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整個準備研究所的過程裡,我最感謝洪達老師,一開始會覺得材料力學跟結構學自己唸沒有問題,畢竟上學校的課就足以理解大部分內容,但實際上課後才發現其實有好多東西是我一開始沒有釐清或是學校的內容並沒有上到的。
【材料力學】
對我幫助最大的「封閉薄壁管扭轉」這個單元,老師會把整個過程一步步推導給你看,而不是直接把公式全部丟出來,然後就直接讓你背。老師在上課的時候也一再提及組合應力是整個考試最重要的一個單元,但老師也不會直接把前面的應力應變、扭轉、撓曲應力、撓曲剪應力等單元大致教過然後就跳到組合應力,而是把每一個單元都很仔細的推導公式,再代入到大量的題目裡並跟我們點出很多題目應該要注意避免犯錯的地方,最後挫曲的單元也是獲益良多,畢竟很多題目並不是簡單的兩端固端,或是某端是絞支承那種固定的題目,而是需要我們去分析,並且最後再利用試誤法去分析的題目帶著我們去了解。
【結構學】
原本認為學校部分已經足夠應對考試,但經過洪達老師的訓練後我才發現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因為老師上課的時候會一再提醒我們哪個細節應該要注意,可能是某個地方在計算反力是需要注意或是在畫剪力彎矩圖時需要去注意到自己畫的圖的每個細節,避免讓閱卷老師挑到錯而扣分,老師也一直強調後面的傾角變位及矩陣法是整個結構學裡面最重要的單元,我完全認同這件事情,因為的確在大部分的考卷里至少都會有一題傾角變位題目的出現,甚至我也很佩服老師的猜題能力,因為老師會在上課的時候不斷的代題目讓我們算,我在看線上影片的同時也會先暫停一遍然後自己重新算過一次,再多留意老師上課提及需要避免犯錯的地方,基本上在傾角變位這個單元上是不太可能會有什麼問題的。矩陣法這個單元我也是收穫很多,雖然今年幾乎沒有學校考到這個題目,但臺大今年結構學有考到一題近似分析,因為老師有特別把這個單元拿出來講,所以在寫這一題時基本上也沒有甚麼問題,就是單純的去分析他的受力狀態。
感謝洪達老師,平常在臉書私訊老師問題時從來沒有很晚回覆我過,幾乎都是看到就回覆,讓我知道解題的盲點。有時秒讀我的訊息跟我討論題目的細節,這真的讓我非常感謝老師也是非常鼓勵我們只要有問題就提問,無論是多麼簡單的問題。也是很認真的回答我,不會有任何敷衍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