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定項目 | 定義及臨床意義 | |
肺容積 | 潮氣量 (Tidal Volume,TV) |
每次正常呼吸下所吸進呼出的容積,大約是 400~ 600ml |
吸氣儲備容積 (Inspiratory Reserve Volume,IRV) |
在正常吸氣後,再用全力吸氣後所多吸入的氣體容積,通常約 3000ml | |
呼氣儲備容積 (Expiratory Reserve Volume,ERV |
在正常呼氣後,再用全力呼氣後所吐出的氣體容積,通常接近 1100ml | |
殘氣量 (Residual Volume,RV) |
用力呼氣到不能再呼為止時,肺中仍存留的氣體容積。正常大約為 1100ml | |
肺容量 | 肺活量 (Vital Capacity,VC=IRV+TV+ERV) |
最大呼氣後再用力吸氣的最大吸氣量 |
吸氣量 (Inspiratory Capacity,IC=TV+ IRV) |
一個人在正常呼吸下開始吸氣,其所能吸入的最大氣體量,也就是等於潮氣容積加上吸氣儲備容積。大約為 3500ml | |
功能儲備量 (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FRC=ERV+RV) |
安靜呼氣 (passive expiration) 狀態下,留在肺內的空氣 | |
總肺容量 (Total Lung Capacity,TLC=IC+ FRC) |
盡可能吸氣之後,肺中容積的總和 |
測定項目 | 定義及臨床意義 |
---|---|
每分鐘通氣量 (MV) | 每分鐘進入或呼出肺的氣體總量,即潮氣量與呼吸頻率的乘積。正常成人安靜下,每分鐘通氣量約 6 ~ 8L 。 MV> 10L ,是過度通氣,可造成呼吸性鹼中毒; MV< 3L ,是通氣不足,可造成呼吸性酸中毒 |
肺泡通氣量 | 每分鐘吸入肺泡能與血液進行氣體交換的新鮮空氣量。肺泡通氣量 = (潮氣量 - 無效腔氣量) × 呼吸頻率 |
最大自主通氣量 (MVV) | 在單位時間內,以最大力量進行深而快的努力呼吸所得的通氣量。若設定單位時間為 1 分鐘,亦稱為每分鐘最大通氣量。 MVV = Vt × RR 。 MVV 實測值占預計值之 80% 以上為正常。 MVV 與 FEV1 正相關, MVV= FEV1 × 35 ,故從 FEV1 可以粗略推算 MVV 。本指標用以瞭解肺組織彈性、氣道阻力、胸廓彈性和呼吸肌力量,是一項綜合評價肺通氣功能儲備量的可靠指標。阻塞性通氣障礙時, MVV 明顯降低,限制性通氣障礙時, MVV 可正常或降低 |
用力肺活量 (FVC) 和第一秒用力呼氣量 (FEV1) | FVC 是指盡力最大吸氣後,盡力儘快呼氣所能呼出的最大氣量。正常人 3 秒內可將肺活量全部呼出,第 1 、 2 、 3 秒所呼出氣量各占 FVC 的百分率正常分別為 83 %、 96 %、 99 %。 FVC 是測定呼吸道有無阻力的重要指標。常用第 1 秒肺活量( FEV1 )占整個肺活量百分比表示,稱 1 秒率 (FEV1/FVC) ,正常值應 >80%,<80% 提示氣道阻塞性通氣障礙,如 COPD、Asthma 急性發作,FEV1 及 FEV1/FVC 皆↓。限制性通氣障礙患者,雖呼出氣流不受限制,但肺彈性及胸廓順應性↓,呼氣運動迅速減弱,使絕大部分肺活量在極短時間內迅速呼出,所以 FEV1/FVC 可正常或接近 100 % ,包括如彌漫性肺間質疾病、胸廓畸形患者 |
用力呼氣中段流量 (FEF25%~75%) | 是測定氣道阻塞的敏感指標,是指用力呼氣曲線分成四等份算出中間 50% 部分的容量與時間的比 |
最大呼氣流率 (PEFR) | 深吸氣後,以最大速度向呼氣流量計內吹氣,記錄讀數,取三次平均值。若平均值明顯降低,表是氣道阻塞,常用於氣喘患者的監測。 |
通氣障礙類型 | TV | VC | RV | TLC | MVV | FEV1 | FEF 25%~75% |
阻塞性 | ↑ | Normal | ↑ | ↑ or ↓ | ↓ | ↓ | |
限制性 | ↓ | ↓ | Normal | ↓ | Normal or ↓ | Normal or ↑ | Normal or ↑ |
混合性 | 不一定 | ↓ | 不一定 | 不一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