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當一個人臉總是轉向固定的一側,而頭頸部傾向對側,這種情形稱斜頸症(Torticollis/Wry Neck)。最常見原因是胸鎖乳突肌(sternocleidomastoid m.,SCM)纖維化引起,但其纖維化原因至今仍不清楚,但病理切片可看見逐漸萎縮的肌肉纖維被膠原纖維及纖維母細胞所取代。
病因
斜頸大都屬於先天性,其原因有:
- 骨性:如寰椎 — 樞椎 — 顱骨異常或 Klippel-Feil syndrome 頸椎分段不良,使頸椎過短所致。
- 眼性:因 眼球肌肉不平衡造成斜視,進一步引起斜頸,一般到出生後 6~12 月以後才出現症狀 。
- 肌性:是最常見的原因,多因血腫 (hematoma)、SCM 缺血或胎兒通過產道時壓迫造成肌攣縮後引起纖維化。
- 其他: 頸部淋巴結炎、急性頸部筋膜炎、神經系統病變、受傷。
症狀
一般約在出生2~3週後,在SCM上摸到一個堅硬、不痛之紡錘形腫塊,約1~3cm,但1/2患兒的硬塊在6個月大時可自行消失,剩下1/2硬塊持續或造成斜頸,臉總是朝向對側。日後可形成「扁頭畸形」,即患側前額骨和對側枕骨變扁平,患側顏面變寬。當小孩學走路時,患側肩膀代償性抬高,以保持眼睛水平,久而久之造成頸椎或胸椎側彎,甚至髖關節異常。
治療
治療應在3歲以前完成較無後遺症。肌性斜頸不治療,約
70%患兒在6個月大時會自行痊癒;一歲以下患兒若臉部沒有不對稱,可先做物理治療,包括按摩、熱敷、紅外線和被動伸展,可從出生後2個月內就開始做,持續2~3個月,約有1/2以上不必手術而痊癒。10%一歲以上患兒需進行手術矯正,包括
超過一歲時頭部轉向仍受限、持續SCM縮短伴有下半額面發育不良、物理治療無效者應進行手術治療,應盡早手術;一般術後兩週內必須做物理治療,以免傷口攣縮或SCM斷端再癒合。除非顏面不對稱,須更長時間才能恢復,否則一般症狀在術後1年內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