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會計系畢業,大學僅修過經濟學原理、財務管理、投資學,統計學只有高中程度。我過去曾擔任高考會計類科公務員,後來決定轉換跑道,我向以前的同學請教,發現未來想從事的職業不接受新鮮人,因此希望補上研究所學歷,方便以學生的身分參加社團、實習,加上由於部分金融職缺門檻較高,有了碩士學歷才可投遞相關崗位,因此決定報考。
.盡量跟緊各階段進度,考前適度練題鞏固觀念!
我是全職考生,因為個人喜好選擇上課時間更加彈性的高點雲端函授課程,報名的科目有:劉邦老師的經濟學、許誠哲老師的統計學以及張永霖老師的財管。課程進度及個人安排如下:
【3-6月】上完財管、經濟統計先修課程。
【7-8月】可以說是準備考試的轉捩點,統計、經濟的課程大量釋出,應屆學生此時沒有跟上進度,之後會非常辛苦!就我個人而言,進度遠遠落後,這也導致我到了11月底發現為時已晚,只好放棄備考財管,改以國企、國貿、商研為準備主軸。幸好我是全職考生,有很多時間可以投入,才有辦法順利上榜,學弟妹這段時間一定要把握時間全力以赴,才不會步入我的後塵,考科險些準備不完。
【9-11月】重要的複習時間,這段時間要把過去落後的部分趕緊追回,強化已經遺忘的部分,鞏固基礎觀念。部分補充課程也會是這段時間的主軸。
【12-1月】這段時間是總複習及衝刺時期,基本上是重複:練習題目→發現錯誤→理解錯誤→複習遺忘篇章的過程,主要的刷題也是集中在這時候。
.善用BAND、Line群組等線上平台,即時解決疑問!
【經濟學】
經濟有按章節區分的《個體經濟學經典題型解析(財金類)》和《總體經濟學經典題型解析(財金類)》,建議依出題頻率練習,不需要每一小節都寫,特別需要注意某些系所特別鍾愛特定題型,要好好把握。
我個人會依照章節整理自己的筆記,是一個確認自己是否真的學會該章節知識點的好方法,往後複習時也會事半功倍!如果可以在筆記中標記內容課本或題本上的頁碼,更方便之後複習。
至於各系所的歷屆試題,練習時一定要計時,不懂的地方一定要詢問老師,特別是近五年考題,高機率會重複出現。提問很推薦使用band平台,劉邦老師很積極回答學生問題,通常幾小時內就回覆了,就算是函授生也不用怕找不到人問問題。
【統計學】
課本內容非常非常重要,當中的基本邏輯一定要理解,而且統計有很多公式,一定要記到滾瓜爛熟,建議每天背誦,效果會比一次看很久還有效。
統計有一本題本《統計學精選666題》,蒐集的題目非常多元,三顆星以下的一定要會,不會的馬上詢問老師!許誠哲老師有專屬的LINE群組,裡面的同學也都會幫忙回答,也可以私訊老師的messenger,理解之後再回頭去複習課本。
我認為讀通歷屆試題、課本習題、題本都很還重要,準備好就足以通過筆試了,尤其《統計學精選666題》適合拿來整合觀念、找出自己遺漏的部分。
.大推高點模擬面試,中文關/英文關/專業關面面俱到!
建議學弟妹準備書審資料時,先借用學長姐的書審資料來參考,基本邏輯是「凸顯自己的與眾不同」,一定要把自己最特別的經歷寫出來,這也是面試時自我介紹時最重要的部分!可以不用是最優秀的人,但要讓教授有記憶點,可以從你的自我介紹與個人特色中延伸話題。
就我個人而言,我有一點音樂相關背景,表面上看起來這與研究所毫不相關,但它可以連結到我的特質、練習的方式,在面試政大時因此收到很好的成效。
再來就是平時累積相關知識,在決定好未來想從事的領域後,就要適時關注該領域的發展,這是難以短時間累積的,幸好現在有很多podcast、粉專、YT都可以補足這方面的知識。雖然我花在讀書的時間偏少,在這方面琢磨卻花了不少心思,對撰寫就讀動機、學習計畫非常有幫助,很能夠說服教授!只要通過筆試門檻,面試的成績差距是可以很大的,遠比筆試分數差距更大。
除了上述兩點,我十分推薦高點的模擬面試,我參加了模擬面試跑關,中文關是蘇威泰老師協助我,對於建立完整的自我介紹格式很有幫助;英文關的練習機會更是平時很難獲得的。此外我還參加了高勝銘老師的面試講座,老師會幫你發掘自我優勢,也會提供專業關的準備方向,推薦學弟妹參加。
最後,鼓勵所有學弟妹,不要輕易放棄!我一直到11月底才驚覺自己進度嚴重落後,當下第一反應是「要重考了」,但是我靠著12月的努力追回大部分進度,統計下來甚至發現12月一個月的讀書時間甚至比7月到9月總共三個月的加總還多。雖然不是個好例子,但希望各位學弟妹撐到最後一刻,堅持下去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