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感言:
【成績】
中國醫:總分261.3 (國文81.8化學71英文50.3生物58.2),面試87
慈濟:總分299.6(國文76.4化學94.6英文73.8生物54.8)
【背景與動機】
本身大學是相關科系畢業,因此知道有後中醫這個出路可選擇,加上自己懷揣著當醫師的夢想,所以大三升大四時的暑假就決定補習做備考準備,但那年因身心狀況加上要兼顧大學課業,沒有很完整的準備,加上畢業後又去當了兵,所以去年在沒有周全的準備下應考,想當然結果不是很好,那在去年中國醫7月考完,與家人討論後,決定再給自己一次機會,於是8月底報名了補習班。
【選擇高點】
當時補習班有專員來學校介紹,後來回家參考了一些網路資料與分享,也試聽了一些課程,覺得滿適合自己的,於是就選擇了高點,那我是以雲端的方式上課,因為6月多就開課了,加上去補習班有些路程,那雲端上課的好處就是可以反覆的聽,釐清自己不懂的觀念,此外,時間安排上也相對比較彈性,上課補充資料也會登載在網頁上,但較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提問題的機制比較繁瑣,但不用太擔心,除了生物,其他科有另外的管道可以詢問老師。
【師資推薦與各科讀書方式】
正課(雲端)與總複習(面授)我都有參加,以下分享
國文:簡正老師
老師很注重小學的部分,像是形音義及成語,因此開課就有要求我們把不會或是常寫錯的小學填在筆記上,以利之後的複習與打基礎,那課堂上,教的內容主要是大學國文選及高中課綱,通常在上正課前,老師會先整理大筆記,給我們一個大致的輪廓來介紹課文與作者,以及其他相關的延伸國學常識,課文的教學上很注重讀原課文也會逐一解釋內容,並將它覆誦出來,雖然在家中一個人,但我還是照做,確實唸出來有加深對內容的印象。那每堂課後,老師會安排作業,不管是課後習題、額外的補充考卷及延伸閱讀、或歷屆題目等,對我來說,量非常的足夠,不用自己額外找書及補充,老實說,我也沒有全部都完成,但就是盡量跟上老師安排的進度,不知不覺對國文的理解會有顯著的提升。
總複習的部分,老師主要準備了三本書來授課,分別是國文筆記書、國文津梁及國文轉骨方,這三本是精華中的精華,必讀必寫,真的去考試時,會覺得老師有參與出題的感覺,有些題目相仿,甚至一樣,考完第一科後,就覺得信心大增。
此外,讀書過程中難免會鬱卒或覺得沉悶,上老師的課會放鬆許多,除了充實的內容,老師的心靈雞湯也會給你滿滿的能量。
總的來說,國文這個科目,我的方法就是盡量跟緊老師安排的進度,並確實執行小學的的訂正及筆記的謄寫,再來就是寫筆記書與津梁及不斷複習之前寫的筆記,歷屆的話,三所學校大概都只寫了最新的四到五個年份的題目,但我都會確實將不會的題目訂正。
化學:梁傑老師
老師上課的方式會先以先修的課程幫我們打基礎,不管是在觀念上或計算上,對後面的課程幫助很大,那正課的話,不管是有機還是普化,老師會強調一定要將前面章節教到的觀念弄懂,再接續,因為很多章節是環環相扣的,尤其是有機,此外老師講課的方式非常有條理且有系統性,只要照著老師的脈絡走,那題目就迎刃而解。
老師上課很注重於理解,不管是在普化的公式推倒上或有機的反應路徑上,老師幾乎會鉅細靡遺得講解,因為只要確實釐清了其中的觀念,自然也會比較好記,多看幾次多想幾次,就會變成反射動作,那當遇到比較困難的題目,老師會講解,但不會要求我們一定得完全理解,因為有些題目真的考得很深且考古只出現一、二次。
總複習的話,建議是正課觀念都很熟後再考慮要不要參加,老師上課有強調他的總複習課程以解題目為主,所以上課速度會很快,但會發現很多題目以不同的出題的方式,考的觀念卻相似,套一句老師說得「看遍題型百態」,在解題上會比較從容。
那我在準備化學這科上,在雲端上課時,我會反覆倒帶聽不太懂的地方並寫筆記,雖然耗時間,但我認為當下理解非常重要,那在練習題目上,老師在普化與有機都有各發兩本《分章考古題庫書》,因為我開始上課的時間相對較晚,所以我寫分章題目主要會挑比較不熟的章節寫,那我另外還有購買後中歷屆題目書寫,我主要是以這本為主,個人比較喜歡混和的觀念一起練習的感覺,那當我遇到不熟的題目,會看詳解並翻找老師的教材,找出來詳讀並註記,在考試前一個月重複這個動作很多次,老師有提到只要每天都積累一些,不管是寫題目或讀書,那長期下來,知識的累積會成指數遞增,到後面練習題目或考試時真的很有感!
英文:旋元佑老師
我本身英文並不算很好,老師教學的方式讓我有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好比如單字的部分,以前背單字通常都是死背,但老師的教法是以字根字首的方式拆解單字的意思,個人覺得相對好記,突然領悟到,原來這麼多的單字都有它的由來且可拆解記憶。
那文法的部分,老師也講得很精闢,淺顯易懂,課後題型上也有附上詳解,但因為近年來的趨勢較少考文法題型加上為了趕課,所以文法這部分我並沒有太詳細的琢磨與練習。
單字與文法教完後,在課程後段老師會詳細講解最新一年的題目,不管是後西或後中,很多解題技巧,我都是在這時候領悟到的,尤其是在閱讀的部分,老師會先將題目分類,像是中國醫就喜歡出下列那個選項是錯的細節題型,我的方法本來是先看完文章,再逐一對選項,但老師的方式是以每讀一個段落就去找選項有沒有出現過,並以刪去法的方式答題,上完之後,真的豁然開朗。
準備上,雖說單字能背越多越好,但單字的部分我只有背老師給的字彙書,我平常主要是實行老師說的廣讀的部分,多找點文章來閱讀,老師也會提供廣讀教材,不管是什麼內容,只要自己喜歡且能持續執行並了解其中大致上的意思就好,長期間堅持下來,確實讀文章會快很多。
那在面對考試時,我也是以閱讀題先寫為主,因為相較於其他題型,確定性相對較高,也較好把握,常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閱讀題先寫完,面對剩下的題型會有較多思考的時間。
生物:曾正老師
老師教的內容非常的充實,補充的筆記非常的多,內容上有些滿深的,但為了對抗這龐大的出題範圍,也在所難免,但老師幾乎都會細心的講解,所以建議如果選擇老師的課,以雲端的方式會比較適合,在抄寫筆記上會比較從容,一方面可以先完整聽完老師說的上課或補充內容,且可反覆聆聽不熟的地方,另一方面在理解後也能按暫停抄寫筆記,但美中不足處就是提問題比較不方便且老師寫的板書可能在初期上課時會比較難懂些,但慢慢就會比較習慣。
我很喜歡老師在課堂寫的整理性的對比表格,像是葉綠體、粒線體或古細菌、細菌、真核的差異等諸如此類的對比筆記,在觀念釐清上,非常的有幫助,此外,還有一些在開始課程前的囊括筆記,可以大概知道接下要學的內容輪廓。
那在總複習的課程上,會整理更大統性的表格,不單單是在一個章節內,會彙整不同章節但相似的觀念,也會補充近年可能會考的筆記。
在準備生物這科上,我是以上完一個章節,就搭配《貓咪書》(考古分章書),不懂的部分也與讀化學的方式相似,先看老師寫的詳解,並翻找課本並註記,且要確實釐清觀念,那太艱澀的題型,不會太要求自己非記不可,此外我也有買《後中歷屆題目》練習,練習不同觀念整合在一起時自己的答題狀況,寫後檢視自己的不足處,再重複翻閱課本內容與筆記。
【其他】
模擬考及IRT會考:
模擬考總共會有三次,每一次的考試都是在檢視自己的讀書狀況,並對自己不足之處加以檢討且改進,此外可以練習不同老師出的題目,也會有排名,知道自己當前的實力大概落在何處,真的很推薦參加,不管是在臨場感或是練習題目上。
IRT會考與模擬考最大不同之處在於會有弱點報告,會提供我們我們在什麼章節較不足,需要提升,此外還會有解析讀書會,有出題老師提供解題技巧與策略,但缺點就是沒有題目和詳解的書面紙張,以利後面的複習。
實戰解析(面授):
這個課程主要是練習題目,有生物、普化和生物三科,都會先有將近一個小時的時間書寫題目,後面的時間就是老師會詳細的解析題目,與模考相仿可以檢視本身得讀書狀況,且有些題目或觀念有出現在今年的考試上,還滿開心的,建議如果想多練題目,不妨可以參加。
模擬面試:
模擬面試是中國醫第一階段過後,非常建議要參加的!因為面試占比很重,很容易逆襲而上,現場會模擬當天的考試狀況,實際的了解整個流程大致的脈絡,且有上榜學長姐回來擔任面試官,教我們一些答題技巧,也給我們答題回饋,收穫頗多,真的很感謝他們撥空來教導我們,此外也可以結交一些面試戰友,一起練習,不管是在答題儀態上或內容,在真的面臨面試時,會比較從容自信。
【個人心路歷程】
從八月底決定再拚一次到考試的這段旅程,我領悟到了不少,首先,身心一定要保持穩定健康,有穩定的心態,在學習及考試上較不會慌,也較能專注於當前,這段過程難免會有較低潮的時候,但我會不斷提醒自己保持初衷,這是自己渴望的目標,不能輕言放棄,持續的鼓勵自己,使自己有繼續前進的動力。
其次,真積力久則入,是我領會的另一個道理,確實剛起步,難免會跌跌撞撞,但每天一點一點的知識累積,到最後的開花結果,會不知不覺的發現原來自己成長了不少,非常的有成就感,也就有信心持續奮鬥。
在這漫長的奮鬥,很感謝有家人與朋友的全力相挺,以及授課老師的教導,此外也謝謝自己有堅持努力下來,才會有今天的結果。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這句話在我這段備考中,我時常提醒自己要善始善終,堅持自己的夢想,並持續前進,直到達成圓滿的結局,相信每位考生在準備這趟考試旅程前,也都會有其報考初衷,堅持及持續保有敦促自己的動力,也是我在這趟旅中所學習到的。
以上,是我的淺見,希望我的分享或多或少能幫助或啟發到您,最後,盼望各位考生都能及早上岸,祝金榜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