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相關病毒中可引起流行性感冒的病毒包括 正黏病毒科 ( Orthomyxoviridae ) 及副液病毒科 ( Paramyxoviridae ) 等病毒,以及引起一般感冒的冠狀病毒及鼻病毒。本次先介紹正黏病毒科中的流行性感冒病毒。
對人或某動物紅血球表面的粘蛋白有親和性的病毒,稱正黏病毒。正、副粘病毒的區分是以其RNA是否分節段為標準,分節段者為正粘病毒,不分節段者為副粘病毒。
|
正黏病毒 |
---|---|
病毒結構 |
螺旋體,具外膜 |
基因組 |
ssRNA |
RNA 複製處 |
細胞核 |
RNA 分段 |
分為7~8段 |
基因重組 |
經常 |
引起疾病 |
流感 |
所屬病毒 |
流感病毒 A , B , C 三型 |
|
副黏病毒 |
---|---|
病毒結構 |
螺旋體,具外膜 |
基因組 |
ssRNA |
RNA 複製處 |
細胞質 |
RNA 分段 |
不分段 |
基因重組 |
很少或無 |
引起疾病 |
局部性:流感、肺炎、腮腺炎 |
所屬病毒 |
副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變肺病毒、新城雞瘟病毒 |
流感病毒形體多變性,直徑約80-120nm,其按核蛋白的可溶性補體結合抗原的不同,流感病毒被分為A、B和C三型;各型病毒的外套膜含有兩種醣蛋白,分別是紅血球凝集素(Hemagglutinin,HA,H抗原)和神經氨酸酶(Neuraminidase,NA,N抗原)。因HA和NA的不同,又可分為其他亞型,如A型流感病毒的H抗原亞型分16種(H1~H16),N抗原亞型分9種(N1~N9),不同HA蛋白與NA蛋白可以互相組合,如H1N1、H2N2、H3N2 三型。B 型及C 型流感病毒則不區分亞型。一般而言,A型流感的表面抗原HA、NA最容易變異,而B型和C型流感病毒抗原性比較穩定。A型流感病毒某些亞型可自特定的動物體內分離出來,如H1N1可從豬中分離出來,但B型流感病毒中尚未發現此種型況,且僅感染人類,而C型流感病毒可感染人或豬。
A 型流感流行規模大小,主要取決於病毒表面 抗原變異幅度 大小:
- 抗原微變 (Antigen drift):是核酸序列點突變(point mutation)所致,造成 HA 或 NA 抗原決定簇發生變異,抗原變異幅度小,僅引起小流行;
- 抗原移型 (Antigen shift):核酸序列不斷的突變積累或外來基因片斷重組(gene reassortment)所致,抗原變異幅度大,形成新的亞型。人群對原有病毒免疫力失效,因此,可引起大規模或世界性流行。
1918 ~ 1919 年 |
西班牙 Spanish H1N1 型流感,造成全球約數千萬人死亡 |
1957 ~ 1958 年 |
亞洲 Asian H2N2 流感,造成全球約 100 萬人死亡,與此同時,流感疫苗開始研發 |
1968 ~ 1969 年 |
香港 H.K. H3N2 流感,造成全球約 75 萬人死亡 |
1977 年 |
俄羅斯 Russian H1N1 流感造成影響較小 |
流感病毒 |
A 型 |
---|---|
基因分段 |
8 個基因片段 |
病毒體結構 |
11 個蛋白質 |
Antigenic exchange |
Antigenic drift |
抗原變異性 |
變異性大,可能產生一個新的病毒株 |
宿主 |
人、禽鳥類、哺乳動物 |
症狀 |
最嚴重 |
流行病學 |
易發生變異,可引起全球大流行 (Pandemic) |
流感病毒 |
B 型 |
---|---|
基因分段 |
8 個基因片段 |
病毒體結構 |
11 個蛋白質 |
Antigenic exchange |
Antigenic drift |
抗原變異性 |
較穩定 |
宿主 |
人 |
症狀 |
居中,在老年人及高危險群可出現嚴重併發症 |
流行病學 |
可能發生地區性流行 (Epidemic) |
流感病毒 |
C 型 |
---|---|
基因分段 |
7 個基因片段 |
病毒體結構 |
9 個蛋白質 |
Antigenic exchange |
Antigenic drift 或 none |
抗原變異性 |
非常穩定 |
宿主 |
人、豬 |
症狀 |
輕微,甚至無症狀 |
流行病學 |
不造成流行 |
- 其外套膜上有兩個病毒的基因產物,即血球凝集素( hemagglutinin, HA )以及神經胺酸( neuraminidase,NA )
- HA 及 NA 可以決定流行性感冒病毒的抗原性
- HA 可以造成紅血球凝集
- NA 可以和此病毒之細胞受器( receptor ),即唾液酸( sialic acid )結合
<96-1- 51 > 在細胞核內進行複製之 RNA 病毒為何種病毒?
- 流行性感冒病毒( Influenza virus )
- 小兒麻痺病毒( Poliovirus )
- 疱疹病毒( Herpesvirus )
- 登革熱病毒( Dengue virus )
<97-1- 52 > 下列關於流行性感冒病毒( Influenza virus )之敘述,何者為錯?
- 分類上屬於正黏液病毒科( Orthomyxoviridae )
- 其基因體由八段單股 RNA 組成
- 包括 A 型、 B 型、 C 型流行性感冒病毒
- 其中只有 A 型流行性感冒病毒造成人類疾病
<97-2- 50 > 下列關於流行性感冒病毒( Influenza virus )的血球凝集素( hemagglutinin, HA )之敘述,何者為錯?
- 血清學上可區分為各種亞型( subtype ),例如 H1 、 H2 、… H15 等,均存在於禽流感病毒( Avianflu virus )
- 人類流行性感冒病毒包括 H1 、 H2 、 H3 等三種亞型
- 人類流行性感冒病毒的 HA 和禽流感病毒的 HA 和相同結構的唾液酸( sialic acid )結合
- 是中和抗體的主要作用目標
<98-1- 50 > 關於流行性感冒病毒( Influenza virus )某病毒株 A/Bangkok/1/79 ( H3N2 )之命名,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 A 代表此為 A 型流行性感冒病毒
- Bangkok 代表其最早分離的地點
- 1/79 代表此病毒株之序號
- H3N2 代表其抗原性, HA 抗原為第三型, NA 抗原為第二型
<98-2- 52 > 克流感( oseltamivir )主要藉由干擾流感病毒的那種蛋白的功能,以達到抑制病毒的功效?
- M1 protein
- Hemagglutinin
- M2 protein
- Neuraminidase
<99-1- 51 > 下列何種病毒具有血球凝集性( hemagglutination )?
- EB 病毒( Epstein-Barr virus )
- 小兒麻痺病毒( Poliovirus )
- 小 DNA 病毒( Parvovirus ) B19
- 流行性感冒病毒( Influenza virus )
<100-1-56> 下列有關正黏液病毒( Orthomyxoviridae )及副黏液病毒( Paramyxoviridae )科病毒比較之敘述,何者正確?
- 兩者都會造成細胞融合( Syncytium )
- 基因體皆有分段( segmented )
- 兩者 RNA splicing 皆發生在核內
- 兩者皆可經由呼吸道傳染
<100-2- 49 > Amantadine 及 Rimantadine 藥物常被用來治療流行性感冒病毒 A 型,其抑制病毒入侵之機轉為何?
- 阻止病毒之入侵及解體( uncoating )
- 阻止病毒在宿主內合成 DNA
- 阻止病毒在宿主內合成 RNA
- 阻止病毒在宿主內合成蛋白質
- 疫苗依據前一年流行的病毒株設計,無法涵蓋新出現的突變病毒
- 疫苗為單一病毒株,無法涵蓋引起感染的病毒
- 疫苗無多醣成分,引起長期免疫記憶的能力差
- 疫苗為活病毒,在身上存活的時間短
<101-2- 53 > 下列何種病毒不會造成呼吸道感染?
- Hepatitis D virus
- Influenza virus
-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 Adenovirus
<102-1-54> 下列那一種病毒需進入寄主細胞之細胞核進行基因體複製( genome replication )?
- Poxvirus
- Paramyxovirus
- Bunyavirus
- Orthomyxovirus
<102-1- 56 > 下列有關流行性感冒病毒的敘述,何者錯誤?
- 基因含多段,因此重組現象普遍發生
- 共分 A 、 B 、 C 三型
- B 型常造成全世界大流行
- 病毒感染後,續發性細菌感染( secondary bacterial infection ),常引起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