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未來沒有明確的規劃,但心裡始終保留著公職這條路。在真正踏上國考之前,我也猶豫過自己是否適合。身邊同學有人選擇繼續升學,有人投入職場,而我則希望能找到一份穩定且體面的工作。一開始報考公職,有一部分是出於家人的期望,希望未來能過得安穩;再加上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未必能發展成職業,因此認為若能在公職單位上班,或許更能平衡工作與生活。我是在大二下學期決定報考的,當時高點到系上宣傳,就直接繳了報名費。我是115年才畢業的學生,原本只是抱著練筆的心態參加今年的考試。但報名費繳下去後,心想已經開始了,就要認真拚一拚!在準備上,我將重心放在專業科目。由於公共經濟學屬於高考才會考的科目,當時我決定暫時放下,留到明年再準備。
【貨幣銀行學】是我最常翻閱的一本書,甚至隨身攜帶。雖然書本又厚又重,但內容涵蓋總體經濟、國際經濟與銀行體制等,是一門需要大量記憶的科目。一開始讓我最頭疼,但在反覆翻閱、建立架構後,逐漸掌握重點。考古題也非常重要,因為每年的題目往往與歷屆考題有高度相似,透過看解析能加深記憶。不過我大多只用「看」而不抄寫,因為貨銀文字繁多,若動筆反而耗時。蔡經緯老師的課程,一開始我有些跟不上,畢竟是我未曾接觸的科目。但老師提供了清楚的方向與記憶技巧,讓我逐步建立基礎。後來再回頭看總複習課,才發現老師課堂上準備了大量資料,補足了許多原本沒注意到的細節。我認為若本身已有些基礎,從蔡老師課程中會收穫更大。
【統計學】是一門需要堅持的科目。剛開始遇到困難時會感到挫折,但只要突破瓶頸,就能發現統計其實非常科學,題目也有明確答案,是相對容易得分的科目。在準備上我將教材與練習本完整做了三遍,後來又練習了趙治勳老師在FB提供的題目,以及考前的「精選100題」,共做了兩次。統計除了理解觀念,更要大量演練,甚至要「和計算機培養感情」,備考期間我使用計算機的時間比滑手機還多。趙治勳老師上課時總能以簡單方式解釋觀念,若有前後相關之處,也會特別標註講義頁數,方便複習。更難能可貴的是任何問題都能透過FB私訊詢問,老師總是耐心、詳盡地解答,讓我獲益良多。
【經濟學】我是商科背景,但在接觸張政老師課程前,我的經濟學幾乎是零基礎,僅停留在國高中公民課的程度。張政老師的課程淺顯易懂,講課風格生動,口條流暢,時常穿插冷笑話,緩解緊張氣氛,讓學習更輕鬆。因為我是函授班學生,課程寄送的進度我都會一次看完,先建立大方向觀念,再利用空檔反覆複習課本內容,補強第一次未注意到的細節與重點。老師的教學方式讓我能快速進入狀況,也讓經濟學成為準備過程中較有成就感的一科。
最後想提醒大家,準備國考除了努力讀書,也要適度留給自己空閒時間,才能讓大腦有效率地運作。國考是一場長跑,最重要的是找到屬於自己的步調,並穩定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