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高醫後西醫、114中興後西醫,蕭○文 臺大護理畢,結合護理實習經驗與同理心,決心實現未竟的醫師夢。,高點建國醫護網
高點醫護網
結合護理實習經驗與同理心,決心實現未竟的醫師夢。
考取類科:114高醫後西醫、114中興後西醫
考取學員:蕭○文 臺大護理畢
推薦師資:梁傑(梁家榮)、張劍鴻(張芸潔)、馬芸(馬希寧)、旋元佑(旋元佑)、程量子(陳宗德)、莊老師(施政安)
分點分班:台北班
學習型態:面授
摘要感言
大家好,相信對於正在閱讀這些學長姐上榜心得的各位學弟妹,講重點應該是在你們分秒必爭的現在最希望的陳述方式,所以我會以最簡潔的方式分享我認為重要的資訊給你們知道XD

<報考動機>
首先先簡單自我介紹,我來自彰化,從小因為成績不錯然後家人寄予蠻高的期望,加上我自己也不排斥醫學,所以立志想成為一名醫師,然而卻因為高三身體狀況不佳,需要長期吃藥和住院控制,所以沒有考上我心中理想的志願。當時也就是想著護理系應該是醫學系外可以和病人互動最多的領域,單純因為我喜歡與人交談互動,利用所學知識幫助別人的感覺,所以我就選擇先到臺大護理系就讀。一方面我必須先照顧好身體,一方面我也在「雖然不是第一志願,但我也喜歡的領域」學習,在護理系四年學習的過程中,實習階段會有和主治醫師、住院醫師和護理師的合作和互動,這讓我更確定我想走醫學這條路,也讓我經歷從護理師(通常是全醫院人數最多的腳色)的視野去了解整個醫療體系,我想這是我更能做到「同理」其他非醫師角色的優勢。而在我畢業進入第四年,身體也漸漸復原的階段,我想努力完成我未竟的夢想,讓二十多歲的尾聲可以不留遺憾,因此我在前年決定來到高點補習,準備學士後醫的考試。

<重考和學士後醫的選擇>
其實我大學四年期間每年都有去報考學測和指考(現在的分科),但是都沒有考上自費醫學系,最好的成績是公費醫學系,但是因為考量到需要服務的問題所以後來放棄,自始自終我的目標都是放在自費醫學系。傳統大學升學考試的醫學系錄取率大概是1%左右,而學士後醫學系四間學校的錄取率大概落在5~6%左右,高醫114年大概是6%,所以如果單純以錄取率來看,會感覺後醫相對容易一點,但是這不能作為僥倖心態的藉口,須知大學醫學系的1%是把全國學測的報名人數當作分母,其中包含第一和第二類組本來志就不在醫學的學生,再加上考後醫的考生其努力和認真的程度非高三應屆畢業生所可以相比,因此結論就是,想考醫學系沒有存在僥倖,都必須要花時間努力!

<在高點各個科目的備考分享>
<英文><馬芸><旋元佑><面授>
 因為我在升學英文方面本來就滿擅長,所以在英文這科沒有特別感受到壓力,旋元佑老師和馬芸老師的課都很不錯,而且對於志在高醫的同學都有提供額外的英文作文批改和輔導服務,可以利用下課時間找老師或Email給老師討論。
如果想把文法基礎重建或是加強的同學可以選擇馬芸老師的文法課,認真上完她的課會達到文法題每個選項你都可以講出為什麼錯,還有應該怎麼改的無我之境。
另外要養成每天背單字的習慣,因為英文科整張考卷答對率最低的地方就在前10~15題單字,因為單字題就是一翻兩瞪眼,有背就可以迅速得分,推薦大家可以下載單字APP在手機,把單字講義上不會的字彙輸入做成屬於自己的單字書,利用通勤或睡前閱讀,並逐漸減少標記(意思就是只留下你記不熟或不會的字彙),這樣可以更事半功倍,也不用每次都拿著厚厚的紙本單字書。

<物理><程量子><面授>
程量子老師是我在高點最喜歡的老師之一,他的課可以讓原本物理爛的同學變好,讓原本物理就好的同學變更好,物理這科很重視畫圖,一定要跟著老師畫美美的筆記圖解,老師上課的tempo適中,不會太快,可以好好聆聽、理解並抄寫整理。
我十分同意老師所說的: 上完課回家至少當週要複習完畢並寫藍色的狂做題題本,不然之後要花更多時間才能重新搞懂>< 如果當週可以花個兩小時整理上課的手寫筆記並完成兩回狂做題題目,考前會相對輕鬆很多歐!

<化學><梁傑><面授>
梁傑老師的帥和有型那是不在話下,和程量子老師的初學者友善相似,我覺得他們都很適合非自然組背景的同學從基礎開始學習和跟隨,當然原本化學就很厲害的同學也可以從老師身上學到很多,梁傑老師上課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課堂上他就會在觀念之後馬上帶你做題目,會給你實戰的經驗,也可以減少上課聽懂但回家不懂的窘境。
另外建議學弟妹可以把講義自己掃描儲存在平板,因為講義有厚厚十五本,到了考試後期很多時候需要跨章節的應用和翻閱,會比較方便。

<生物><張劍鴻><面授>
生物我只上過張劍鴻老師的課,我覺得她有種讓我回想起高中時期,和台上老師互動對答的美好回憶,張劍鴻老師是高點少數和台下學生互動性極高的老師,幾乎坐在前三排的學生都會有多次被老師點到問問題的經驗,當然有些人會覺得有壓力(?)但我覺得這樣很好,因為可以讓上課更加專心而且不斷反芻思考。
同樣會建議學弟妹把上課講義掃描存在平板會比較方便跨章節查閱,不然生物講義有厚厚二十本>< 考後西醫的同學要記得掃描英文的部分,因為老師上課大部分是講中文的部分,一定要自己對照一下中英文,生物這科常常會有英文專有名詞不認識的情況,算是另外需要背英文單字的部分。

<生化><莊老師><面授>
莊老師的課應該是所有高點後西醫上榜同學的記憶點之一,說實在話,比起其他老師的初學者友善,莊老師的生化課對於連生物都沒碰過的同學來說真的就需要花點苦工,因為有些背景知識需要自己先建立,再來上課會比較容易進入狀況,老師上課的講義全都是自編,所以很有自己的編排風格,換言之必須要來上課才看得懂以及知道怎麼使用。
複習階段可以對照老師上課筆記的頁數附記來查詢講義裡的補充資料和詳細圖解,不過因為老師上課的手寫筆記其實已經很完整也幾乎cover所有考試範圍,會建議學弟妹以老師上課筆記為主,尤其是代謝的部分,分享一個小訣竅,我都習慣利用課餘時間把上課凌亂的筆記重新整理(順便複習),再以Goodnotes的膠帶工具把代謝流程圖的中間物或產物貼起來,當作考試默寫給自己練習,因為膠帶可以撕掉看到正確答案,可以自己核對學習成果,並且每次貼不同的地方確保記憶完整。

<總複習和實戰解析>
必須說高點的總複習和實戰解析課程對於有認真上正課的同學真的會有打通任督二脈的感覺,老師會把整個為期超過半年的課程濃縮成十堂不到的精華給你。尤其是莊老師的生化和張劍鴻老師的生物課,你會發現幾乎所有過去的重點,老師在總複習課的時候都會再次提到,並且是以跨章節的方式呈現,所以真心推薦大家一定要上總複習課,尤其是生物生化,因為老師們可以幫你有系統有效率的整理脈絡和思路。但是一定要把正課好好完成才去報名總複習班,老師之前特別告訴我們,想要跳過正課只靠總複習來學習是不可能的,而且會很吃力。

<模考>
高點的模考我覺得蠻有參考價值的,尤其是第三次全範圍的考試,可以有效檢核自己的學習狀況,而且實際到班考試有壓力的情況下還是會比自己拿回家練習好,因為參與這種模擬考可以讓自己在正式考試的時候比較不緊張。當初我們面授班模考成績名列前矛的那幾個同學,我開學在高醫都有看到他們XD

<口試實戰課程練習>
首先必須說高點的口試實戰練習辦的其實很不錯,會有優秀的高醫學長姐和詳細的評分和優缺點分析,更重要的是可以認識一群也正為上榜努力的同學,可以一起約時間練習口試和切磋對於議題的想法,就我知道可以成功上榜的同學,很少有自己孤軍奮戰而不與別人一起練習的。
 
另外必須推薦高醫學長姐辦的後醫營,這個是我以自己參與過而且後來考上高醫的身分來分享,不是刻意替自己學校宣傳,而是我真的覺得後醫營對於口試技巧、經驗和整體能力的提升非常有幫助,有時候「生活中的口語表達能力」和「醫學系面試時老師所期望看到的內容」是會有落差的,我自己在還沒參加前也認為自己口語表達能力不錯,可以滔滔不絕陳述自己的觀點,但是實際參加營隊後才發現還有很多可以調整改進的地方,其實這沒有什麼,就是過來人經驗的傳承,可以幫助你在考試時比別人有優勢。

<班導師的幫助>
其實高點的氛圍非常好,老師和同學間會互相交流知識,同學間彼此也會互相鼓勵,班導師對同學也非常友善和照顧。
可能我比較E,所以都會跟班導師抬槓,班導師也對我很NICE,也會關心我的上課狀況,其實我覺得一家補習班的經營,老師上課上的好是基本要求,但是工作同仁對學生的照顧就不一定在每家補習班都做得到,但我始終相信對學生的照顧和關心是支持他們繼續往前走(特別是在備考壓力極大的時候)的動力之一,那麼授課老師們精心準備的課程對他們來說才有意義。
我要特別感謝高點曾經帶過我的每一個班導師,因為有你們陪我走過備考的那段路,我才能有今天。我也要特別感謝寬寬老師,犧牲自己休息的時間陪我聊聊心事並給我建議和鼓勵,我覺得這不是她的義務但她願意這樣對學生,我非常感謝她,或許十年之後我不會記得我在高點學了什麼,但我會記得有她和一群對學生好的工作同仁。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