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高雄醫學大學學士後西醫,劉宥群 北醫藥學系,高點獨家師資戰隊,一年打造後西醫筆試327神人!,高點建國醫護網
高點醫護網
高點獨家師資戰隊,一年打造後西醫筆試327神人!
考取類科:109高雄醫學大學學士後西醫
考取學員:劉宥群 北醫藥學系
推薦師資:程量子(陳宗德)、梁傑(梁家榮)、馬芸(馬希寧)、曾正(曾蘇賢)、莊老師(施政安)
分點分班:台北班
學習型態:面授數位函授
摘要感言

筆試總分327.25
英文68.25(不含英檢)、生物及生化122.5、普化及物理126.5
口試32.30

一、考試動機
我是藥學系畢業,在大學期間了解藥學系課程主要是藥物相關的知識,在醫學領域的知識著墨比較少,實際上在工作時也比較偏向後勤的角色,對於臨床面對面幫助病人的工作相較醫師或護理師少,加上我自己比較希望從事臨床方面的工作,因此選擇畢業後就準備考後醫系。

二、選擇高點醫護的原因?
當初上網找了一些資料,其實也沒想太多就到高點試聽報名了,我選高點主要是看到他的補課中心跟雲端的服務感覺蠻不錯的,可以調整語速,考慮到補帶時可以自己掌握速度跟運用時間就選了高點。

三、班內每一科師資對你考取的幫助,以及各科讀書規劃

【物理】程量子老師
我大學沒上普物,因此基本上對物理的認識停留在高中學測的程度(對我就爛),所以我非常感謝量子老師!

  1. 老師上課要抄筆記,基本上觀念都很清晰,老師會強調”定義+定律+數學+思考”,老師會推導公式,但是也會告訴我們哪些要背下來哪些不要背,上課會帶題目但是老師會著重觀念的理解,畢竟物理題目很多,要全部都寫過不太可能也沒意義,有些題目本來就很吃計算能力,真正考試沒有時間讓你在某一題計算,這些題目寫完也不划算。而老師會幫我們整理要弄懂的題目,那些題目就務必要從觀念上就搞懂,不然稍微改變又會看不懂。老師說過題目很多不可能都寫完,這句話真的很重要,另外老師也提醒我們要審題,這個也是自己要在練習時建立的能力。對於能夠寫對的題目,一定要把它們練到快狠準,而很重計算的題目則是要在腦中確認自己的思路正確,用計算機案過一次確認自己觀念正確。老師也會用中堂下課跟課後幫大家解題跟釐清觀念,而我覺得物理很種觀念,如果很多題目連下筆都不知道怎麼下那一定是觀念有不熟的地方,這時候要確認自己的筆記真的沒有漏抄。還有記得要加老師紛絲團,在裡面除了可以提問也可以看人家的問題,確認自己真的有搞懂。物理特訓班會把小考跟作業題目實際解給你看,可以利用特訓班瞭解自己的解法是不是觀念正確的,有時候只是自己用數字硬湊出來的,正好用特訓班去確認自己的觀念,另外特訓班也會補強一些觀念,對考試非常有幫助。(另外特訓班也是問問題的好機會)
  2. 準備物理的時候,我會用當天或隔天再把正課內容自己推導一次,然後整理出重要的公式之後抄在另一本小本子上當成你有空就能多翻多看的筆記,最後(例如考前幾天)就不會在一直看一開始的板書了,自己寫有一個好處是如果推倒不順暢那一定是不熟練,所以第一次都會花比較多時間。另外題目方面,老師說要做到一提一分鐘,其實就是要我們練到很熟,讀完題目就知道觀念是哪個,所以我不會自己去買題目,反而會把發下來的反覆練到熟。另外題目隨著時間越寫越多之後可以開始跳著寫,例如牛頓力學10題之後接著寫電磁,再寫轉動滾動之類的,把發下來的單元都寫個10題,假裝自己在寫考卷一樣,這樣比較不會有同一天好幾十題電磁學,當天很熟但是過幾天又不熟的狀況。練習題目的時候我會想一遍這是用哪個觀念,即使題目很簡單也會強迫自己想,因為我發現一陣子不想就很容易忘。

【化學】梁傑老師

  1. 老師上課不廢話,他說要背就是要背,因為整年下來會發現真的要背的就是不能用理解的東西,另外發下來的題目、分章一定要寫熟,不是只有兩三遍就可以,我自己寫了四遍以上,另外最好是今天上完明天就安排複習,把觀念搞懂後就開始寫分章,盡量用一兩天就寫完分章,然後就開始回頭複習教過的東西(複習講義跟練習分章),不懂趕快問。老師每個章節都很扎實,題目也都是挑過的,所以寫熟、弄懂題目比做一大堆題目有效率多很多。
  2. 化學題目很多會有小變化,有時候會融合一兩個觀念去解題,所以在準備的時候一定要弄懂解法為甚麼是這樣,最好再自己統整歸納出自己不會的題型多練習,另外分章的題目會有標題,練習到第二次之後也可以像物理一樣每天每個小單元個練幾題,不要每次都從第一題寫到底,也比較貼近真正考試的感覺。

【英文】馬芸老師

  1. 老師的講義基本上就是重點整理,不過上課的補充也很重要,基本上掌握好老師強調的重點然後熟練的應用在題目上應該都沒甚麼問題,主要是老師會強調在學完某個單元後去寫題目當然不覺得難(因為你會下意識知道他在考某個觀念),但是考試不會照順序出,所以要確定自己真的有學會很重要,另外單字(GRE跟TOFEL單字)一定要背,不用貪多但是務必要養成習慣持續背,背單字是維持你看單字的能力,不是把所有單字都全部背起來,因為你不可能都背起來(給背單字有困難的同學參考)。
  2. 大概一個月左右會出一次考卷,基本上不懂就要問懂,雖然可能被念但是與其帶著問題去考場不如當下就問懂。自己要找題目多練習,盡量能夠瞭解為什麼是這個選項而不是只覺得念起來很順。
  3. 讀書規劃:
    (1)前期:背單字(APP很多,找自己習慣的即可)、複習文法(練到能自己整理出筆記最好)、多閱讀(可以參考BBC CNN等新聞內容)
    (2)後期:背單字、多閱讀(了解為什麼文章這樣寫,確保閱讀速度夠快)
    (3)推薦書籍:BBC / CNN / New York Times / 高點出的歷屆試題(不要只寫後西醫的題目,英文沒有範圍也不分學校,單字會重複,寫久了自然瞭解那些單字常考愛考,那些單字不背也罷)

【生物】曾正老師

  1. 老師上課內容基本上都夠考試用,有時候補充很多其實是歷屆考過的東西,有寫講義後面題目就會了解老師上課的東西就是有考過的或可能考的,基本上生物不背不太可能學好,但是遇到該理解的在正課期間真的要先理解清楚再去背,像是生理的內容有時很重視原理,不要硬背而忽略他的運作方式。另外上課板書一定要抄,老師中堂都可以給同學問,甚至提早到也給同學問,所以不懂務必要問,不然後面內容累積下來會亂成一團。
  2. 講義題目務必要做熟,一題寫兩三遍也是正常的,因為生物東西真的太多,痕容易不小心忘記,所以我準備的方法是在有新進度的同時要記得回去寫舊題目,然後在上完課的當天就把課程內容讀過一遍,再加上另外發的題目基本上一定夠寫。但是寫過必記得他後面的觀念或是該記憶的內容。內容方面,基本上講義上的東西都要背,但是會忘很正常因為有些東西笨來就沒有原因去解釋,例如一些光系統吸收的波長,所以要時常回去複習,我自己的方法是正課當天晚上就快速讀一次上課的內容,之後就趕快把之前的東西也複習好。同樣的內容會越看越快,同時也會發現自己到底哪裡很容易忘,就可以自己用筆記本或便利貼寫下來,最後優先複習。

【生化】莊老師

  1. 上課要帶筆記本抄,講義編排在一開始可能會看不太懂,因為重點在老師上課筆記,要搭配筆記找頁數去讀才會懂老師的內容,基本上老師就是直接把重點整理成板書給你,所以筆記一定要看得很熟,另外老師很強調觀念,所以題目沒有那麼多,比起做多更要記得重要觀念,生化有很多機轉或步驟背後都有原因,老師也會用他的方式幫助學習,所以了解老師怎麼整理很重要,然後老師有很多記憶方式也很有用(基本上都很直觀)
  2. 我自己讀生化的時候會把步驟自己導一次,第一次導雖然很浪費時間,但是有助於我去把老師的筆記記起來,另外老師也會給line讓同學問,基本上他說這不會考或是太鑽牛角尖就是真的不要浪費時間,畢竟有很多科目要考。我習慣在複習的時候把重點再抄一次,不管是抄在講義上或是找廢紙抄都可以,喜歡講義乾淨一點的就找廢紙抄,我是直接抄在講義上面但是後來會覺得有點亂,所以就看大家喜好。

四、班內課程編排的幫助

  1. 正課就像上面的分享一樣,而後期的總複習課程就是把重點中的重點再次講清楚跟提示出來。
  2. 模考則是能夠檢視自己的讀書方式是否需要調整,也是訓練自己的應試能力還有策略。我是覺得不要為了模考特別去準備範圍,因為真正重要的是最後的考試,模考只是一個檢查自己目前讀書狀況的機會,考完訂正跟檢討還是比較重要。感覺實際考試不會有模考那麼難,所以考得不理想也不要太在意。
  3. VOD可以調快慢有助於我在需要理解的地方可以慢慢聽邊寫邊想,而有印象的地方則可加快速度,這樣我可以同一段聽好幾次,強化有問題的地方。

五、模擬面試心得
口試指導技巧有助於在真正口試前就把自己的問題改掉,避免自己一直練習而沒有發現缺點,最重要的是學會寫一份可長可短的自我介紹,也就是不用特別分成兩三個版本的講稿,而是把自介寫成可以靈活增減的不同「段落」,在自介方面省去不少準備時間,至於語調手勢之類的其他細節對我來說不是特別重要,引文我本來就不是特別會運用這些技巧。
口試實戰演練則可體驗實際上可能遇到的問題,學長姐出的題目,內容我覺得雖然是以醫療領域為主但是也不會太過專業,在實際面試過後確實有感受到出題的形式不會太過專業,對我來說題目還滿多元的。每一題結束後學長姐的短暫回饋時間也學到對於題目應該要怎麼發揮,或是往哪一個角度思考,在開始面試前也會稍微介紹考場大概的位置,對於身處陌生環境容易緊張的人來說可提前準備避免慌亂。另外學長姐們也提供準備的一些方法跟小技巧,例如讀題的重要性,某些小地方看起來不容易犯錯但是緊張的時候常常就會連續出錯,事先被提醒後也有助於自己準備的時候能夠確保不犯這些錯誤。
在準備口試時可找同學一起練習、刺激思考,另外找人練習可以找到自己很多缺點,大家一起準備的好處就是如果要找資料的話可以一人一到兩個議題,再一起分享,也可省時省力。

六、給學弟妹的建議與鼓勵
我覺得準備後西醫是一段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過程,一定會有倦怠的時候,讀書計畫也需要常常調整,我的感覺是大家的能力跟特長都不一樣,在制訂計劃前先了解自己到底是哪種人,沒有最好的計畫,只有最適合自己的計畫。另外計畫的重點是要能實踐,不要給自己太過理想化的計畫最後因為達不到而放棄。在來就是有需要就跟同學討論,真的不懂一定要問。與其浪費時間想破頭,不如找老師一次搞懂。真的累了就休息,安排放鬆時間也是計畫的一部份。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