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經痛-高點醫護網
高點醫護網

篇名
三叉神經痛
說明
觀念剖析
  三叉神經痛(trigeminal neuralgia)是一種在面部三叉神經分佈區內反復陣發性、劇烈性神經痛,持續數秒或數分鐘。中年或老年女性尤多,單邊多見,右邊多於左邊。原發性三叉神經痛是指找不到確切病因;繼發性三叉神經痛的病因如脊髓空洞症、腦幹部位的血管病變、炎症、腦幹腫瘤、梅毒、多發性硬化。
前言
  三叉神經痛(trigeminal neuralgia)是一種在面部三叉神經分佈區內( 如嘴唇、牙齦、面頰、下頜 )反復發作的陣發性、劇烈性神經痛,持續數秒或數分鐘(但極少出現在三叉神經的眼支分部區域)。常中年或老年發病,女性尤多,單側多見,且右側多於左側。發生機率是十萬人中之4~5人。疼痛常由觸發點受刺激引起,如說話、刷牙、吹風、緊張、吃冰冷的食物時都會引起,因此患者不敢洗臉、進食咀嚼,不敢張嘴後閉合,甚至吞口水,常常影響一個人正常的生活。
解剖學知識
  三叉神經是所有12對腦神經中最粗大的。三叉神經從brain stem發出後,即分成感覺神經根及運動神經根。當感覺神經穿出腦膜後就形成半月神經節(Gasserian ganglion),然後再分成三支周圍神經,分別經過顱底的三個小洞,穿出之後分佈到面部,負責面部的淺感覺。
病因
  在臨床上三叉神經痛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
  原發性三叉神經痛是指找不到確切病因的疼痛,可能是血管硬化並壓迫神經所致,也可能是因為腦膜增厚、神經通過的骨孔狹窄而使神經受壓迫所引起。繼發性三叉神經痛的病因如脊髓空洞症、腦幹部的血管病變、炎症、或腫瘤、梅毒等。若是青壯年起病者,發展較快且常發生在兩側,則要考慮到多發性硬化的可能。另外,三叉神經半月節前根病變,最常見的病因有眶內腫瘤、眶上裂症候群 ( 因 第 Ⅲ 、 Ⅳ 、 Ⅵ 腦神經及第 Ⅴ 的眼支麻痹,導致眼外肌和眼內肌麻痹、上瞼下垂、角膜感覺缺失、前額知覺減退或消失 ) 、蝶骨小翼區的腫瘤、海綿竇或副鼻竇的病變、以及牙源性的病變等,均可侵襲三叉神經根或其周圍支而疼痛。
臨床診斷
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的臨床診斷:
(1) 發作性疼痛:呈突發劇烈的閃電樣疼痛,每次持續數秒或數分鐘。
(2) 疼痛僅限於三叉神經的分佈範圍,以第2(上牙槽神經支)、第3(下牙槽神經支)為常見
  1. 第 1 分支:前額、臉的上部、眼球及鼻部;
  2. 第2分支:上唇、臉的下部、鼻旁、上牙槽及其牙齦
  3. 第3分支:下唇、舌、耳前、下牙槽及其牙齦;

(3) 95% 以單側為主,以右側居多 。
(4) 一般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的性質為短暫的陣發性閃電樣劇痛;繼發性三叉神經痛的性質為持續性鈍痛。疼痛可由於咀嚼、洗臉、挖鼻孔等原因所誘發。觸發點包括眉毛處、眼球、鼻旁、嘴角上下方、牙齦周圍及舌頭等處。觸發點可引起疼痛發作是本病另一個診斷特點
治療
  一般止痛藥物可能無效。不少患者的疼痛來自牙齦,因此會被誤認為牙痛而慘遭拔牙之痛。
  內科療法包括藥物治療、針灸療法等,適用於病程短、疼痛輕的病患。arbamazepine 治療對 1/2~3/4 的患者有效。開始每天服用 0.1gCarbamazepine 一次,進食時服用。以後每 1~2 天增加 0.1g ,直到疼痛出現了確切的緩解。大部分患者需要服用 200mg Qid 才能緩解。每日服用劑量 >1.2g 通常不會增加療效。服用 Carbamazepine 後可罕見的併發症為白血球減少。無效患可試用 Phenytoin 0.3~0.4g Qd 或 Baclofen 5~20mg Tid~Qid 。
  另外,也可用甘油 Glycerol 注射病變處、半月神經節內注射酒精、半月神經節射頻電凝療法、以及氣球壓迫術。當藥物治療無效時可手術治療,即在靠近三叉神經的後顱窩附近發現扭曲的血管進行三叉神經根微血管解壓術(Jannett 倡用,是目前神經外科常用的方法)或以放射線(如加瑪刀、X 光刀)損壞半月神經節。
關鍵詞
三叉神經痛、劇烈性神經痛、血管病變、炎症、腦幹腫瘤、梅毒、多發性硬化、臨床診斷
下一篇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