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決定要考研究所後,綜合考量下決定報考結構組,因此參考了去年學長姐的榜單心得及推薦後就先去建國是詢問上課環境,覺得結構組的師資非常齊全,而且補帶機制非常人性化,不但可以無限補帶還可以快轉,根本超方便啊,感覺整體補課環境還不錯所以就決定建國了!
● 準備考試時間的規劃
1.【7-9月】因為個人因素我整個七月都在國外,因此我的進度整整落後一個月,但因為結構已經補完一輪,所以心理壓力比較沒有那麼大。我一開始工數材力都直接上面授,但是工數上課的進度真的很快,加上前面的課缺太多,所以後來決定在工數面授課的當天固定去補工數,給自己一個固定的時間補課才不會偷懶,還可以在當天面授課下課去問老師問題。基本上這兩個月就是老師白天上什麼,晚上回家就是盡量能夠讀到老師教的部分,如果真的讀不完,盡量也在隔天讀完,才不會落後老師的進度。上課有問題的話最好也能多問就多問,不要想說等之後全部讀完再來問。
2.【10-11月】全部要上的課補過一輪後第一次的複習正式開始,基本上就是去補習班把工數的帶子整個重聽一遍,個人建議從你覺得最弱的單元開始複習效益會比較高(像我一開始就把向量列為優先搶救目標)並且要確實的讀懂讀熟讀完。材力跟結構我認為可以挑比較不熟跟比較重要的章節去補第二遍就好,因為主要還是要自己算跟自己推導才會真的學會,一直看著老師算會有一種自己也會的錯覺,切記,那是老師會算,不是自己會算,自己動筆才會發現盲點!同時一邊複習,我會把每天複習的內容做成自己的筆記,因為已經讀第二遍了,大概可以抓到重點,也會發現自己常錯的地方,這些全部都要寫進筆記裡,考試最要命的就是一直犯同樣的錯。至於時間的分配,一開始工數一定會花比較多時間複習,如果一天12小時,大概工數7,材力3,結構2。到了後期工數準備得差不多了,就可調整成工數5,材力4,結構3(僅供參考,因人而異)。這段時間內,如果有問題可以先做記號,晚上或同學有空時嘗試跟同學討論看看,真的無解就趕快問老師,千萬不要累積。
3.【12月】學期結束 接下來複習過一輪,要開始寫考古題了!一定會有人很怕寫考古題,覺得自己準備的不夠充分。不要這樣想,你要寫過考古題你才知道那些是學校愛考的重點,題目會怎麼出,寫考古真的很重要,我個人覺得其實寫完考古題再來做筆記其實也可以,看個人時間充裕與否。我當初也是在學長提醒下才硬著頭皮寫考古題,現在回想起來這真的是很重要的決定,因為你會突然很能掌握各個學校的出題方向,心中會踏實不少。第一次寫考古題,比起在時間內寫完,更應該注重在寫後的確實訂正,一定要把不會的或錯的搞懂,不懂的就記下來一起問老師。時間安排我是依照台大的考試科目時間安排,早上寫工數,下午結構跟材力,有時寫得順就可以多寫幾回,晚上就看白天寫考卷時哪幾個章節不熟就拿出來整個重看。建議把寫過的考古答案留下來,之後可以對答案。當我寫完台成交台科第一輪,除了搞懂所有問題,我還有些時間能更快速複習第二遍全部內容,因為是第二次而且已經抓到出題重點,所以複習起來比較輕鬆。如果時間不夠的話其實也不一定要再複習第二遍,看個人。
4.【寒假】考試前 基本上準備工作已完成,我開始寫第二次考古題,這次一定要嚴格計時,並且要學會跳題,不然沒經過多次的訓練很難在考試時果斷跳題,會很容易慌,但其實練習後很快就能抓到考試節奏,答題精確度也要注意,要在最經濟的時間內拿到最多分數。寫完第二遍後我就針對台成寫了第三遍,台大到考前共寫了四遍,如果該校的出題內容很固定,我就會把歷屆的題目拿出來總檢討,分析,再看看自己每次寫同一題都錯在什麼地方。但切記不要只準備某種形式的考卷,因為也要提防換出題老師的情況,不可偏廢。
●師資推薦
《工數》劉明昌
工數的好壞會直接決定是否上榜。劉明昌是位很有經驗的老師,他可以用精簡的堂數把全部的工數內容娓娓道來,不用擔心他漏掉任何單元,而且他還會把這單元出現在工數的原因及應用講得一清二楚,我覺得這是很棒的一件事,不但學會工數,還讓我對研究所跟工數抱有更大的興趣。老師一開始會先上幾堂微積分,這段時間很關鍵,因為如果微積分不好,你之後聽工數會有很大的障礙。因為老師上課速度較快,我都會在補帶時把老師講的話一字不漏抄在筆記上,當下可能不懂,之後自己讀過就會懂。老師的每句話都是有意義的,一句話可能就是很大的重點,有時聽過兩遍才會發現其奧妙。
《材力》歐陽(陳漢屏)
材力題目難可以很難,重點在於觀念,基本上觀念歐陽(陳漢屏)老師已經講到不能再更清楚了,上歐陽(陳漢屏)的課一定要很有精神,上課時間長加上講話較快,很耗體力,此外建議當天上課有問題就可以下課問,他會盡力講到你懂,是個不可多得的熱心老師,唯題目較少,所以要多做很多學校的考古題來加強。
《結構》洪達(范鴻達)
上完洪達(范鴻達)老師的課就會覺得考試中的結構題目不過如此,他的講義內容已包含幾乎所有題型,我個人是全部寫了2-3遍,基本上寫考古就如魚得水了。切記結構一定要自己算過。此外同一個題目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來算,自然就會比較出何種題型較適合用什麼方法算。洪達(范鴻達)也很熱心,密他問題很快都會回,是個很重視學生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