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慈濟後中醫,李O東吳大學心理學系畢,即時失敗也不要放棄,只要堅持,私校心理系也能考取後中醫,高點建國醫護網
歷屆考題高分詳解
免費考前重點下載
歷屆考題線上測驗
考取學員心得分享
小龍醫師館
線上試聽課程
全省服務據點
即時失敗也不要放棄,只要堅持,私校心理系也能考取後中醫
學士後、後中醫
468
考取類科:
114慈濟後中醫
考取學員:李O東吳大學心理學系畢
推薦師資:簡正(簡正崇)、梁傑(梁家榮)、旋元佑(旋元佑)、曾正(曾蘇賢)、馬芸(馬希寧)
分點分班:台北班
學習型態:面授網路學院VOD視訊班
摘要感言
:
*背景
我本科是東吳大學心理學系畢業,服役期間在職進修清華大學經營管理所(MBA),退伍後約一年開始準備後中考試,所以備考時的年紀已經三十初頭。雖然在就讀心理系時會修到生理學(及生理心理學),但我本身生物底子非常差,修了3次才低空飛過,因此在跨系準備生理學為主的醫學系,對我而言是個非常大的挑戰。
我不是一個聰明的人,也準備了2~3年才上榜,其中有兼職工作近一年的時間,在去(113)年回到高點上現場班後。我相信曾正老師說的「準備個3~4年,差不多要上榜了」,所以即使先前失敗我也沒有放棄,在今年如願考取慈濟大學。
*讀書方法分享
(一) 第一年(新生)的準備:70%上課+30%寫考古題
對什麼重點都不太清楚、懵懂的我,要聽懂一個專業概念就已經相當費神,更何況要相當熟悉,所以在初學的時候,我就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學習、抄寫整理筆記,並透過練習考古題及習題的方式來熟悉上課內容。我特別推薦一定要上過化學與生物的總複習及實戰解析班,至少要先熟悉,每科都一定要紮紮實實,才能充份抓住自己複習的要點。在這一年的期間,我推薦用VOD的方式進行學習,因為有些內容只聽過一遍無法直接吸收,所以會需要第二次的學習,就可以運用VOD回放的功能反覆聽,加深印象。
因此在第一年的準備中,我不會預設自己馬上就要融會貫通,而會給自己慢慢熟悉課程的時間,也不會因此給自己過大的壓力。而正式上考場的時候,我也是以熟悉考場過程、環境的試水溫的心態,體驗一下正式上考場的情形。
(二) 第二年以後(舊生)的準備:20~30%上課+70~80%寫考古題
在第二年之後,我就將重心轉換到寫考古題為主、上課為輔,以免自己錯過老師提到的重點。在這一年,我把10年內所有的考古題列印下來,由難至易(後西→後中→私醫),作全方位的題目準備,分門別類並地毯式作答,儘量模擬真實考試的情形。找出自己的觀念弱點,加強不同章節的複習。在第二年之後,對於課程有一定了解,我就比較推薦現場上課,既看得到有同學與我一同學習,下課後又可以直接問老師問題,在學習上就完全身臨其境,也就比較有考試的感覺。
因為準備要上戰場,所以會給自己多一點的壓力,就要開始戰戰兢兢,就如梁傑老師所說:考古題曾出現過的一題都不能錯。當然作為學生必然有時會馬前失蹄,所以我認為要做足120分的準備,在失利時您才能夠有100分表現的扣打。
(三) 現場上課,組成讀書小隊
組成讀書小隊好過單打獨鬥。在去年之前,我都是自己一個人在家或是補習班看VOD自讀,但獨自學習常常會遇到瓶頸,而要透過網站詢問老師問題,不僅回覆時間長,也不即時,一次還只能問一題,所以對於學習上面的成效真的沒有很好。而在改上現場課後,許多問題可以直接在下課後問老師並與其互動,還可以跨章節問問題問到飽,所以非常推薦上現場課問老師。
除此之外,組隊讀書好過一個人自學。一起讀書的同學也可以比老師更即時地回答您的問題,而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盲點,在互相討論、教學之下,學生之間也會有更好的學習成效,即所謂的教學相長,亦是費曼式學習法。所以我們現場課某些同學間也有組成LINE的讀書小群,透過線上發問的方式,大家都能看到、都看回答,也分享一些資源及生活,互相鼓勵。正所謂一個人可以走得快,但一群人才可以走得遠,同學間能夠互相鼓勵打氣,自己也可以讀得比較輕鬆愉快,更認識到一群好同學,何樂而不為呢?
(四) 備製筆記
說實話,我很感謝有先前上榜學長姊們的筆記,因為上課的內容相當大量,又多又雜,自己整理筆記的情況時常會有抓不到重點的問題。而透過學長姊們的筆記,可以讓我快速抓到考題重點,也省去一些抄抄寫寫的時間。我備製筆記的方式,是透過電腦繕打並排版,因為我會調整成最適合我的邏輯及閱讀的筆記模式。電腦繕打相當費時費工,但完成後可以分享給其他同學,自己在重複閱讀的時候也會比較清楚,不會因為字寫太醜而看不懂當初筆記在寫什麼。而這套筆記方式也可以延用到後續在大學中修習課程來使用,所以我非常建議您要找出自己最佳的筆記模式,這樣才將您的讀書效率最佳化。
*身心狀態調適
備考這段期間,我都是從中壢搭車來回台北上課,也因為朋友都知道我在準備考試,漸漸也很少在聯絡,雖然幾乎是六根清淨,但只有讀書的生活不只乏味,壓力也相當巨大。而我本身雖然不愛運動,但偶爾也會去戶外走走,紓解壓力跟心情,我認為這樣對準備考試的幫助非常大。備考是一場持久戰、是馬拉松,而不是短期衝刺,所以調節身心的平衡尤其重要。
在心態上,我給自己壓力是比較大,但就如曾正老師所言:「哪怕真的沒考上,天也不會塌下來」,所以毋須給自己過度的非理性信念,這樣反而不利於備考與讀書。反而是以愈正向的心態去準備考試,愈容易上榜。身為考生,我也不免會落入非理性信念的循環中,當這樣的信念、情緒或想法浮現的時候,我就是先調整好自己的呼吸及心態,再繼續讀書。心態層面,我認為能真的有幸在一年的準備就上榜的同學應該為數不多,尤其許多同學並非本科,若一味要求自己努力拚個一年就一次上榜,不僅有可能太高估自己,也可能太低估這個競爭。上榜,必經的路徑是努力讀書,但那是必要條件,而非充份條件。所以在漫長備考路中,調整好自己的身心狀態,必然是最重要的事情。乃至於忙於工作、家庭與課業的同學,蠟燭三頭燒更是辛苦,一定要把握住中間的平衡,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讀書模式,這樣才能最好地準備考試。
*各科準備方式
(一) 國文-簡正
1. 架構簡明,簡單厄要→老師教學的架構明確,口條清晰,內容也不會過量,切中重點,無論新生或舊生都會非常有幫助。且雖然我是3年前上過老師的VOD,但老師上課的架構仍在我的腦袋裡,許多重點與提示都記憶猶新。
2. 化繁為簡,教學筆記→課本及上課過程中,老師都會帶我們抄寫一些重點筆記,在聽寫的過程中,就把一些內容都記住了。不只如此,像「鴻門宴」這種與地理位置相關的課文,老師都會畫出簡圖來加深印象,而不是只照本宣科,如此在複習的時候就可以一目瞭然。
3 .心靈雞湯,適時加溫→課堂中,老師不時會灌頂一些心靈雞湯,讓我在巨大的考試壓力之下,聽聽老師的雞湯,也能暫時放鬆心情、鼓勵自己。遇到學習困難時,我也時常會想起這些心靈雞湯。
『準備方式』
(1) 搜集「小學」
我覺得小學(形音義、成語)是考題的重點之一,而老師也都建議我們把考題中出現過的單字彙整成一個小學本。在接近考試時,只要反覆翻閱這些重點,即可獲得大部份的分數。
(2)彙整國學常識
國學常識多又雜,我是透過大補帖之類的總複習,把國學常識串聯起來,我認為這樣的整體觀在面對一些統合型題目時相當有幫助(例如考儒、法、名之差異等題型)。老師也會提供一些好記誦的口訣,例如24節氣歌、八卦取象歌等,幫助加深記憶。
(3) 延伸醫古文
後中國文考題中偶爾會出現一些醫古文類的內容,通常都是考一些基本概念,如五行概念、某本醫古文的作者是誰,或是以中草藥的名字入詩等等的題型,只要跟上老師整理的內容,原則上是差不離的。
(4) 維持語感
因為我高中時候語文科成績就不錯,對於語文的感覺我也掌握得滿好的。我認為一篇古文中,除了小學之形音義很重要外,只要抓住詩眼、詩義、文眼、文義,上下文非常好敲推。所以我認為熟讀古文之後,即便考題中出現了一些未見過的古文,我也不會太害怕。當然,考古題我也一樣會狂刷,但相對來說我不會花太多心力在國文上,而是把時間勻到其他科目去補強。
(二) 化學(普化&有機) -梁傑
梁傑老師的化學也是大力推薦,雖說我的化學底還不錯,但距離高中化學已經是十多年前的事情,而梁傑老師的教學淺顯易懂,也把許多的重點都放在課本及教學裡面,還有許多易於背誦的口訣等等,讓我在學習化學方面非常容易上手。
1.架構清晰,口條清楚→化學是嚴謹的科學,內容也相當龐雜,而老師的教學結構非常清楚,講解也非常簡明清晰,因此在學習時我如魚得水,完全沒有凌亂的感覺。且老師也會將概念講得相當清楚才會進到下一個知識點,因此學習起來有「盈科而後進」的感覺。在作學生時,老師就是不喜歡死背的那種,所以也盡量不會要求我們死背,而是希望我們能夠聽懂、融會貫通,用最少的記憶體做最多的事。而就算有些內容聽得不明白,下課時也可以找老師釐清問題,或是透過「微課」或補課的方式再聽一遍,務必要求自己要清楚明白。老師還有機器人詳解,真的感受到老師非常用心。
2. 由淺入深,循序漸進→課程的內容安排都是由淺入深的,老師都說「從先修班開始就已經是重點」,此言一點都不假,許多觀念都是後面會用到的,且老師亦會耳提面命、不斷重覆,就怕我們沒學會。所以只要跟著老師的腳步,絕對不用擔心聽不懂、學不會。而老師更強調的是自己的親手實做,因為哪怕老師講得再清楚,若是學生自己不練習、不複習,課程的內容還是記不住,考題仍然不會寫,那不僅白費老師這麼辛苦用心的教學,也辜負了自己想要考取醫學的心。練習!再練習!複習!再複習!
『準備方式』
(1) 狂做題目,大量練習
老師的分章題目一發下來,我就不管進度一路寫,直接把普化+有機共4本分章一次刷完(因為我已經算舊生),然後拿去問老師題目。對於新生,建議還是一章一章慢慢寫,不懂的題目務必要拿來問老師求通達。一定要練習題目,要確認題目出現你能夠正確回答才算真正懂的,否則若自認為明白,卻在考場上失分(倒扣),便真的是偷雞不成蝕把米,騙得過自己卻騙不過考試。歷屆考題我則是直接印下來練習,8所(後西、後中、私醫)學校的題目全寫(後西題目則跳過物理)。搭配梁傑老師出的歷屆試題解析,遇到問題直接看解析,並將解析謄到試題上,立即解決疑問。而看了詳解還是不懂的,就到現場班問老師。
(2)有機「畫」學
有機化學是許多同學常常拿來問我的問題,大都是問這個反應到底會發生什麼事。其實我覺得有機化學很大一部份需要靠自己手畫反應箭頭(donor、acceptor),或是A/B反應、SN反應到底是誰攻擊誰而發生何種反應,產生何種結果。在基礎反應熟悉之後,就要熟悉多種官能基混合在一起時的反應順序,也就是競爭的問題,這個是最多同學來問我的問題,也是我自己容易混淆的問題。因為有機反應很複雜,一個反應常會有多種產物,所以競爭/順序問題是一定要弄清楚的,否則一個分子的官能基一旦很多,便會完全搞不清楚要如何反應。更何況反應百百種,一種官能基能發生的反應都很多了,不弄清楚真的會七葷八素。使用的藥劑也是必須要整理清楚的一件事,同一種藥劑對不同的起始物會有不同的結果,所以才務必要弄清楚。因為有機化學在考題中也是佔大約一半的分數。不僅如此,題目中常常出現要合成一個終產物要經過許多步驟,而每一個小步驟都是一個章節的重要點,所以學習到最後您會發現有機化學的章節都是環環相扣的。
(3) 總複習、實戰解析
普化、有機的總複習我都有參加,今年還報了實戰解析,透過總複習統整所有觀念,可以更清楚考題的整體框架。總複習我非常建議新生或舊生都參加,但若參加過、已經掌握重點者則可選可不選。而實戰解析則是發一些上課沒有教的題目,實作並解題。實戰解析則都可以參加,雖然今年的實戰解析並不是梁傑老師而是劉擎老師負責,但多點實戰經驗絕對是有益無害。也可以在寫題目的過程中釐清自己解題的方式是否正確。
(三)英文-馬芸、旋元佑
1. 馬芸老師生動活潑→老師教學讓課堂上的學習不枯燥乏味。而且老師的文法課本非常薄,精髓都是在老師的上課內容中,搭配老師活潑的上課風格,學習效果自然就大大加倍。
2.旋元佑老師教字根字首→字根、字首是旋元佑老師教學的重點之一,讓背誦單字這麼枯燥的事情變得較為有跡可循。因為我是很討厭死背的那種人,所以背科我都不太行。但是單字這件事,一旦學會拆解,就變得像理科一樣,只要能夠分析出一個單字的組成,就可以聯想單字的意思,就不用太花腦力了。
『準備方式』
(1) 狂背單字,尤其後西、中國醫之單字特別難,由考古題著手準備,馬芸老師說過,世界上單字那麼多,只靠課本裡的單字絕對背不完,而在茫茫大海中要怎麼選擇要背的單字?不如就從考古題考過的單字開始準備。我覺得非常有道理,畢竟也曾經出現過,所以我透過刷8間考古題並逐一把錯題單字謄入單字本的方式,將考古題出現過但我不會的單字給記錄下來,複習時只要複習這些單字即可。我自己的最大罩門就是在背單字方面,背了忘、忘了背,所以在處理單字的方面就做了許多嘗試。我認為拆字根字首還是最好用。
(2) 學會字根字首,減輕腦力負擔,國高中時期,其實我就已有觀察到字根、字首、字尾的規律,所以我都是用這樣的方式在記憶。但是因為單字本永遠都是從a開始依字母順序排列,我因而非常難適應這樣的背法。就自己編排單字本,並用類似心智圖或流程圖的方式加工,幫助自己的記憶。例如:press(核心字)→compress→compression而又可以再衍生其他的單字,或是pose→compose→decompose,如此就可以省去背誦大量重覆單字的問題。除了旋元佑老師教的字根字首外,我額外還有找到其他可能用到的字根字首去記憶。其實我是非常推薦要記憶字根字首,因為在生物考題中有許多單字是可以用字根字首去理解的,例如streptococcus(鏈球菌)中strepto-是「鏈」、-coccus是「球」,理解之後完全不用背就可以把這麼長的單字記憶住,所以我非常推薦使用字根字首的方式去記憶單字。
(3) 片語死記硬背,片語經常屬於慣用句型,只能見一個背一個,別無他法。
(4) 理解文法句式,文法句型方面,兩位老師都教得很好,只要用心複習,我認為文法方面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5) 英文考題中最討厭的就是閱讀測驗,題目又臭又長,又有一堆生字,要在其中找到關鍵答案著實不容易。這其實也是我相當弱的一個部份。但是旋元佑老師有教如何破解閱讀測驗題型,讓我在解題的時候可以迅速抓到問題重點。但我認為,有時候閱讀測驗太難,只要盡量拿到自己能拿的分數就好,剩下的就交給老天,盡人事聽天命。像今年的中國醫英文題目就有夠難,寫到一半自己信心都崩潰。
(6) 歷屆試題解析必買,查單字是一個費時費力的工作,有後西及後中的歷屆試題解析就可以省下大量查單字的時間,真的都沒有的生字再上網查單字。
(三) 生物-曾正
1. 通盤理解,取其精髓→老師上課的深度跟廣度都非常足夠,除了Campbell課本的內容外,老師還會把其他課本的相關內容給補充進課程中,因此上老師的課自然就會學到其他課本裡的相關知識點。此外,也會把生化的內容進充進課程內容中,加深加廣。以廣度跟深度而言,曾正老師的教學都是數一數二的。像我一樣大學生理學三修的人,上完老師的課都有如醍醐灌頂,打通了許多觀念,漸漸開始對生物這門科目有了信心。所以無論是要考後西或是後中的同學,上曾正老師的課絕對讓您上榜不用擔心。
2.圖表解析,一目瞭然→許多繁雜的觀念,老師都能用一張圖或表概括,讓我在統整觀念及複習時方便許多。因為生物不像化學那麼重視計算及手做,大多是屬於觀念性的內容,所以對我而言能夠化繁為簡、一目瞭然的圖表,是絕佳的複習方式。一張圖表即可包羅所有重點,正是老師上課的精髓。而許多生化類的流程圖,老師也會直接親自在課堂中上黑板寫出來,必須要記憶的重點也都會再三強調。真的可以感受到老師的授課相當用心。
3.勤做筆記,課後複習→由於生物概念既龐大又多元,便非常考驗彙整資料的功力。上課的內容又多又雜,若只是聽過而未整合上課的內容,那很有可能就會迷失在資訊海裡。對我而言,專業科目(化、生)是必須要做筆記的,因為太多專門的內容,所以我也有參考許多學長姊們的筆記,來製作我自己的筆記以及交戰手冊。
『準備方式』
(1) 重要內容做成圖表,一目瞭然,我利用電腦排版重點內容,並製作我的知識熱點(如老師總複習中用的《攻略1、2、3…》的模式),如此在複習的時候我就能夠清楚自己的思路是如何。而後再利用考題去驗證我的筆記內容是否完備,再予以增刪,如此就成為我的武功秘笈。而這個方法的缺點是不僅費時費力,又需要有一定的文書處理技巧,並不見得每個同學都有辦法照辦,僅供同學參考。但這個方法的優點也是顯而易見:除了相對容易閱讀,不容易因手寫、手繪而產生閱讀偏誤之外,完成的筆記也可以做成PDF檔傳給其他同班同學作為課後筆記或資料的分享。
(2)狂做題目大量練習,就像在準備化學科目時一樣,我直接購買了老師的貓咪書(歷屆分章,上課也會發)、海龜書(後西歷屆解析)及鯨魚書(後中歷屆解析)狂寫,直接打破章節一路寫,遇到問題就貼標籤紙到現場班問老師。甚至連後西的生化解析(莊老師出版)我都買來參考,因為歷屆試題我連生化部份都有寫。也如化學一樣,我直接把歷屆考古題10年份全部印下來,地毯式答題之後,把錯題的解析內容直接謄到印下來的考古題本中,加深自己的印象之外,也知道自己專門會錯哪些題目,再製作自己的錯題本。
(3)生物的專有名詞很多,自然也有很多專有名詞的英文,因此我是參考先前曾正老師發的生物專有名詞英文來背,裡面也有許多的定義,省去許多東翻西找的工作。不只如此,生物裡還有許多會混淆的縮寫詞(例如:SAR既可能是植物的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也可能是原生生物的SAR超類群;或是HR既可能是植物的Hypersensitive Response,也可以是人類的Heart Rate),把相同縮寫的字分開來,就可以把一些觀念釐清,自然而然就記住了許個單字。
(4) 跨科目準備,生物的內容,有部份與化學重疊、部份與生化重疊,所以我另外還有上過曾正老師生化的課程,不僅是弄清楚生化反應的路徑,也補強一些生物課本中沒有提及的內容。雖然說要磨合生物與生化的內容,但是觀念一旦整理清楚,就不容易忘記。梁傑老師也說,學會一些有機的反應,在生物、生化上面,有時候就可以直接理解而不用死背。例如說Glycolysis(糖解)一系列的反應,有些就可以思考反應,就不會那麼死記硬背;或是像光合作用的碳固定反應也可以透過理解而不用背得那麼辛苦。當然,額外要上課,就必然要額外花時間整理筆記及資料,所以是否要跨科目準備,或是互相參照而取其重點,就看自己是否有足夠多的時間可以照做。
(5)總複習與實戰解析都是一定要報名的,因為老師有許多統整式的重點都會在總複習裡提到。而比起要自己完全手動整理,參加總複習可以更快速的幫您彙整考題重點。而老師的總複習課本也很濃縮,把許多上課曾經寫過的表格、圖都濃縮在裡面,直接省去很多整理筆記的功夫。所以非常推薦。不過總複習的進度會飆得很快,要有相當程度的同學來上課可能才會跟得上。而實戰解析也非常推薦大家去上,現場寫題目,寫完直接帶大家一一解開每道題,順便測試自己的實力是否真的足夠上考場,趕緊調整自己的讀書方式跟腳步。也有許多的觀念,是必須透過解題的過程中才能夠明白的,老師在實戰解析中會再繼續把重要的功力都傳輸給您。再次推推推老師的實戰解析!
(6) 歷屆試題解析,我自認為生物非常差,所以私醫普生歷屆解析、後中/後西普生歷屆解析、莊老師的後西生化解析我全都有買來參考。當然難易程度而言,我亦認為是後西>後中>私醫,但為了確認自己都能夠正確作答,我把曾出過的考題都抓下來作答。我覺得自己的生物底非常差,所以我也花很多時間克服生物這科的門檻。而我相信像我生物這麼弱的人,都可以在老師的教學下有所成長而考上後中,相信在曾正老師的帶領之下您也一定可以順利跨越這條鴻溝!
*面對模擬考
模擬考也一定要認真對付,就像正式上考場應戰一樣,不可以掉以輕心,更不能有「因為不是正式考試,就不認真作答」的心態。模擬考不只是檢視您的學習成效,更是能看出您當年是否能上榜的一個相當好的指標。可以由模擬考的成績大約推算出考試時的落點,便可以估計是否有機會上榜。例如我的前兩次模擬考(沒報第三次,但有寫題目)都在10名左右,而高點考生大約有400~500名,便可推知我的考試名次約在前2%(PR值為2);而後中錄取約200人,考生總額約2000名,錄取率約10%,因此我的成績便很有機會上榜。當然,模擬考的結果並不代表考試的最終結果,真正拍板定論的是您手中的成績單,所以無論考得好與不好,都不用過喜或過悲,我們的目標是考過學校的入學考,而不是考到模擬考第一名。但是透過模擬考,可以檢視自己的讀書方式是否正確,以及是否有打中靶,並藉此逐步調整自己的讀書模式。除了當年度的模擬考外,我也是後西、後中都會寫,因此一年份的模擬考考古題其實就有6份卷子。我認為這樣的量就已經很足夠了,累積起來其實已經有相當厚實的考題內容。此外,模擬考題中常常會有老師認為的隱藏版重點,所以寫模擬考題不只可以熟悉題目,也可以有一些猜題的效果。
*正式上考場
考前是最疲憊的,不僅是心情上最緊張,也要舟車勞頓到各間學習就考,所以身心上都是最煎熬的時刻。行李上我會選擇帶最輕便的衣物,一張行動座椅、4科的筆記,還有該校的3年內考古題。考前可能不好睡,但一定要有充足的睡眠,考前最好不要吃安眠藥之類的,但可以喝杯熱牛奶助眠。考試當天要預先準備好一點甜食及食物,讓自己在考試節間可以不用為了低血糖及空腹而煩惱。早/午餐我也一定會吃,但不會吃太飽,免得發生飯後鹼潮想睡覺。靠著先前的充份準備,在考試時就能完全發揮。
*考後的心態
考試後,我會放空自己,可以什麼都不做,或是出去玩一玩、散散心、運動、與朋友社交,畢竟都度過了這麼煎熬的一年,適當的放鬆其實真的非常必要。我們都不是鐵人,好好犒賞、慰勞自己一番,接下來就是交給老天了。因為我沒有進中國醫面試,就沒有準備面試的內容。而在這之後我就開始繼續新一輪的課程複習,直至正式入榜。我的態度是:還沒有正式確認收到入學通知,都要當作自己還沒有考上。哪怕自己是備取,我都當自己還沒有上榜,這樣就能夠比別人更早一點準備,就更多一分機會會上榜,也以此態度勉勵您。
*給同學們的Tips
除了心態、雞湯之外,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建立正確的讀書方法!心態就像內功,而讀書方法則是我們的外功。考過後中/西醫入學門檻只是第一關,之後還有各科的期中、期末考以及一階、二階的中/西醫師國考,因此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讀書方式是相當必要的,如此才不會落入訊息海的陷阱中而無法消化。在此我也想用荀子勸學中所說「先其易者,後其節目……」勉勵您,在應付考試中,柿子先挑軟的吃是絕對沒問題的,但不要只挑軟的吃。在刷考題的過程中,您一定會漸漸發現自己的一些思路清晰了,屆時可以逐步去挑戰難一點的題目 。
高點的教師群們都非常優秀,然而再厲害的名師也只能為學生指路,無法代替他走過,所以任何的步驟都是有意義的,哪怕您是走過一條錯誤的路,也會知道這條是死路而嘗試做新探索。所以只要跟上高點師資群,用心專一,您必然能夠踏上醫學系這條康莊大道。以上是我的分享,希望對您有幫助,並預祝您金榜題名!
分享到FB
更多優秀考取學員推薦:
選擇建國,歡喜收成!
上一頁
回頁首
電腦版
粉絲頁
FB分享
© 2018 高點醫護網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