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白血病(Leukemia),又稱“血癌”,居年輕人惡性病首位,特點是骨髓(bone marrow)及其它造血組織中的大量無核血球(akaryote)無限制地增生,並且進入周邊血液(peripheral blood)中。致病因素包括有物理、生物、化學因素、病毒、食物的礦物放射性化、毒物(Benzene 等)或藥物變異、遺傳素質等可能致病。
分類
  根據白血病血球的分化程度和自然病程,分為急性白血病(AL,acute leukemia)和慢性白血病(CL,chronic leukemia)兩大類,用於 指導治療和估計預後。
一、常用法美英FAB分類法,AL可分為急性非淋巴球白血病(ANLL,acute nonlymphoblastic leukemia)與急性淋巴球白血病(ALL,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
    - AL起病急驟,發展迅速,自然病情僅數月,白血病時白血球停滯在原始血球及早期幼稚血球階段。ANLL可分為以下8種類型:
    
        - M1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微分化型)(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 
- M2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未分化型)(undifferentiated type) 
- M3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部分分化型) 
- M4 (急性早幼骨髓性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 
- M5 (急性骨髓性—單核球白血病) 
- M6 (急性單核球白血病)(acute monocytic leukemia,AMOL) 
- M7 (紅白血病erythroleukemia,EL) 
- M8 (急性巨核血球白血病)(acute megakaryocytic leukemia) 
 
- ALL可分為3型:
    
        - L1 (原始和幼淋巴血球以小血球為主) 
- L2 (原始和幼淋巴血球以大血球為主) 
- L3 (原始和幼淋巴血球以大血球為主,大小較一致,血球內有明顯空泡) 
 
二、
CL病情發展緩慢,自然病程為數年,其血球停滯在較成熟的幼稚血球、細胞核相對較成熟的階段。CL可分為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多毛血球性白血病(hairy cell leukemia)、幼稚淋巴血球白血病(prolymphocytic leukemia,PLL)。
很多的分類,但有幾點我們要記住的:
    - ANLL在所有白血病中最多見; 
- 成人急性白血病中,AML最多見; 
- 兒童急性白血病中以ALL最多見。 
  今天我們歸納的內容主要是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與慢性骨髓性白血病。 
    
        
            |  | 急性粒血球白血病 acute myeloblastic leukemia,AML
 | 慢性粒血球白血病 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CML
 | 
        
            | 發病年齡 | — | 各年齡段, 30~40 歲多見 | 
        
            | 發病性別 | — | 男多於女 | 
        
            | 突出症狀 | 貧血:早期即可出現,病情發展而加劇; 出血:廣泛,腦內出血是致死原因;
 DIC、發熱、感染;
 口腔和皮膚:M4、M5 可出現牙齦浸潤,皮膚骨髓性肉瘤;
 眼部:綠色瘤;
 肝、脾、淋巴結腫大(巨大脾罕見);
 胸骨下端局限性壓痛,關節疼痛。
 | 重度脾腫大 | 
        
            | 一般症狀 | 低熱、多汗、體重減輕 | 
        
            | 部分症狀 | 血球減少性紫癜 輕 ~ 中度脾臟腫大(占 50% ~ 70%)
 | 
        
            | 晚期症狀 | T cell 功能減退,易合併感染 | 
        
            | 外周紅血球 | ↓ | 晚期減少(貧血) | 
        
            | 外周白血球 | ↑ | ↑(常 >20,000 /μL),原始血球 < 10% | 
        
            | 外周淋巴球 | — | ↓ ( 淋巴血球 / 單核血球百分率↓ ) | 
        
            | 外周血小板 | ↓ | 早期多正常,晚期↓ | 
        
            | 骨髓增生 |  | 增生活躍(骨髓粒性血球為主) | 
        
            | 骨髓紅系 | ↓ | ↓(相對↓) | 
        
            | 骨髓粒系 | ↓ | 增生活躍(粒系:紅系 = 10~50:1) 中、晚幼骨髓粒系血球為主,
 原始骨髓粒系血球 <10%
 | 
        
            | 骨髓巨核系 | ↓ | 正常或↑,晚期↓ | 
        
            | 骨髓淋巴系 | — | — | 
        
            | 其他 | NAP 活性↓或(—) | NAP 活性↓ | 
        
            | 染色體 | Ph 染色體 90% 陽性 | 
    
治療
  最後須注意 AML 與 CML 的治療的重點!:
一、AML
  化學治療:
    - DA方案:Daunorubicin(柔紅黴素,DNR)+ Cytarabine(阿糖胞苷,Ara-C)
 M3治療:ATRA(=all-trans retinoic acid,全反式維甲酸)或Arsenious Acid(亞砷酸)做誘導緩解(remission induction)。
- 誘導緩解—緩解後鞏固治療(一般骨髓達CR標準後2wks開始,進行3個循環、9個療程的序貫治療,每療程間隔2~3wks,每療程後行1次骨髓檢查,M3也同樣進行,但治療間歇仍用ATRA)。
    
        - 中樞神經系統白血病防治:CRA後鞘內注射MTX,每次10mg,2次/wk,共3wk。 
- 支持治療:感染防治、出血防治、糾正貧血、尿酸性腎病防治 
- 骨髓移植:有條件者,無論是AML,還是ALL,在CR後3~6月爭取行自體外周血幹細胞移植(APBS/PCT),或異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 
 
二、CML
    - 化學治療:羥基脲(Hydroxycarbamide,治療慢性期及加速期最常用的藥物)、馬利蘭(Busulphan),聯合化療HD +Ava-c 
- 干擾素(IFN,Interferon) 
- 血細胞清除 
- 幹細胞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