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成大材料所【榜眼】、成大綠材所、清大材料所、清大工科所,李○諺 成大資源系,跟著高點李老師的邏輯準備,跨考生也可攻下各所榜單!,高點建國醫護網
歷屆考題高分詳解
免費考前重點下載
歷屆考題線上測驗
考取學員心得分享
小龍醫師館
線上試聽課程
全省服務據點
跟著高點李老師的邏輯準備,跨考生也可攻下各所榜單!
土木/材料所、材料所
88
考取類科:
114成大材料所【榜眼】、成大綠材所、清大材料所、清大工科所
考取學員:李○諺 成大資源系
推薦師資:李正中(李正中)
分點分班:台南班
學習型態:網路學院VOD視訊班
摘要感言
:
今年台大無預警的改成二推,但運氣好的是清大和成大的考試時間有錯開,讓我可以毫不猶豫的直接報考四個系所,也很幸運的都順利錄取,我認為考材料所是只要願意花時間投入就能夠有所收穫的,所以也沒有想太多的放手一搏了。
一、背景
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50~60%左右,沒有做專題,沒有推甄系所。
二、備考
11月~6月(大三):
我很早就下定決心要考研了,所以大三上就開始讓自己進入備考狀態,在這個時間點開始讀書也讓我往後有充裕的時間,因為李老師的總課程時長多達1000多小時,提早準備才不會在大四上還追著進度跑。一開始面對的科目是材熱,因為大三還有學校的必選修課要顧,所以我打算每天看半堂~一堂完整的課就好,在這段時間可以比較沒有壓力的讀,但絕對要讀懂讀完整,不然之後還要補影片重新建立觀念也還是要花時間,一堂一堂慢慢得看,暑假開始前材熱就能看完了。
7月~8月(暑假):
暑假的部分我就拿來讀材科,除了出國玩的時間之外,基本上就是每天看兩堂課,這段時間我也有好好的放暑假,但就是每天要規劃一個讀書的時間,大約在大四開學前一週可以把材科讀完,材科讀完時也有稍微開始複習材熱的內容,把對材熱的記憶拉回來。
9月~10月:
開學回成大後開始到成功班看VOD,開始讀材料所的大魔王物冶,物冶的影片時長是三科裡面最多的,但一樣還是照著每天看兩堂課的速度前進,甚至非常有鬥志的時候可以看到三堂課,材熱有開始拿補充講義的題目來寫,就挑題寫因為有些題目超級難,主要就是練解題的思路,材科也是每天複習一點點內容,開始建立自己對材科的長期記憶。因為考清大材料需要英檢證明,9月也去考了多益。
11月~12月:
到這個時候正課基本上都上完了,就接著上材熱和材科的題庫班,正課的內容也開始做總複習,把材熱的內容讀到熟練,證明題也有自己寫過幾次,讓自己能夠背起來。材科跟物冶要背的內容非常多,也是盡量把他們全部背下來,忘記了就一直重看,前前後後每個章節至少都有讀個3~5次,也有寫一些零碎的清大材料考古當作輔助練習,熟悉一下材科物冶題目和出題的方向。這時也有開始讀物化,物化就是挑章節讀,除了近代物理外大部分都是高中物化的章節,因為考大學有讀過指考,所以對高中選修物化的內容蠻熟悉的,就花一點時間幫自己回憶物化的內容。因為要複習的量非常龐大,在11月的時候會開始感到緊張和焦慮感,因為我就是讀什麼忘什麼,記了新的內容就會忘記舊的內容,而且也不知道怎麼用自己所學的去解題目,但我就是告訴自己不要慌,腳踏實地的做,在這樣忘記跟再次記憶的循環下,自然而然就可以熟記所有內容了。
1月~考前:
大概在過了元旦之後就是刷考古的時間,我也是在12月的最後一週開始寫成大材料考古題,成大的考古題公開且題目多元,所以主要也是用成大的題目審核自己的觀念,寫錯了或不懂的題目就回去翻筆記比對,成大考古寫完了還有幾週的時間,就每天寫一回清大工科的材熱考古當作複習還有練手感,材科物冶的唯一解就是瘋狂背,筆記能背多少就背多少。考前就都把自己的身心狀況調適得蠻好的,平常心的去面對考試。
三、各科準備方法
材料熱力學:
材熱是最簡單暴力的,只需要熟讀李老師的筆記就好,老師常說筆記無敵,筆記也確實是無敵的,老師的筆記就涵蓋了嚴謹的熱力學觀念、各類型的題目還有大大小小的證明,筆記讀熟再搭配著題目寫就非常足夠了,我也沒有再另外讀教科書的內容,跟著老師的思路解題就可以解決幾乎所有的熱力學題目。
材料科學:
材科我認為是最難準備的一科,因為涵蓋的範圍又廣又雜,考題也沒有限制,不好猜會考哪種類型的題目,甚至考題也會出現冷門的單元,會完全不知道怎麼寫,最理想的情況是如果有足夠時間建議讀教科書,因為各校的考題大多來自於教科書,如果淺讀過一兩次就會有印象,對於考題出現比較偏門的單元也能應對。我是沒有多餘時間讀教科書,所以我的策略是把李老師的材科題庫班讀熟,題庫班大多是物理冶金以外的主題,如高分子、介電磁性材料和X光繞射等,雜但為重點考題的單元,我把這些範圍準備好就可以拿到基本分,考出我不會的題目就算了分數送他,其他額外的材科內容就從考古找,原則上就是考古出過什麼就讀什麼,也比較省時間不用慢慢翻教科書,可以很快的補充一些零碎知識。準備材科不是什麼章節都一定要讀到精熟,只要把握自己能把握的分數就好了。
物理冶金:
材料所和工科所的核心科目,因為物冶這科的關係,在讀材料領域時對金屬材料的了解是比其他材料還要大很多的,金屬是最重要的主題,所以不管是考材料或工科都一定要準備物冶,可以把物冶讀完是最好的。因為物冶把金屬講得很透徹,李老師也講得非常鉅細靡遺,所以有一些觀念推導會很難,甚至超出我的理解範圍,但李老師會用容易理解的方式描述,跟著老師的邏輯讀物冶就會變得輕鬆很多,真的覺得很繁雜的內容就跳過,把重要內容和公式記下來就好了。相較於材熱的公式推導,我認為物冶的公式推導又更難許多,所以我也沒有把心力放在推導上,反而是會用公式、知道怎麼算題目才是重點。
物理化學:
物化我直接網路買精要書來讀,因為沒時間翻教科書,物化是挑單元讀,物理大致上是古典力學、電磁學和近代物理,化學就是酸鹼鹽和有機,各校著重的單元會不太一樣,我覺得物化是最容易被忽略的科目,但要拉分的話物化超級重要,絕對不能放掉,要儘可能的準備,至少要有一些基本分。
四、各校系考試重點
清大材料:
今年材熱的計算量不大,材熱超過一半都在考熱力學相關定義,要對熱力學的基礎有一定程度的正確概念,材熱也會考一題證明題,所以把公式推導讀熟是很重要的。材科就是各個範圍的題目都會出現非常多元,材科的重點在於多選題全對才給分,而且題目考的算蠻深入,建議讀材科物冶的時候不要放過任何細節,尤其是老師上課提過的內容,讀的仔細對考清材來說會非常的有幫助。物化則是題目非常多,看誰飆題的速度快,化學題目很雜但都考得不深,化學基礎還不錯的話可以寫的很順手,物理則是不好寫且計算量較化學多,倒扣的分數也比化學重,所以就把幾題會寫的寫一寫就好也不猜題了。
清大工科:
以往計算量超級繁複,按計算機會按到手斷掉的材熱,今年則是就算計算機帶進考場也用不到,所有的題目都是推導題,跟清材的材熱一樣也有出現完全沒看過的題目,我自己放掉的分數大概就有快40分,但其他題目都是熟讀筆記推導還有跟著筆記的邏輯就能寫出來把握住的,尤其是作圖,能徒手畫出各種相圖、曲線對考工科來說相當重要。物冶的部分就真的是筆記無敵,考試當下就是滿滿既視感,都是老師上課有提過的內容,從全手寫改成部分選擇之後難度也有降低了,如果能把物冶背到滾瓜爛熟可以寫得很有信心。
成大材料/綠材:
成大的題目都很難以預測,但可以確定的是應該都是從題庫抓出來的題目,所以刷各類考古對考成大來說超級重要,我記得材科考了兩題我在清大90幾年寫過的考古,就在老師整理的考古題目裡。材熱今年大多是用題組的方式考推導和計算,然後物化有題組的數據給錯,我是有發現、修正並寫出比較合理的答案。成材很吃對題目的敏銳度,因為題目敘述不長,線索不多,所以要猜猜看題目想要考我們的觀念,題目也比較一翻兩瞪眼,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所以也必須讀的廣,什麼都要會一點(雖然聽說從112、113年材科都有著重的主題,但就114來說考得蠻分散),考成材也可以大膽一點,或許能幫助你在分數上拉開差距。
五、心得
從頭到尾都是跟著李老師的步調走,讀老師的上課筆記,學習老師的邏輯思維,有時間就多讀老師給的補充資料,也不太需要特別去翻教科書,把握所有老師交給我們的就足夠了,如果可以把握老師教過的所有內容,基本分就會比別人多非常多,也不用擔心自己放了多少沒看過的題目。最後就是要有耐心,在忘記和記憶的過程中會一直懷疑自己是不是學不好,煩惱自己到底能不能夠記下那麼多東西,但在資訊量龐大下會有這種狀況很正常,所以就是要不斷的修補、重建腦海裡的知識,重複背誦一樣的內容雖然很像是在原地踏步,但事實上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往前進了。
分享到FB
更多優秀考取學員推薦:
選擇高點建國材料之神=四大榜上有名的保證
上一頁
回頁首
電腦版
粉絲頁
FB分享
© 2018 高點醫護網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