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感言:
🔑考前的你可能需要知道的一些事情:
*這不是一場聰明、本科系的人就必勝的遊戲;能夠約分之至、堅持到底、願意在不確定中選擇持續買進(繼續讀書)的人,往往才是最後能夠微笑的人
*請想盡辦法讓每天唸書時間≥八小時,我自己在正課期間大概是9~11小時/天;正課結束後開始有崩潰現象,盡力維持在8小時/天
*請辦法讓自己「愛上」這些科目,不然你無法持續投入備考
*課後要把老師上課板書的「筆跡」,內化成自己的「筆記」,內化成「筆記」後再去寫題目才不會浪費題目,才能真的「吃進來」,而且日後遇到不可避免的「忘記」時,筆記也比筆跡更能幫你「迅速」回溫,且筆記最好是又精簡又好找,不然找不到的好筆記≈爛筆記or沒做筆記
*用盡全力跟緊進度:教到哪,題目寫到哪,能跟越緊,跟緊越久,越好
*想釋放最大潛力,持續買進、不論上不上榜地讀書>斤斤計較➡️少追求成功,多追求卓越(如何325、如何更高分、如何搞懂更多盲點),成功就會追著你跑
(搞清楚主被動很重要,成功跟著卓越,就像遠曲小管重吸收的水是跟Na)
🔑一些我認為內容既能滋養心靈,又有利備考的書:
*【通往財富自由之路】 (作者李笑來) #梁傑老師推薦
*【似水無形,李小龍的人生哲學】 (作者李香凝)
*【大谷翔平:天才二刀流挑戰不可能的傳奇全記錄】 (作者張尤金)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原子習慣】
🔑輔助我備考的數位工具:
*Goodnotes 6➡️掃描、做數位筆記、搜尋資料庫
*YPT➡️讀書計時、創建戰友團
*ChatGPT➡️策略軍師、心情垃圾桶、不錯的陪伴者
📌分數與榜單
【面授第一年】
*三次模考排名分別是:20-12-82
*中國醫:256.2 (未進面試)
*慈濟:278.3 (國63,化64.4,英91.3,生59.6)
*義守:加權320.2 (原始分數:國87.5,化58.0,英87,生58.5)
【面授第二年】
*三次模考排名分別是:01-15-11
*中國醫:242(國87.2,化57.7,英51.6,生45.50)、94(面試) ➡️正取55
*慈濟:306.6 (各科分數:國78.5,化89.9,英89.9,生48.3)➡️正取3
*義守:加權341.1 (原始分數:國85,化76.5,英84,生65.5)➡️正取17
🔑為什麼選擇高點
*優秀師資➡️大幅降低精熟各科基本盤的難度
*函授課程品質優良➡️沒有點數限制、有多種速度可以選擇
*自習室空間乾淨整潔,提供舒適讀書環境
🔑老師推薦
【國文簡正老師推薦原因】
*上課可以兼顧「濃縮考試要點」與「幽默」,讓原以為枯澀乏味的國文內容變得生動有趣好吸收
*對我來說簡正老師分享的不只是雞湯,更是「如何讀書、如何快速上榜」的心法
*簡正老師的國文強調基本功,且上課筆記去蕪存菁,幾乎只要「無腦地」盡力落實簡正老師的建議,基本上國文拿到接近90分的程度是非常有可能的!
【化學梁傑老師推薦原因】
*講義編排方式很有條理且簡潔有力,且年年往更好的方向更新➡️讓複習更快速有效
*梁傑老師人雖嚴格,但所給的建議往往一針見血➡️若能盡力落實,往往能夠在化學方面有可觀的成長
*越積極的學生遇上梁傑老師的收穫越大➡️我曾經在下課後跟梁傑老師,在前往高鐵站的區間車車廂當中討論化學備考的策略,即使當天已經上完兩堂課,老師依舊耐心地回答我的疑問,並針對我的情況給予回饋,讓我不僅在化學上實力有所提升,更讓我真心respect梁傑老師的敬業態度
【生物張劍鴻老師推薦原因】
*總複習講義編排精緻:內容含金量高,搭配的圖片也足夠清晰,加速找回失落的記憶
➡️讓考生可以在最後衝刺期,將注意力花在最熱門考點的複習,與更精華的筆記抄寫,而不是過多不必要的手抄過程(張老師需要動手抄的內容,基本上都是重點中的重點)
*總複習氣氛充滿互動與即時回饋
➡️讓人快速找到自己還需補足的弱點,也讓越主動的學生獲得越多
*老師課堂上與課後的建議,兼具鼓勵與務實的特性
➡️鼓勵減少了我在最後衝刺期的一些焦慮,讓我更願意靜下來再多讀一點書、多寫一些考古,最起碼減少一些腦袋因焦慮而當機的時間跟精神損耗。
➡️務實的建議讓我能夠避開一些時間陷阱,能夠放棄一些不該執著的題目或考試態度,把省下的時間,做對於上榜更有幫助的時間運用
※生物跟化學是我第一年最低分的兩個科目,與化學不同的是,我的生物即使不斷努力,分數卻始終上不去,我也因此對生物越來越沒信心。雖然就今年結果來看,我的生物分數還是不高,但我敢肯定的是,如果沒有上劍鴻老師的總複習,我的分數會更淒慘,甚至無法上榜。所以我很慶幸在總複習師資上,選擇了與正課師資不同的張劍鴻老師,雖然時間短暫,但多虧了在課堂上獲得的建議與鼓勵,讓我得以將生物對我整體成績的負面影響降至最低。因此,生物方面,我推薦張劍鴻老師(的總複習)。」
【英文旋元佑老師推薦原因】
*給予學生足夠多的問問題時間,也很詳盡地回覆學生的問題
➡️老師面授課都會提早到一小時左右,幫學生解惑。而且不管你的英文問題程度高低,老師都會很有耐心地解釋。善待問者,我想就是旋元佑老師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單字量是後中英文重點,而旋元佑老師的字根字首拆解+廣讀正是提高單字量的不二法門
➡️字根字首拆解,讓你看到陌生的、一長串的英文單字時,多一份判斷的依據。畢竟,你只需要知道那個單字的大致意思即可,多一份判斷,答對率就多一份保障
➡️廣讀讓你不斷複習曾背過的單字與字根字首們,同時也迫使你不斷接觸陌生的英文單字,我覺得這才是最接近實際後中英文考試情境的單字訓練
*老師會教你用英文的思考方式來背單字與答題,避開背單字時的熱門陷阱,也就是「一個單字配一個中文」
➡️這點對我來說是個當頭棒喝,因為實際的英文考試根本不會有中文,背一個單字時「摻雜的中文比例」越重,其實對於考試寫對越沒有幫助。加上後期的我發現英文單字跟國文的一字多義很像,你如果沒有「從例句去認識」某個單字,不僅印象不會深刻,實際考試時,就算看到曾經背過的單字,你也會因為倒扣加上記憶不夠深刻,最後高機率不敢選而空著。若能避開這個陷阱,我認為可以大大減少「事倍功半」的可能性
※照著旋元佑老師的方式(背單字+廣讀並行)準備英文單字,「越早開始且持續落實越久」,會讓你在看到最終的英文考卷時,感到『驚喜』。因此,英文方面,我推薦旋元佑老師
🔑我的「正課過程中」節奏
*面授課前針對上週範圍習題的問題,思考怎麼問比較好👉課前把問題準備好
*面授課中專心上課,留意老師口授的經驗心法,課間下課積極找老師同學問問題,有問題時通常都是排第一位👉課中留意口授心法、下課積極問問題與討論
*面授課後把當週範圍的講義用Goodnote掃描成電子檔,內化筆記做在Goodnotes中,方式主要以「文字方塊+emoji」為主,apple pencil手寫為輔。會將筆記內容「添加至goodnotes大綱」,以便日後方便搜尋與修正筆記。👉最多兩天內完成課後的筆記內化,且我選擇數位筆記,以利後續查找
*筆記做完後,開始做題目,盡力在下週上課前,完成當週範圍的習題👉教到哪寫到哪
*最好能兼顧複習與進度,會讓你更如魚得水,所以越早思考「如何在面授正課進行的同時兼顧複習先前題目」越好。我的複習是綠皮書為主👉複習越早越多次越好
🔑我的「正課結束後」節奏
*參加生物總複習,幫我補強弱點與提升對考題的掌握度👉根據自己需求選擇需要的總複習
*大量寫考古,慈濟、義守、中國醫三校的生物與化學。慈濟出題相對平均,義守生物生理學居多,中國醫相對最難,所以等吸收完前面兩間的題型與模式後,再繼續寫中國醫,挫折感會小一些(因為國文有簡正的制霸、英文我能成長的空間有限練習較少)。寫考古的目的=熟悉題型、答題時間控制、透過訂正抓出弱點回去(修正筆記)補強加深印象。理論上會覺得很花時間是正常的,但如果你有用類似上面方式做筆記,其實會覺得減輕很多負擔。👉考古越多屆越好
*因為訂正考古很花時間,考古訂正要有效率需要思考與策略,並不是越鉅細靡遺越好,訂正考古得在「熱力」與「動力」之間取得平衡👉訂正考古要兼顧深度與速度
🔑模考推薦與心得
[推薦參加模考的原因]
*知道自己的相對排名➡️讓自己在漫長的備考過程中,有個協助「配速」的工具,穩定自己的士氣
*從中反思並修正讀書策略➡️儘早發現不足並改善,短期的痛苦,卻是對於最終上榜卻是好事 #策略不斷調整很重要
*有些題目是老師的精心安排,值得好好練習並訂正➡️例如梁傑老師、簡正的模擬考卷!
[個人經驗]
*113年模考排名分別是「20-12-82」,114年模考排名分別是「01-15-11」
*面授第一年因為前兩次模考排名不錯,所以變得有些膨脹,變得較敢分心於外務,也間接導致後期課程與筆記補不完,最後慈濟義守連備取都沒有。我想說的是:排名可以參考但不適合完全倚靠,最重要的還是不斷調整策略、不斷優化地「持續買進」
🔑模擬面試推薦與經驗
[推薦參加模擬面試的原因]
*模擬實際情形,大幅增加準備方向的正確性➡️透過實際參與跑關、學長姐們的回饋、當天的Q&A、發放的紙本通關秘笈,能讓你在公布面試名單到實際口試,那短短幾天之間的準備方向更精確,而這很有助於提升上榜率!
*因為鼓勵組隊練習,所以能讓參加模擬面試的你接觸許多準上榜生➡️就算最後沒有進入面試,但因為有跟許多上榜生交流過,那些寶貴的經驗與人脈,都將會成為你隔年上榜的一大養分
[個人經驗]
*面授第一年的我有幸進入模擬面試,雖然當時沒有進入實際面試名單,但當時在模擬面試認識、後來上榜的學長姐們,他們的鼓勵與建議,對於第二年的我能夠上榜來說功不可沒,所以我很感謝模擬面試的機會,也很推薦學員參加高點補習班舉辦的模擬面試。
🔑最後想分享的一些話
*若想讓自己的潛力最大化,你該做的並不是時刻計算自己的成就到哪了,而是持續投入生活,形成一段無限成長的過程 【似水無形,李小龍的人生哲學】➡️就像簡正老師說的,有時候先不要想會不會上榜;先想著怎麼把眼前的內容「化」掉,變成自己的,大範圍切成小範圍一個一個「吃進來」,一次又一次,持之以恆,不僅會吃完原本覺得吃不完的(內容),甚至還會吃出興趣!
*先入觀,將使可能成為不可能 【大谷翔平:天才二刀流挑戰不可能的傳奇全記錄】➡️很多時候,其實自己是做得到的,但若在做之前就一直想著做不到、不可能,反而會使原本可以上榜變得無法上榜,這是我的經驗
*很多人會把這場考試形塑成需要智商200以上、每本講義都要看超過四五遍以上才「可能」上榜,其實不然;不斷思考、調整、行動,並用盡全力「逼近」老師們所說的標準,並且「約分之至」,就算考出來體感無法完全如意,但我想最終應該是很有機會能上榜的
*謝謝看到這邊的你/妳,希望我的分享能多少帶給你一些幫助或鼓勵,若能如此,那將是我莫大的榮幸,最後,祝金榜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