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乾癬(Psoriasis)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炎症性、反復發作性的
紅斑鱗屑性皮膚病,又叫"牛皮癬或銀屑病"。特徵性
皮疹為大小不等、界限清楚的斑塊或紅色丘疹,
附多層銀白色鱗屑;多發生於青壯年,春冬季容易復發或加重,而夏秋季多緩解。
病因
乾癬(Psoriasis)病因尚未清楚了解,尋常型乾癬在人群中患病率約為 0.1~3% ,目前認為是遺傳因素與環境因素等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
多基因遺傳病,免疫介導是其主要發生機制。尋常型乾癬的皮疹處 Lymphocytes、Mononuclear cells 浸潤明顯,尤其是
T Lymphocytes 的真皮浸潤為乾癬的重要病理特徵。推測皮疹中活化的 T 淋巴細胞釋放細胞因子(Cytokines,
如 IL-1、IL-6、IL-8、IFN 等)刺激角質形成,並參與乾癬的病程發展。
病理生理
乾癬病理生理的一個重要特點是
表皮基底層角質形成,細胞增殖加速,絲狀分裂週期縮短為 37hr,表皮更替時間縮短為 3~4 天,組織病理
出現角化不全,顆粒層消失。
臨床表現
根據臨床表現,可以分為尋常型(psoriasis vulgaris)和非尋常性乾癬,
尋常型乾癬好發於頭皮、四肢關節伸側,分佈對稱;非尋常型乾癬的變異較大,表現為膿皰、紅皮病,或者侵犯關節,包括關節病型乾癬( arthropathic psoriasis )、膿皰型乾癬( pustulosa psoriasis )和紅皮病型乾癬( erythrodermic psoriasis )。
皮疹初為紅色丘疹,粟米至綠豆大小,刮擦表面可出現多層銀白色鱗屑,刮除鱗屑後,露出“薄膜現象”;再刮可出現“點狀出血”。面部皮疹由於經常洗擦,而成紅色斑點、斑片,銀屑少或無。頭皮部的皮疹常超出髮際,為紅色丘疹、斑塊,鱗屑多,頭皮成束狀。
軀幹以伸側為主的對稱性分佈。
根據病情可分為進行期、靜止期、消退期。進行期常出現同形反應。病程長,有時可自愈,但容易復發,一般冬季重夏季輕。
鑒別診斷
根據上述,尋常性乾癬不難診斷,但需要與以下疾病 鑒別診斷:
疾病名稱 |
病因 |
好發部位 |
皮疹 |
自覺症狀 |
預後 |
尋常型乾癬 |
未清 |
頭皮和四肢關節伸側,分佈對稱 |
紅色丘疹,銀白色鱗屑,薄膜現象,點狀出血。 |
不癢或癢 |
病程長,有時可自愈,但易復發 |
副乾癬 |
不明 |
軀幹及四肢近端,屈側為主 |
滴點狀、斑片狀、痘瘡樣或苔蘚樣變。 |
無 |
病變頑固,易反復發作,大斑片型可能演變為惡性淋巴瘤 |
脂漏性皮膚炎 |
可能與皮脂溢出或糠秕孢子菌感染有關 |
頭皮、前額、鼻兩側、前胸等皮脂多的部位 |
淡紅斑塊,糠秕樣鱗屑,呈灰白色或淡黃色油膩性痂,邊緣不清,因搔抓可見糜爛、結痂、浸潤增厚等。 |
瘙癢 |
病程慢性,易復發。 |
玫瑰糠疹 |
可能與病毒感染有關 |
軀幹及四肢近端 |
橢圓形淡紅色斑片,中央棕黃色,附菲薄的糠狀鱗屑,斑片長軸延皮紋分佈。 |
微癢 |
自限性,為 2~3 個月 |
治療
尋找並排除加重乾癬的誘因,應避免強刺激藥物的外用,避免對皮膚的刺激。有內用、外用治療及物理治療 3 個方面。
- 內用治療
(1) 尋常型乾癬:早期、進行期的患者可選用 Vit-D 3 60,000~90,000IU, Vit-C 及 procaine 等。
(2) 泛發性、靜止期:可選用維A酸類或抗代謝藥物,如 Methotrexate(MTX)、Hydroxycarbamide(羥基脲)等。有時採用中西醫藥物結合的方法,常可取得較好的療效。
- 外用療法
用藥前應先用溫水肥皂儘量洗去鱗屑;進行期應使用溫和藥物,如 3%~5% Boric Acid (硼酸軟膏)、2%~5% Salicylic Acid Ointment (水楊酸軟膏),以免引起紅皮病;靜止期或退行期可採用濃度比較高的外用藥。
類固醇霜劑對各期的皮疹均可應用,但是應注意類固醇的不良反應及依耐性,停藥後易有復發、反跳現象,應逐漸減少類固醇濃度後再停藥,同時應用維 A 酸軟膏,可以減少萎縮紋的出現。
- 物理療法
(1) 紫外線:多數中波紫外線。
(2) 波長為308nm 的單頻准分子鐳射對斑塊狀皮疹也有較好療效。
(3) 其他:藥物沐浴、礦泉浴、光量子、血液透析、氧氣療法等均有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