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高醫後西醫、中興後西醫,王勁驊 中央大學生命科學系,零基礎生上榜後西醫關鍵在高點,上榜公式=名師助力打底+精選海量刷題!,高點建國醫護網
高點醫護網
零基礎生上榜後西醫關鍵在高點,上榜公式=名師助力打底+精選海量刷題!
考取類科:112高醫後西醫、中興後西醫
考取學員:王勁驊 中央大學生命科學系
推薦師資:程量子(陳宗德)、梁傑(梁家榮)、張劍鴻(張芸潔)、曾正(曾蘇賢)、莊老師(施政安)
分點分班:台中復興
學習型態:面授數位函授網路學院VOD視訊班
摘要感言
【筆試分數】
高醫筆試:283.25[英文73.25(含英檢)、生物及生化107.5、物理及化學102.5]
2021年決定走上後西醫這條路,因此開始找補習班。一開始是打算上面授課,但想說未來還是有可能轉雲端(後來也因為疫情直接變全雲端),所以查了一些補習班雲端課程的試聽跟評價後決定選擇高點。第一年高醫連面試資格都沒有,第二年決定不補習,靠著之前的講義跟筆記自己複習,非常幸運且意外地進入了正取。
師資推薦:
【生物】
正課(雲端):張劍鴻老師
雖然是生科系,但畢業後沒再碰過生物,因此相關知識可以說是幾乎都忘光了。在查了許多人的評價後,我覺得先把基本知識找回來比較重要,加上本身蠻喜歡生理學的,因此正課選擇了張劍鴻老師。
老師上課屬於較輕鬆偶爾帶點搞笑歡樂的風格,課程是照著campbell的編排教,然後會幫大家整理好近年後中、後西跟私醫的題目出自於哪句話,出現越多次的就是複習的重點。老師的教學策略是把握大約8成基本分,一些奇葩的題目不會是影響上榜的關鍵。有些章節會有統整的表格,老師也有自創一些朗朗上口的口訣,讓同學複習跟記憶更容易。每個章節後老師都有整理近年考古題跟題庫的題目。
雖然大學學過的生物已經忘得差不多了,但可能因為生物是我擅長科目的關係,要把遺失的知識找回來還是相對容易。雖然蠻常看到有人認為張劍鴻老師教得太少,但我覺得老師教的內容對於後西醫的考試(尤其是高醫)來說已經非常夠用了。整體來說我覺得張老師的課程上起來沒什麼負擔,推薦給兩種人:
1. 已有基本的生物知識,想輕鬆複習生物,把重點放在加強其他科的人
2. 生物的門外漢,從零開始學生物的人
【生物】
總複習(雲端)+實戰解析(面授):曾正老師
因為正課選擇了張老師,所以想說總複習跟實戰解析課程就選曾正老師,聽聽看不同老師的課程。不得不說曾正老師補充的東西真的超級多,而且總複習課程基本上連生化也複習到了一部分。如果是想學習大量生物知識的人可以選曾正老師的課,但我個人認為考後西醫不用記到這麼多就是了,端看個人喜好跟需求。
【生化】
正課(雲端)、總複習+實戰解析(VOD)
老實說,莊老師的生化課程前半段我整個聽得霧煞煞,講義也完全看不懂,唯一能做的就是照著黑板抄筆記。是一直上到代謝後才越來越漸入佳境,也感覺到大家說的老師代謝教得很好。全部課程聽完一遍筆記也抄完後,從頭開始聽第二遍才開始聽懂前面的課程。
老師上課的重點在筆記,課本大多是一些補充的圖片跟表格,老師寫筆記時也會幫大家標註要對照講義第幾頁。課本裡老師上課沒提到的東西心有餘力再看看就好,把老師上課的東西讀熟比較重要。另外,老師也會提供一些口訣幫助同學記憶。
如果覺得課程前面聽得很痛苦的人,不妨就放輕鬆(甚至放空也沒關係)抄筆記就好,之後再從頭上第二次,相信你會越來越跟得上老師的步調!
總複習課程是名詞複習和把一些類似的觀念整合在一起或比較,但畢竟生化範圍也不小,可能有些漏掉的地方可以自己再補上去。
生化的實戰解析課程我覺得是唯一一科老師沒有刻意出刁鑽題型的,出的題目都是重點,考前如果真的沒時間全部複習的話,複習實戰解析的考卷是個很好的選擇。
【物理】
正課+特訓班(雲端)、總複習+實戰解析(面授)
我認為程量子老師的物理課非常適合零基礎的人。物理應該是阻擋很多後西醫考生上榜的惡夢,包括我自己。我從以前物理就不好,考試常常不及格,因此當初報名高點時有送一科可以觀看前一年雲端課程,便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物理。先說結果,我認為我的物理算是有救回來。
先修課程是教一些基礎微積分跟帶到基本的物理觀念,沒什麼壓力,進入正課後便是最重要的古典力學。古典力學佔了考試大部分的分數,最先教的運動學的觀念跟公式也會一路延伸到之後的電磁學甚至是熱力學和流體力學,所以古典力學的部分一定要打下紮實的基礎。老師上課注重觀念建立(定義+定律)跟邏輯思考,跟著老師一步一步建立觀念後加上思考,搭配數學工具便能解題。即便是零基礎的人,只要專心上課抄筆記,課後認真複習便會發現其實物理沒有這麼可怕,尤其高醫的物理出題都蠻基礎的。
特訓班老師會帶著同學寫老師精選的題目,也是蠻容易出現在各校考題中的,最好自己先寫寫看再聽老師的講解。
考物理時我會先從不用計算的題目開始寫(但其實觀念題也不一定比較簡單) ,要計算的題目如果看到數字太醜的我會先跳過,等寫完基本題再回過頭去計算。計算速度跟審題很重要,有些題目甚至可以從選項就觀察出答案,平時也要多練習估算,才不至於在考場上卡在計算過程跟算錯答案,著實可惜。物理應該也是蠻容易遇到從題庫出題的一科,也比較少有超出範圍的狀況出現,相對好把握。
總複習課程老師會帶著大家看歷年考題,會發現高醫考得真的不難,觀念幾乎都是老師上課有講過的。
實戰解析課程老師會挑選一半基本題一半刁鑽題,基本題就是拿來練速度,刁鑽題觀念通常也不難,可能只是數字很醜很難計算或是題目落落長,寫不出來也不用太氣餒,把握基本題就好。
【化學】
正課+總複習(雲端)、實戰解析(面授)
梁傑老師的化學課程非常紮實,不管是化學新手或是強者都很適合,從基本觀念循序漸進到進階觀念一氣呵成,課本上的例題都是經典題型跟老師精選過的,一定要弄懂,甚至熟到變成反射動作。考太難或超出普化範圍的題目就送他,因為這一樣不會是阻止你上榜的關鍵。
考化學時我的策略跟物理差不多,也會先從不用計算的題目開始寫,要計算的題目如果看到數字太醜的就先跳過,等寫完基本題再回過頭去計算。基本題型的化學題目通常不會太難,所以計算速度跟審題也蠻重要的,有些題目也可以從選項就觀察出答案,並且一樣要記得練估算。
總複習課程老師會幫大家整理各章節的重要公式,考試前想快速複習的話這份筆記是首選。
實戰解析課程老師會選一些比較刁鑽的題目給大家,實際考試考出來的機率不高,所以要不要記就見仁見智,我自己是覺得寫過聽過有印象即可。
【英文】
字彙+正課(雲端)
旋元佑老師的字彙課著重在字首和字根的拆解,遇到不認識的多音節單字基本上都可以靠這招來猜測它的意思。雖然單音節的單字沒辦法靠拆解,不過出題機率不高。單字的部分把老師給的單字教材背熟其實就很夠了,不需要另外去買GRE單字書來背。
文法的話從先行詞(代名詞、單複數正不正確)、詞性、時態變化、減化子句、Dangling modifiers下手解題,難度不會太高。老師的文法課程也很有自己的一套邏輯,雖然我本身文法不算差,但還是跟著老師從頭學起,許多坊間參考書認為的例外在老師這邊幾乎都能得到合理的解釋,上完老師的文法課會有種茅塞頓開的感覺。
閱讀測驗算是我的強項,所以就只有順順地把課聽完。對於閱讀測驗比較不擅長的同學,老師也提供了很有用的解題思路,也幫大家把題型整理好分析過,把握老師教的這些解題方法通常可以拿到不錯的分數,畢竟閱讀錯一題扣2.5分太傷了。
上完老師的寫作課會發現,基本上作文要自己發想的只有中間兩段(以一篇文章分四段來說),頭尾兩段靠同義表達改寫即可。我靠這個方法,今年高醫在覺得自己寫了一篇沒什麼內容的文章,而且只有寫半面的情況下拿了9分。
【筆試+心路歷程】
我的讀書方法可能有點誤人子弟,可以挑你覺得有幫助的部分去參考就好XD
第一年因為是補雲端,每堂課可以看兩次,不過印象中只有物理、生化有完整聽兩遍,其他科目因為沒時間,只有複習到不太懂的觀念時才會回去找某堂課看第二次。接著就是每科複習個1~2次,中間也寫了高醫106~110的考古題(英文因為覺得沒範圍就沒寫了),然後接著上總複習跟實戰解析課程,再來就是考試了。
由於我化學比物理好,所以模擬考都是先寫化學再寫物理,考高醫前也是這樣打算的。但是第一年因為一些因素導致我給自己很大的壓力,在考高醫物化的時候,寫到後面發現有9題有機,整個心態崩掉導致物理也沒考好。
然後就進入到第二年了…
因為剛考完心很累想休息一下所以就決定輕鬆悠哉地讀有機。我的讀書方法比較偏佛系一點,想讀就讀,想睡就睡,畢竟睡飽才有精神讀書。雖然每天都有訂目標要讀完多少進度,但很難達到XD
有機看完後決定先複習生化,蠻順利地複習完之後就開始複習生物,此時大概9.10月。然而因為家人生病,所以基本上10月、11月都是在開車帶著家人往返醫院做治療和回診中度過。好不容易把生物複習完後,接著複習化學,複習完大概已經是1月中的事情了。
第二年是我給自己的停損點,因為很怕考不上任何一間後西醫,所以在2月的時候有去考幾間研究所碩士班。我報考的研究所考科幾乎都是生化,所以1月中到2月初這段時間就是複習莊老師的生化筆記。
考完研究所後才開始複習物理,複習完大概是3月初。有了研究所當保底後,整個心態變得很輕鬆隨緣,心想如果後西醫都沒考上就去唸碩士班了。甚至後來考後西醫時我什麼書跟資料都沒帶,當天去考場休息時間就是放空。
第二年我唯一做的就是把上課講義讀熟,所以最後筆試只拿到普通的分數其實也不是太意外,甚至比我想像得還高,因為筆試考完我都覺得沒機會了也不敢對答案(筆試想要拿高分記得要多寫老師發的題庫題目練習)。實在是沒想到在這麼放鬆的心態下去考試,結果竟然進了面試。
另外,我不推薦想用拉高強科分數來補弱科的方法,因為這樣太冒險了。比如說如果今年你的強科出得超難或超簡單,你的優勢很可能就完全派不上用場,弱科又拿不了分,那進面試的機會就微乎其微。我覺得努力達到各科能力和程度平均才是最安全的方法。
【面試】
我本來就是不擅長面試的人,所以也沒想過要靠面試反轉什麼,只是覺得既然拿到了這張邀請函,就給自己一個機會去試試看去接受挑戰吧。
因為考完筆試不敢對答案,也不敢奢望能進面試,所以基本上就只有平常看看新聞了解一下最近發生什麼事情而已。一直到公佈筆試成績才知道有機會進面試而開始比較認真準備(但也只剩一個多禮拜)。
有報名參加高點的模擬面試,在這時我才仔細思考自己到底有什麼優勢能在面試中拿分。在仔細思考過後我覺得我的優勢應該會是圖片題、情境題跟自介關,因此我把拿分的希望放在這幾關。對於社會議題我可能沒辦法做什麼深入分析,只能很粗淺地講一些比較表面而且很普通的內容,但至少希望可以拿到基本分。
然而事情總是沒有那麼順利。第一關我就遇到圖片題而且只有一張圖(個人比較擅長用四張圖看圖說故事這類的),時間到出教室後就覺得自己要下去了。情境題其中一題也遇到一直鬼打牆的NPC,可能沒講到關鍵字所以都問不到更進一步的資訊,再度覺得要下去了。甚至議題關也緊張到只顧著講議題,忘記將個人經驗跟自介做連結。簡單來說就是除了自介關以外,每次時間到離開教室都覺得自己要下去了。不過我本身不太會害怕看著別人說話,所以回答的時候我眼睛幾乎都是看著考官的,並且謹記學長姊說的不要搞怪、不要自大、保持同理心等等基本上不會不及格。
很幸運地,今年面試給分似乎偏高。儘管我只拿到不高的分數,但還好筆試分數還堪用,一樣很幸運地低空溜進正取名單。
如果你跟我一樣是對社會議題比較不擅長的人,我覺得可以靠一點小巧思為自己加分。像是我在看高齡化議題時看到這張圖,一開始就是看過去知道台灣快進入超高齡社會了,也沒多注意什麼。
但面試前一天突然想到,我就決定把圖中三個關鍵時間點跟門檻背起來。結果剛好今年好幾關都有牽扯到高齡化議題,我就都有把這些數據拿出來提一下。雖然沒辦法做太深入的分析,但至少能讓考官覺得你是有準備過的。
我的面試成績不高,給的建議可能沒什麼參考價值,但我總覺得如果我當初連這點小巧思都沒做到,面試分數應該會更難看。
【心得】
依舊是那句被講到爛的「心態最重要」。今年4間都報考的人考期真的被拉得很長,超過兩個月,如果沒有穩定的心態跟堅定的意志力,很容易在中間或臨門一腳之差就鬆懈下來一蹶不振,對我來說每個願意撐到最後的人都是值得尊敬的。
雖然我第二年沒有補習了,但很感謝高點專員還記得我的名字,知道我高醫成績後就叫我去登記模擬面試。不然其實本來我不知道在傲嬌什麼,想說不想被訓練成面試機器,只打算自己在家練一練就好。去了模擬面試才比較清楚高醫的跑關流程,學長姊也不是教你到底要怎麼回答,畢竟很多題目都沒有正確答案,但他們會告訴你可以往哪個方向去思考去加深你的看法、可以如何與自身經歷做連結等等。真的很謝謝高點專員跟回來幫忙的學長姊。
高醫放榜看到自己名字出現在正取真的是直接給他哭出來。覺得終於…可以…休息一下下了。謝謝堅持到底的自己,謝謝這一路上遇到的所有人,真的謝謝。
【給還沒上岸的考生】
覺得自己還滿幸運地在高醫面試前偶然看到了今年奧斯卡影后楊紫瓊給哈佛大學法學院畢業生的演講,推薦給未來的考生在讀書之餘可以去找有中英文字幕的版本來看一下,也可以順便學點英文。
「我訓練自己的內心保持平靜,以消除自我懷疑的低語。」、「跌倒時,人們往往會縮緊身體以應對衝擊,但事實上,一個人能做的最安全的事情就是對周圍不斷變化的世界保持冷靜,甚至好奇。」、「學習如何跌倒教會你如何落地,學習落地會給你勇氣跳得更高。」
雖然「放輕鬆」這幾個字對別人說很容易,但實際上又有幾個人做得到呢?
至少去年的我跌倒了一次,今年又因為有研究所甚至是後來的公費後西醫當保底,在無後顧之憂的情況下衝了高醫面試一波,雖然面試成績不高,但總歸還是進入了正取。算是真的讓我感覺到了那種,對自己的未來保持冷靜,或許就能得到比預期更好的結果。
所以如果現在的你跌倒了,不用急著爬起來,好好學習落地並準備重新出發,相信未來自己可以跳得更高。
最後,祝大家「萬事勝意」。意思是:一切的結果,都比你當初想像的,還要好一點點。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