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產芽胞G(+)桿菌 | 特色 | 致病 |
---|---|---|
白喉棒狀桿菌(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e) | (1)致病物質是外毒素,其受到基因tox所支配;tox位於桿菌內β噬菌體中,若無此種嗜菌體,則不會產生外毒素。 (2)白喉外毒素(Pertussis toxin)是一種A-B毒素,其中B亞單位可和細胞表面受器結合,A部份具抑制細胞功能的活性 (3)可用錫克氏試驗(Schicks test)確定是否受過感染。用1/50 MLD(天竺鼠最小致死量)皮內注射,如無免疫力者會發紅(4天後1cm 以上) (4)以Loefflers medium或雞蛋培養基上培養可出現典型菌落,一對異染顆粒明顯,異染顆粒可被甲基藍或甲苯胺藍染成紅色;在 0.04%亞碲酸鉀血瓊脂培養基(blood tellurite medium)上,菌落呈黑色;培養時毒素的產生與培養基中鐵的含量有關 (5)帶菌者給Erythromycin 40mg/kg/日,最大1g/日,連續7天 |
(1)病菌由飛沫傳染,潛伏期2~5天或更長,經呼吸道入侵扁桃體、咽喉、鼻,偶也侵犯皮膚或其他黏膜,導致組織壞死,病灶灰白色膜形成,四周伴炎症反應;屬於第二類傳染病 (2)白喉外毒素可引起被侵犯部位白膜及全身性感染,造成心肌、腎臟、肝臟損傷,甚至周邊感覺及運動神經病變,心律不整 (註) 常規預防接種白喉、破傷風、百日咳混合疫苗(DTP)時程:出生滿2個月、出生滿4個月、出生滿6個月、出生滿1年6個月,以及小學1年級破傷風減量-白喉疫苗(Td) |
單核球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 | (1)人類感染屬於伺機性感染,可能與飲食有關,主要是經由遭受污染的牛奶,或牛的排泄物污染水源或食物所致;老人、孕婦及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如腫瘤、酒精中毒、心血管病、DM、結核病、長期類固醇) (2)冷營性細菌:此病菌耐低溫,冷藏乳製品及冰品在製造過程中若消毒不完全,可能會感染此菌 (3)此菌在室溫下具有運動性,會翻滾(tumbling movement),是初步判定此菌感染的依據;37度時運動性消失 (4)在血液培養基(BAP)具有β溶血特性 |
腸胃道疾病、肺炎、膿胸、腦膜炎、敗血症、孕婦生殖道感染(如絨毛膜及羊膜炎);在懷孕初期感染此菌可能會導致流產、早產或胎死腹中 |
乳酸桿菌屬(Lactobacillus) | 在人類口腔、腸道、陰道中的正常菌群。在胃腸道中,此菌可抑制病原菌的繁殖。在陰道中因其可產生乳酸,可保持陰道酸性環境(PH4.5左右),以減少感染 | 心內膜炎;口腔中的乳酸菌與鏈球菌一起作用,導致齲齒 |
丙酸桿菌(Propionibacterium) | (1)會發酵碳水化合物產生丙酸而得名,是乳製品中的正常菌群;人體皮膚,尤其在皮脂腺多的部位(如前額、鼻翼、腋下等)、口腔、女性生殖道以及糞便中也可發現 (2)厭氧或耐氧;30~37℃和pH值=7的條件下生長最快;可發酵產生乳酸、酒精和糖,並進一步轉化為丙酸;接觸酶反應陽性 |
痤瘡(acne)、手術感染、多發性小關節炎 |
產芽胞G(+)桿菌 | 特色 | 致病 |
---|---|---|
破傷風桿菌(Clostridium tetani) | (1)成熟的細菌有末端芽胞,呈網球拍撞或鼓錘狀 (2)專性厭氧桿菌﹐可產生破傷風毒素(tetanus toxin),是一種神經毒素。破傷風毒素可以阻止運動終板處的抑制性神經傳導物質(inhibitory neurotransmitters,如glycine或GABA)的釋放,導致運動神經元持續性興奮狀態(unrestrained excitation),引起牙關緊閉、角弓反張等症狀 |
破傷風 |
艱難梭狀桿菌(Clostridium difficile) | (1)在患者糞便中找到此菌所分泌的細胞毒素或腸毒素是確診依據 (2)主要因濫用抗生素引起腸道正常菌群失調所致疾病,如Clindamycin、Chloramphenicol、Lincomycin;必須停用抗生素,併連續口服Vancomycin 5天治療 |
假膜性腸炎(Pseudomembranous colitis) |
產氣芽胞桿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 | 產氣芽胞桿菌所產生的長毒素分為5型(A~E),其中A型是與食物中毒和氣性壞疽(gas gangrane)有關 | 氣性壞疽、食物中毒 |
肉毒桿菌(Clostridium botulinum) | 常見於罐頭食物滅菌不徹底,細菌產生肉毒毒素(由light chain與heavy chain組成)。食入毒素後,經腸道吸收入血液,進入軸突末梢(axon terminal),light chain與heavy chain分離,light chain阻止突促觸囊泡(synaptic vesicles)中Ach的釋放,於是18~36小時即可出現症狀,包括複視、吞嚥困難、說話障礙,常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治療需用抗毒素(antitoxin) |
食物中毒、嬰兒肉毒症(infant botulism) |
炭疽桿菌(Bacillus anthracis) | (1)無鞭毛,在碳酸氫鈉瓊脂平板上可形成莢膜 (2)莢膜與炭疽毒素是主要致病物質;可造成人畜共通感染症(zoonotic infection) (3)炭疽病可分為3型: (a) 肺炎性炭疽病:又稱Woolsorters disease,因吸入孢子而感染,可以進入血液中而造成敗血症 (b) 皮膚性炭疽病:又稱malignant pustule,引起膿皰 (c) 胃腸性炭疽病:最嚴重,因菌體或孢子被時入而感染 (d) Ascoli(+)可供診斷參考;青黴素是治療首選 |
炭疽病(Anthrax)、菌血症、腦膜炎 |
蠟樣桿菌(Bacillus cereus) | 腸毒素類似大腸桿菌與霍亂弧菌的腸毒素,能激活腸上皮細胞中腺苷環化酶,使cAMP增多,細胞離子之通透性增加,造成腹瀉 | 食物中毒、全眼球炎、心內膜炎、菌血症、腦膜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