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感言:
先報上我今年的成績
清大:筆試170.25 書審82.33 面試87.5 總分64.00 最低錄取標準55.65 正取
中興 筆試82.18 書審88.32 面試82.43 總分84.069 最低錄取總分77.471 正取7
高醫 筆試276.50 面試30.8 總分72.28 最低錄取標準69.15 正取
我是北市成功高中畢業、清大醫學科學畢業 在大三上的時候和高中同學(清大材料)一起逛清大的秋季徵才博覽會,發現台灣生醫領域真的和半導體產業差非常多,於是想起當時入學系主任有說有學士後醫這條路。我當初的動機其實很單純,因爲自己有同學應屆讀指考讀到胃出血然後上北醫醫學,也有同學重考兩年分別上義守還有中山醫醫學,而我都沒有為目標這麼努力過,我不想未來40歲參加完高中同學會後回家和女兒講說「要是你爸爸當初認真讀書或重考,現在也會是醫生」這句話,於是我毅然決然投入這場考試。
我是報高點vod 兩年班,可以先看112年一科雲端預熱、113兩科雲端、114年看vod 這樣。不過我因為114畢業要當兵(四個月正規常備役,我是207梯206旅),所以我113年又再多報兩科的雲端,讓自己可以在113年就把所有課上完,114就專心複習。
師資:
普化正課+總複習-梁傑
梁傑的普化相信不用多說,上課充實內容紮實。高點招牌真不是蓋的。梁傑老師人又高又帥,講起課來更是。老師的課都是先講觀念再帶經典歷屆題目,還有加入內轉、寒轉、甚至研究所考題,但難度都恰到好處,不會挑太難太刁鑽的題目。另外老師也不斷強調不要隨出題老師起舞,紮實打好基本功是最重要的,也會幫同學分類哪些題目是一定要會,那些是程度好的應該要寫出來,哪些是看到可以跳過的。總之梁傑老師上課非常充實,我在上總複習課時上完課回家就倒頭便睡,根本沒有多餘體力的其他書。
普化實戰解析-劉擎老師
因為梁傑老師太忙沒辦法開實戰解析,所以我上的是劉擎老師的課。老師上課都是用ppt形式,一頁題目一頁解答,幫同學省下抄筆記時間(不過做中後面的同學會有點辛苦)。解答寫的還算詳細,但我覺得題目導向偏向清大難度,同學如果覺得太難是正常的,不過也有一些基本題但比例不高,老師說要把握的題目就很重要要把握。
物理程量子
程老師的上課主幹是抄筆記,每個章節先從觀念定義開始,然後每個觀念都有經典題型,在抄題目的同時老師也會強調題目的關鍵字以及各章節題目的解題思路。我本身就喜歡物理,所以上起來感覺非常好。
生物 (正課曾正、總複習/實戰解析張劍鴻)
曾正老師上課方式也是抄筆記,不過主幹是跟著教材,筆記像是補充(但也 都很重要)不過抄筆記的量非常龐大,加上教材也多,需要花時間好好吸收。 張劍鴻老師的總複習講義都是英文,上課方式偏向用電子白板導讀講義額外加上筆記,不過量相較於曾正老師就少非常多。也會教一些記憶口訣很好用。 我會選張老師總複習是因為我覺得相較後中後醫的生物考的算基本題,反而張老師的上課內容以及方式更適合我。但我認為前面曾正老師打得以及我本科生的基礎是非常重要的。
生化莊老師
莊老師的上課方式是以筆記為骨幹,教材為補充資料,內容很多也是很紮實,不過可能有些人認為缺乏連貫性常常搭配教材看要跳來跳去,不過我自己也學過生化,其實生化這科相較於其他科真的是很複雜沒有一個主軸,很多反應還有生化邏輯都是相通息息相關的,我認為要準備的好的關鍵就是要多讀多看多記,讀生化的不二法門。
英文旋元佑
我只上完老師的單子以及文法,後面的課完全沒聽,我英文很差,畢業前去考多益才875超級低,但我退伍之後有開始廣讀跟背單字,後面會再細講。總之我英文的分數中規中矩,有達到我給自己的標準。
準備過程:
大三下(2月-5月):有預熱可以看112年的普化,我在三個月內看完全部普化的課程,我之後就再也沒有上普化的課,都是自己複習寫分章之類的。
暑假到大四上(6月-隔年1月):我雲端上物理生物生化英文,整個學期都在讀書,不是在上清大的課就是在圖書館或租屋處上網課。
大四下到當兵(2月-9月):開始仔細的地毯式複習物化生生英文(不過英文相對佔比少很多),我會把自己不熟的章節再做一次筆記在平板上或筆記紙上,不過真的很亂很雜。到當兵前有盡量把每科個章節複習到9成。
當兵(新訓時期9月初-10月底):這段時間基本上沒什麼讀書時間,我會在放假或在營區裡把單字抄在小小的活頁卡上,出操下課時可以拿出來看。
當兵(下部隊11月初-12月底):我下部隊的地方還是在206旅,不過被分到超涼超爽的通信連,除了手機放身上之外還有大把大把的時間可以讀書,那時候我每天基本上都有一小時以上的時間讀,有把剩下沒複習完的補上。
退伍到狂做題班開課(1月-3月):K館包月,除了春節和家人聚餐外都在讀書,這段時間我就開始在寫題目,不過我是這樣安排: 普化-分章寫第二遍,只挑西醫寫 生物-曾正老師的貓咪書寫第二遍,只挑西醫 物理、生化-寫高醫歷屆(物理寫到107年,生化只寫到109) 然後這段時間我都是超級仔細訂正,尤其是生化,有一個觀念不會我通常會去翻筆記,找到那個觀念之後,會再詳讀一次。
我剛剛也提到過,生化很多都是類似或相關的觀念,這時候我也會再把這些觀念讀一次,總之生化我訂正起來是最花時間,但也很充實。
狂作題班到上考場(3月-4月):這段時間就是瘋狂整份整份的寫考古,我清大中興只有在狂做題班結束才開始寫,寫完一遍。但高醫考古我起碼寫了快三遍(狂作題班助教出題幾乎都是高醫考古寫一遍,狂作題班結束到考試自己讀書時再寫兩遍113~106) 這段時間真的是最瘋狂的時候,認真除了吃飯晚上睡覺之外我其餘時間都在讀書,在洗澡或通勤走路時都在聽醫療相關podcast。
總之我把自己推到一個極致,這是我今年能上榜的關鍵。 英文也是在這段時間用Quizlet把歷屆單字記錄下來背,用CNN廣讀,另外還有用Testadmit練習閱讀測驗。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做錯題本(在平板上) 錯題本一開始會有點麻煩,因為不管是在紙本上寫到的題目還是在平板上寫到的,都要分科目分章節記錄在錯題本上,但做到後面會對自己的弱點章節非常清楚,只要看到哪個章節最多題目,那那個章節就是要多加強,這真的超重要的要學起來喔!
三次模考心得:
第一次模考我在當兵,不過放假時我有自己下載來寫,題目我認為稍微簡單一些,不過我那時候因為剛入伍一個月,前期都沒什麼時間看書複習,所以考的蠻爛的,自己計時寫只有130左右
第二次模考剛好是在假日禮拜天,我可以趁放假出來考試,後期下部隊有點時間複習看書,但我覺得第二次模考相對第一次難非常多,普遍成績都很差,今年後醫四榜的朋友也才218分,我考了154。
第三次模考成績進步幅度就非常大了,因為是在三月中考的,其實這時間應該也要準備好上考場的強度了,加上我覺得第三次模考考的東西(尤其生物生化)跟總複習實戰解析提到的觀念有大幅度重疊,英文也簡單很多,因此我的成績考的很不錯,有269分,其中生生考了124,但我反而更焦慮,因為我覺得是因為我有上老師的實戰解析和總複習,所以老師們考的我當然都會,不代表我真的很強。
最後還是強烈建議三次模考一定都要參加,尤其上雲端或是函授的同學更是,因為模考會讓你有讀書進度壓力,可以確保自己讀書進度在軌道上而不是到後期開始趕著讀。
推薦書籍:
我都沒有買額外的書,但我覺得對我這次上榜最有幫助的莫過於梁傑老師的分章以及曾正老師的貓咪書,幫同學分章節複習歷屆考題,尤其是貓咪書還有超詳細的解析,真的是精華中的精華。跟我自己做錯題本的概念差不多,就是要把題目分章節分類整理,這樣複習起來就可以知道那個章節都會怎麼考,更能抓到老師出題方向以及邏輯。
面試:
準備的話就要推後醫營還有補習班的模面了,我在後醫營學到了超級多面試技巧以及更熟悉整個流程和題型,另外我還有兩個清大學長姐超級照顧我哈哈,真的是很幸運能認識他們(一個是我大學同科系大我一屆的學姊,一個是清大化工的學長,後來才知道他也是我狂作題班的助教)。
認真建議要考後醫的同學們要參加後醫營,到後來模面就能感受到後醫營的強大,有參加過的人都老神在在,沒參加過的都感覺很緊張。我在後醫營才知道準備議題可以聽醫療podcast,讓我比很多人更早接觸這些議題也能對這些議題更熟悉。
真的完全沒想過我可以在需要當兵的這年就直接考上,準備到後期繼續支持著我讀書的信念是「只要我現在再努力一點,我明年上榜的機會就更大」這真的很重要,不能讓自己心態崩掉,也謝謝兩位學長姐一直被我吵被我煩,還一直聽我自暴自棄,沒有他們我撐不過去。 謝謝我媽、我爸、我姐、我女友、以及我的朋友們,沒有你們在我背後全力支持我我真的做不到,謝謝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