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結節性癢疹-高點醫護網
高點醫護網

篇名
認識結節性癢疹
說明
觀念剖析
  結節性癢疹,又稱疣狀頑固性蕁麻疹,常發生在四肢,尤以小腿伸側多見,表現為紅褐色、豌豆、指甲大小的疣狀堅實結節,表面角化,周圍皮膚色素沉澱及苔蘚樣改變。目前沒有理想可根治的方法,Thalidomide治療效果不錯。
  前一些日子,我們診所來了一位病患,述說近5年來四肢伸側皮膚出現一顆顆瘙癢性的結節,每一顆都有約1~3cm大小,搔抓痕跡上伴有流血,看起來挺怕人的,類似此圖表現(圖抓自網路)。根據臨床經驗,你能判斷出這是什麼疾病嗎?
簡介
  癢疹(Prurigo)是一組慢性瘙癢性皮膚病總稱(Prurigo is a general term used to describe itchy eruptions of the skin)。在1909年,由Hyde and Montgomery最先描述,多見成年女性,皮疹好發在四肢伸側,大多是一顆顆的丘疹或結節,自覺劇烈痛癢,可伴有色素沉著,病程可遷延數月或數年不愈。癢疹有急性癢疹(一般指蚊蟲叮咬)、亞急性癢疹(相當於丘疹性溼疹)、慢性癢疹(即結節性癢疹)之分。結節性癢疹(Prurigo nodularis),又稱疣狀頑固性蕁麻疹(Urticaria Perstans Verrucos),是我們今天討論的重點。
病因
  病因不明(The cause of prurigo nodularis is unknown),多數認為因接觸過敏性物質,如蟲咬、日光、食物、藥物,造成變態反應有關;原本有癢疹的有些妊娠婦女,在生產後癢疹就消失,故有人認為其發生與內分泌改變有關;此外,尚可能與肝腎功能障礙(liver or kidney dysfunctions)、感染(secondary skin infections)、自體免疫疾病(other autoimmune disorders)、腫瘤、精神因素等有關;部分患者或其家族有異位性皮膚炎的病史(a personal or family history of atopic dermatitis)。
病理改變
  非特異性慢性炎症是本疾病的主要病理變化,其中結節性癢疹患者的表皮內有明顯角化過度和棘細胞層肥厚現象,呈乳頭瘤樣增生,真皮的淺層則是組織細胞、淋巴細胞浸潤。另外,鏡下可見病灶內神經增生現象,猜測其末稍可能分泌一些可引起皮膚發癢的物質。
臨床表現
  結節性癢疹(Prurigo nodularis),常發生在四肢,尤以小腿伸側多見,也可以發生背部,沿著肢體排列縱列。皮膚損害開始時表現為淡紅色丘疹,很快變成紅褐色的、豌豆~指甲大小的疣狀堅實結節(Nodules are discrete),表面角化粗糙(hyperkeratosis);由於長期痛癢、搔抓(Chronic and repetitive scratching, picking, or rubbing of the nodules),出現流血、血痂(crust)、傷口無法癒合(lack of wound healing),周圍皮膚色素沉澱(hyperpigmentation)及苔蘚樣(lichenification)改變。
治療
  目前沒有理想可根治的方法。最有效的方法是消除致病因素。
  1. 抗組織胺藥物、維生素治療,有感染者予以抗生素。
  2. 沙利竇邁(Thalidomide)效果不錯,具有抑制血管新生作用。曾因為此藥造成畸形胎兒而成禁藥,現今搖身一變,成為治療癢疹、癌症及自體免疫病的藥物。
  3. 類固醇(steroids):對嚴重皮疹泛發者可在皮損內注射類固醇,給予小量類固醇口服治療,但停藥後容易復發。
  4. 其他:如冷凍療法(cryosurgery)、紫外線照光(UVB)。
關鍵詞
結節性癢疹、蕁麻疹、瘙癢性皮膚病、過敏性物質、沙利竇邁、抗組織胺藥物、自體免疫疾病、肝腎功能障礙、臨床醫學資訊館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