恢復期:皮疹消退後,有棕褐色色素沉著與脫屑
  5. 直接免疫螢光法(Immunofluorescent staining)可檢出患兒的鼻粘膜、痰培養、尿沉渣剝脫細胞中麻疹病毒,可見多核巨細胞即可確診
  6. 對於以下幾種不典型麻疹,可做血凝抑制試驗,測定血凝抑制抗體(paired sera examination),病後 1 個月抗體效價比較初期可增加 4 倍以上(diagnostic rises in antibody about four fold);或者做血清學(serology)試驗,顯示 measles-specific IgM 可出現在疾病早期患者的血液中
不典型麻疹 輕型麻疹
  1. 見於接種過麻疹疫苗、注射免疫球蛋白者,或者是 6 個月嬰兒上留有來自母親的被動免疫抗體
  2. 全身中毒症狀較輕,病程短, Kopliks spots 不明顯或無;出疹順序不規則,皮疹稀少或無,無併發症
成人麻疹
  1. 症狀比小兒重:高熱、頭痛、全身酸痛且乏力,咳嗽劇烈;發病 3-4 天後出現 rash,出疹過程大多較重,症狀比較明顯。rash 與 kopliks spots 持續時間較長
  2. 孕婦若在產前 1~2 週感染麻疹,則新生兒可患有先天性麻疹,往往無明顯前驅症狀,但出疹較多;孕婦在妊娠期間得病則可以導致 abotion 或者死胎
  3. 腦炎發生率約為小兒的 3 倍
  4. 肝臟損害多見,但預後還不錯
非典型麻疹症候群(AMS)
  1. 由於疫苗保存不當導致滅活,數年後再感染麻疹可以引起此病
  2. 潛伏期 1~2 週,前驅期有發熱、輕度 catarrh,可無 Kopliks spots,發病後 3~4 天出現 rash
  3. 出疹順序與典型的麻疹相反,手心及腳底先出,肢體、軀幹後出,面部最後出現;rash 多樣化,甚至可出現水泡或紫癜
  4. 中毒症狀較重,可以併發肺炎(常見)
  5. 血中麻疹抗體滴度很高
鑒別診斷
  病原 全身症狀及其他特徵 皮疹特點 皮疹與發熱的關係
幼兒急疹 HHV-6 軟顎可見紅色小皮疹;耳後枕部淋巴結可腫大,常伴有輕度腹瀉;高熱,但全身症狀輕。外周血 WBC↓,Lymphocyte↑ 紅色細小密集斑丘疹,頭面部及軀幹部多見,四肢較少,1 天出齊,次日開始消退;皮疹壓之退色,無色素沉著 高熱 3~4 天,熱退疹出
猩紅熱 B 形溶血性鏈球菌 高熱,中毒症狀重,咽痛明顯,楊梅舌,環口蒼白圈。外周血 WBC ↑,中性粒白血球↑ 皮膚彌漫充血,上有密集針尖大小丘疹,持續 2~3 天退疹,疹退後伴大片狀的脫皮 發熱 1 天左右出疹,出疹時高熱
麻疹 麻疹 病毒 結膜炎,呼吸道卡 Catarrh ,發熱第 2~3 天出現 Kopliks spots。外周血 WBC↓,Lymphocyte↑ 紅色斑丘疹,自頭面部至頸部,到軀幹,到四肢,退疹後有色素沉著及脫屑 發熱 3~4 天後出疹,出疹期為發熱的高峰期。熱蛻皮疹也漸退
風疹 風疹病毒 軟顎與咽部出現小紅疹,全身症狀輕,耳後、枕部淋巴結腫大並觸痛。低熱。血 WBC↓, Lymphocyte↑ 斑丘疹,皮疹之間皮膚正常,退疹後無色素沉著及脫屑 發熱當天出疹,2~3 天皮疹消退;出疹其症狀輕微
藥物疹   原發病症狀 瘙癢感,與用藥有關;出現斑丘疹、蕁麻疹、猩紅熱樣皮疹 有服藥史,發熱多為原發病引起
腸道病毒感染 埃可病毒、柯薩奇病毒 可有消化道合併呼吸道症狀 散在斑疹或斑丘疹,很少融合,1~3 天消退,不脫屑。有時呈紫癜樣或水泡樣皮疹 發熱時或熱退後出疹
治療
  1. 一般治療:
    隔離時間:應予呼吸道隔離至出疹後 5 日止,若有併發症則隔離應延長至出疹後 10 日。
    臥床休息,避免過分乾燥或過熱,水分供給要足夠,予富有營養及易於消化的食物,並且維生素的補充,特別是維生素 A 和 B 。
  2. 藥物治療
    包括對症治療和抗病毒治療(如 Ribavirin)。
  3. 併發症的治療
    麻疹肺炎 併發細菌性肺炎時,選用 1~2 種抗生素 ivgtt 給藥。
    麻疹喉炎
    1. 輕度喉炎預後良好;繼發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則病情嚴重出現喉梗阻
    2. 輕度可用抗生素、GC;嚴重者加予吸氧、霧化,並給予鎮靜劑;出現紫紺,則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
    麻疹肺炎併發心力衰竭 2~3 歲以下兒童多見,若出現肺炎合併心臟衰竭者,應立即按心臟衰竭處理,給予氧氣吸入、鎮靜劑、digitalis,如 Cedilanid:2 歲以下給予 0.03~0.04mg/kg;2 歲以上給予 0.02~0.03mg/kg
    麻疹腦炎 主要是對症處理:退熱、止驚攣、降顱內壓等,注意預防腦疝和呼吸衰竭的發生
    【註】一般 2~3 週患兒 rash 可完全消失,1 週後體溫開始下降並逐漸正常,全身情況改善,無併發症者視為治癒。
關鍵詞
小兒傳染病、麻疹病毒、RNA 病毒、呼吸道傳染病、呼吸道炎症、麻疹黏膜斑、麻疹症候群、臨床醫學資訊館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