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常見評價診斷試驗真實性的指標包括靈敏度(真陽性率)、特異度(真陰性率)、假陽性率、假陰性率、似然比。
生病(Disease) |
健康(non Disease) |
||
陽性 |
a (真陽性) |
b (假陽性) |
a+b |
陰性 |
c (假陰性) |
d (真陰性) |
c+d |
a+c |
b+d |
a+b+c+d |
(註)假陽性:是指健康人的診斷試驗結果為不正常情況
(註)假陰性:是指生病者診斷試驗結果為正常情況
上述表格是用來計算靈敏度與特異度,二者是統計學中用來表示二項分類測試特徵的數據。靈敏度只與病例組有關,理想的試驗靈敏度應為100%;特異度只與非病例組有關,理想的試驗特異度應為100%。
|
定義 |
公式 |
靈敏度 |
將有病者診斷為陽性結果的比率= 真陽性/生病 |
a / a+c |
特異度 |
將健康者診斷為陰性結果的比率= 真陰性/健康 |
d / b+d |
假陽性率 |
實際無疾病,但根據診斷試驗卻被定為有病的機率 |
b / b+d |
假陰性率 |
實際有疾病,但根據診斷試驗卻被定為非病者的機率 |
c / a+c |
|
意義 |
靈敏度 |
當靈敏度高的診斷試驗結果為陰性,是未罹患此疾病一項相當可靠指標 |
特異度 |
在特異性高的診斷試驗結果為陽性,即表示有病 |
假陽性率 |
特異度越高,誤診愈少,理想的診斷試驗假陽性率=0 |
假陰性率 |
靈敏度越高,漏診愈少,理想的診斷試驗假陰性率=0 |
(註)
陽性預測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 |
為有病者診斷試驗結果呈陽性的比率 |
a / a+b |
陰性預測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 |
為無疾病者診斷試驗結果呈陰性的比率=真陰性 / 陰性試驗結果 |
d / c+d |
病患中出現某種試驗結果的概率與非病患中出現該結果的概率之比,說明病患出現該結果的機率是非病患的多少倍。似然比是一個綜合性評價指標,不受患病率的影響,在選擇診斷試驗時應選擇陽性似然比高的方法。
|
定義 |
公式 |
意義 |
陽性似然比(positive likelihood ratio,+LR) |
病患中某試驗出現陽性結果的機率是非病患的多少倍---即真陽性率與假陽性率之比 |
[a/(a+c)]/ |
比值愈大,患病的機率愈大;比值愈小,基本可以排除疾病 |
陰性似然比(negative likelihood ratio,-LR) |
病患中某種試驗出現陰性結果的機率是非病患的多少倍—即假陰性率與真陰性率之比 |
[c/(a+c)]/ |
比值越小,試驗診 |
(註)分子:疾病中,診斷試驗呈陽性或陰性比率
(註)分母:無疾病中,診斷試驗呈陽性或陰性比率
(註) 陽性似然比比值所代表的臨床意義:
陽性似然比 |
意義 |
>10 |
Strong evidence to rule in disease |
5–10 |
Moderate evidence to rule in disease |
2–5 |
Weak evidence to rule in disease |
0.5–2.0 |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the likelihood |
0.2–0.5 |
Weak evidence to rule out disease |
0.1–0.2 |
Moderate evidence to rule out disease |
<0.1 |
Strong evidence to rule out disease |
r=(靈敏度+特異度)-1=1-(假陽性率+假陰性率),用於兩個診斷方法的比較,理想的正確診斷指數為100%。
篩檢 |
疾病 |
|
有 |
無 |
|
陽性 |
44 |
3 |
陰性 |
0 |
98 |
- 84%
- 94%
- 97%
- 100%
篩檢 |
疾病 |
|
有 |
無 |
|
陽性 |
a |
c |
陰性 |
b |
d |
- a/(a+b)
- a/(a+c)
- d/(b+d)
- c/(c+d)
|
有 |
無 |
有 |
68 |
6 |
無 |
12 |
114 |
- 敏感度為85%
- 特異度為95%
- 陽性預測值為85%
- 陰性預測值為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