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感言:
➡️背景:
📍成大醫技系畢業
📍成大三類研究所碩一讀完後休學
除了大學或研究所時期會讀的科目外完全沒有碰過後中的準備內容,為了先墊墊自己的斤兩以及獲取補習班的准考證優惠去裸考113中國醫。
當時成績如下-國70.3、化0、英21.7、生42.7
驚!發現自己的化學0分!!還有非常多的進步空間,所以我考完中國醫的下週一7/16才開始進入補習班惡補。
➡️最終成績:(國、化、英、生)
📍中國-76.4、63.6、55.6、63.6(總259.2、面試95)正取9
📍慈濟-65.6、89.9、79.1、66.3(總300.9)正取5
📍義守-99、88.5、48.5、81(總317)備45
➡️心境調整
不甘於現狀,相較於待在實驗室與細胞乾瞪眼,較喜歡可以和人互動的臨床工作。在休學後有種沒有退路了的壓力,於是身為全職考生,我把所有社群APP都刪除,只剩下line。為了避免有其他訊息干擾,可以把補習班群組家人男友對話框釘選到看不到其他人訊息,以求遠離所有干擾。
還有加入YPT群組紀錄每天以及各個科目的讀書時間,基本上每天都會碰到書,平均下來一天讀10-11小時。會有固定週五上完化學課後的晚上OFF,把每週讀書的壓力透過週五晚上把自己沈澱下來,再重新出發。
以下是我的讀書時間
➡️課程選擇與日程規劃:
📍面授
我是選擇面授課程,雖然從家住基隆到北車補習需要搭一小時的火車,但還是覺得要離開家裡的舒適圈。
📍提前半小時到教室
我都會抓面授課程開始前半小時到教室,可以先複習上週課程或是預習即將教到的內容,也能利用提早到的時間先去問老師問題,把自己的心態調整成上課模式。
📍每天去補習班自習
現在有北北基月票,1200元月票都買了,所以除了課表上有課的時間之外,每天都還是會搭8:14同一班火車到補習班,準時9:00出現在自習教室。有課就去上課,沒課就跑去自習教室讀書,讀到晚上9:20左右再搭車回到家大概10:30。
📍火車上的時間利用
通車時間來回就要兩小時,這兩小時也可以好好把時間用來讀書。
去程固定拿出旋老師的英文單字背,一開始會把單字輸入Quizlet ,以利從北車走到補習班的路程或是蹲馬桶時可以用手機背,加上打亂單字順序,也可增加記憶。再來每天在車上背固定頁數,背完一遍就再背第二遍第三四五遍。
回程的讀書安排就比較隨性,大致上會背我的當天寫的筆記,或是拿出分章寫起來,也可與男友通話檢討當天寫的題目有疑問的地方。
📍自帶午餐晚餐
家裡會煮飯,所以我出門都會帶著午餐還有晚餐一同至補習班,午餐帶便當晚餐就帶個麵包或是泡濃湯喝,這樣一來可以省去思考吃什麼的時間,再者也可以省錢!不過就是不怎麼健康(考試期間瘦了5公斤)
📍回家不碰書
期望自己讀書跟休息可以區分,回到家後會再吃宵夜,後期讀書進度穩定後會看個YouTube(網頁版),頂多洗澡刷牙時,聽英文GRE單字的podcast 。
➡️讀書計畫與我的讀書經驗分享
安排讀書計畫的準則:
1. 列出工作量
2. 總工作量/可利用時間
【依時間序介紹】
📍前期(7月中-1月底):扎實累積基礎、做筆記
📎制定讀書計畫-以週為單位
列出週讀書計畫,把各科目應讀的書、要做的筆記、該寫的題目條列式寫下。
知道自己該讀哪些內容後,把各科目工作量填入一天中。
當週老師交到哪裡,我就會複習一次內文,先有大方向,整理成表格,再細讀並做成自己的筆記,題目也就會做到哪裡。
📎適時調整-固定時間檢討自己的讀書計畫
排定讀書計畫時一定會遇到高估自己能夠讀的量的情況,可以再適時挪到沒課的那天或是從一天就要寫完改成三天平攤寫完等等。
最重要的就是對自己誠實,面對自己不想寫的筆記,一直卡在代辦事項的沒寫完的題目,只有面對他,才可以繼續往前。
📎一定要做筆記-以遺忘為前提下讀書
生物化學有機這三個科目我有製作筆記,因為讀了就是會忘記,所以要怎麼有系統的找回知識點就需要依靠精簡的自己熟悉的筆記。
我在一開始會超級自責為什麼會忘,為什麼我不夠聰明,但後來我才發現忘掉是正常的,要怎麼找回來才是重要。
📎抓大放小-有時候不要拘泥小細節
讀書我喜歡先讀大方向,再看小細節,先知道整個章節的大重點是什麼,並且能夠默背出來,在展開往下細究有幾項重點。如此一來背筆記也是有邏輯的在進行統整,才不至於迷失在書海裡。
📍中期(2月初-3月中):趕課、總複習、考古
📎趕課-過年期間補線上課
由於補習班課程安排關係,當時化學有機生物總計有16堂線上課(48小時)需要在過年期間補齊,於是也是依照安排讀書計畫的準則先列出補課進度,排入過年其中8天,得知一天大致需要補兩堂課6小時。一天補完課後再安排時間寫筆記,這樣對於第一年的考生在時間的安排上十分壓縮,原本可以進行總複習的時間,只得先補課才能趕上進度。但沒關係就按照排定進度走,以緩解自己的焦慮。
📎總複習-配合補習班的總複習課加上自己筆記
我有報名補習班的總複習課,在過年後開課就搭配補習班的複習課程複習到哪,我就再看一次我的筆記到該章節並且默背出來,如果有題目也在這過程中一併寫完。
📎考古安排-提前兩個月寫考古、發現自己的知識盲點
在總複習課程之餘的日子,排入近四年的考古題,最後大概在3月中的三模前寫完四年考古。
讀書做筆記是知識輸入,寫題目是知識輸出,哪怕前期基礎累積的再紮實,也要知道知識量的多寡不等於會寫出正確答案。我記得我2月初第一次寫110義守考古時,成績離備取線還有15分左右,先不需焦慮自己還差多少分數,而是可以從中發現自己能把握住的或是基本中的基本知識,在考試時有時間壓力下寫不出來的有哪些(例:化學自由能的公式背不熟、生物分生部分校讀方向忘記),把這些抓起來可能就能進入備取線。如果是文科我會在老師說要開始寫題目時就先寫,可能會是在11月開始寫,先熟悉題目,到後來甚至是可以慢慢懂得出題老師的出題風格,還有他希望你寫的答案是什麼。
📎寫考古的臨場感-按照考程、一天寫完、搭配畫卡、把作答方式數據化
我會先把考古題列印出來,一樣到補習班後開始按照考程,上午寫國文化學,下午寫英文生物。在時間內作答完畢並搭配影印出來的電腦閱卷答案卡畫卡,把考試的流程熟悉成反射。
最重要的是也能夠大數據的分析出自己的答題模式,像是寫化學的方式,是要遇到計算題先把公式寫下來,最後再來計算;抑或是一題題算下來。還有啊,過完一遍考題,如果還有時間,是要檢查自己寫過的題目;抑或是全力拼拼看圈起來不會的題目、計算複雜的題目等等。正因有倒扣,也可透過寫考古過程中數據化自己三選一要不要猜,二選一要不要猜,或是反著自己認定的答案猜。看什麼方式下寫起來順手,怎樣模式分數較高。
如此一來對於在有時間壓力下的情況自己的控時、作答技巧、題目是否空著不寫等等的情況都可有所掌握。
📍後期(3月中-考前):考古檢討、看自己筆記
📎考古繼續寫-考什麼學校前寫該校的考題
考中國醫前除了中期寫了四年的考古題,與其寫多,不如寫精,雖說如此因為有時間,我還是持續針對中國醫往前寫到104年,也寫中國醫寒轉114、私醫112、113的考題。
針對該學校寫考古有很大的優點,像是寫中國醫英文的考題到後來,原以為近幾年的考題都會是單字、文法、克漏字、閱讀,但因為會往前寫考古多少寫到文意選填、篇章結構等題型,還是強迫自己練習到不同類型的題目。甚至是閱讀測驗寫到後來會發現選項中的敘述會錯的很明顯(反義詞或是加個not),記得今年114的題目寫起來就跟107很相似,所以寫起來更有感覺。
後期考古寫起來的分數都落在正取線30以上,畢竟有很多題目基本上是有在前期寫題目時有看過的,而且會越寫越順手,相信自己越來越進步的。
📎檢討-一個個選項好好檢討、防呆的重要性
我會在寫完考卷改完分數後,先看一遍自己錯的題目以及圈起來不確定但寫對的題目,分析自己寫錯的原因,是粗心還是哪裡不夠熟,搭配自己整理的筆記快速翻出掌握度不夠的章節重點,畫上螢光筆、押上考試年份或是貼上標籤貼提醒自己。若無法從我的筆記中獲得解答,我會與男友通話檢討。
國文,男友也會逼著我對於古文要一個字一個字理解出它的意思,不會的小學一樣寫入自己的筆記中,他會分享自己對於古文理解,當時歷史背景的看法等。
英文,我會每個選項的單字都寫入口袋大小的筆記本,分類成單字文法片語,文章中不會的也寫下來,有時候會發現某些單字或片語的考試頻率極高,文法我就是把握一定會考的假設語氣減化子句等。
生物的部分如果是上課中老師少提到較難的部分,男友會提供他的知識給我或是翻一翻原文書,重新教我一遍。如果是該知識點不熟,我會重新背一次整個章節的筆記給男友聽,到後來講到重點時,我會自動說出這是哪一年什麼學校有考過的題目。
化學的部分要先知道自己是粗心計算錯誤,眼ㄆㄧㄚˇ看錯還是完全不會。要怎麼避免粗心也是很重要的事,因為我容易覺得很簡單啊,我一定會,然後就粗心錯了,所以我到後期會提醒自己要防呆不能輕敵,像是生生-反生,那就要先把誰是生成物誰是反應物先簡單寫下來,或是計算我容易錯,那列出清楚的直式是必要的,不要跳過任何一個步驟。HOMO、LUMO是哪個軌域就好好寫下來(我114中國化學就有錯在粗心這題),掌握好一定要會的題目是後期寫考古要練習的事情。
【依科目介紹】
📍國文-簡正老師
📎師資選擇與課程想法
簡正老師的課在台北班只有VOD課程,也因此能夠自行安排時間上比較輕鬆舒壓的國文課。我的裸考的成績看起來是國文最高,但其實對於小學國學等知識早以流失,看了補習班的試聽課程發現老師講解題目的邏輯性(近體詩格律、填空題、還有重組題等)也很喜歡有系統的整理國學,甚至在最後三堂實體課中,老師猜題的神準讓我看到題目都會笑,能夠正常發揮出實力。雖說老師會在課程中加入心靈雞湯,但我個人完全不排斥那些雞湯,甚至還有一次直接被感動到在補課中心掉眼淚,這時也很慶幸不是實體課(誤。
📎小學
老師說小學要平時累積,於是我在遇到課文中,課後題目裡不會的國字注音寫入筆記,這種就是像單字一樣得依靠累積。
📎課文
我的高中課文基本上都快忘光了,所以跟著老師講的內容,慢慢按照課文,累積對於字義判斷的能力,我也會把老師口述的賞析內容按暫停好好寫下來。
📎國學
有些週次老師會依主題式介紹國學,甚至是題型分析,在最後三堂實體課更是透過筆記書專攻國學,對於修辭、四庫全書、季節等等必考題說明,直接命中一堆中國醫的題目。
📎題目-課文後面題目、T1-T32、論語孟子Q1-Q19、Band 上老師補充的題目
老師每週都會規定回家作業,於是透過安排讀書計畫準則,基本上都能把所有題目完成,除了一本課文來不及完成。會慢慢發現自己T1-T32的分數慢慢進步,不斷累積才是國文學習的根本。
📍化學-梁傑老師
📎師資選擇與課程想法
看到我慘不忍賭的化學分數,就知道得依靠梁傑老師來拯救了xD。老師會解釋背後的原因,讓原本都在碰那些死背的生物科目的我,開始想要探究為什麼,並且有更多對於知識的渴求。一開始什麼都不懂反正先聽先試著理解按照老師的解題方式寫一次,然後寫筆記,會到後來的寫題目的某天發現自己好像可以自己寫出答案。
📎題目-課本上的題目、分章
因為化學雖然看起來很複雜,但其實它不像文科沒有範圍,是有固定題型的,所以題目的練習就很必要。會在上完課後複習課本內容把老師帶過的題目遮住拿計算紙再寫一次。由於我是一個對於數字敏感度很差的人,算加減乘除得要用直式也得凹手指頭才有可能算出來,所以更要分章多練習,增加對於數字計算的能力,不過又要寫課本題目又要寫筆記,時間不夠的情況下,我的分章題目會拉更長的時間寫完,基本上是老師上完該章節的兩週內寫完。
📎筆記
習慣將每個章節的知識整理好,對於觀念題也因為有整理好,所以能快速定位出來,不至於亂掉。公式如果有類似也一排整理好,看起來就一目瞭然,如果是公式的運用也得注意單位,都可以在筆記中提醒自己。如果有特殊題型,我會一併寫入筆記中,最後複習時會倒吃甘蔗。
📍有機-梁傑老師
📎課程想法
普化跟有機相輔相成,也因為都是梁傑老師上課,所以當有可以用普化學到的概念來解釋有機的部分老師會再介紹,就會有更加連貫起來的感覺。
還有到後期去問老師的有機題目,老師也會在總複習課提醒一次我們常常想錯的觀念為何。
記得最後幾堂總複習課,老師有提醒到的研究所的題目(例如特殊3,3sigmatropic、有離去基的聯胺做成炔)最後在中國醫也有考出來。
📎題目-分章
有機是我讀書到後來的精神糧食,會上癮,面對很難的高醫之前的題目,當有辦法自己畫出反應機構,想出正確答案的舒爽程度,那個成就感遠勝過一切!
有機我分章在前期中期寫一遍,檢討,有不熟的題目貼標籤簡單寫一下是什麼觀念,後期寫第二遍掃題目時會快速抓到當時的盲點。
📎筆記
我覺得有機這個科目無法走捷徑,先大致了解第四章的有機反應機構判斷的基礎(老師當時說不會直接考但建議記一下),於是我還是寫入筆記,到後來搭配普化提到的該分子的性質,甚至就能看出是誰喜歡電子誰缺電子,而電子是如何移動的。
整理同類型的反應,藥劑、反應物、產物各整理成一排。會適時在旁邊說明為什麼要用該藥劑原因為何,也有助於理解然後背下來,或是上保護基去保護基的條件列出來,後續要複習比較會很清楚。
畫反應機構的重要性,也因為有時不可能完全考一樣的題目,要如何判斷出沒看過的題目就得靠平時畫反應機構的練習。在筆記中就乖乖的按照老師說的畫一次反應機構,也整理出該章節的分子喜歡走什麼反應,讓自己能熟到默背出來。
📍英文-旋元佑老師
📎師資選擇與課程想法
我的英文能力從高中畢業後完全沒有在增長,甚至是退化殆盡,尤其後中目前考題著重在字彙,所以我會想要能夠透過字根字首學習單字,於是選擇旋老師。而且老師都會提前半小時以及多待半小時讓我們問問題,我就也是寫到題目有遇到問題就會去詢問,老師也會很有耐心的解答,每次都能獲得更多。
📎單字
因為多了字根字首要背,雖然一開始覺得還要背更多,但後來熟悉了真的是能夠猜出單字本身是正面負面進而有更多判斷答案的依據。而且老師也會提供一些神話或歷史故事,讓我們對於單字或字根首有感情,想要忘記也很難。最後我的單字第一冊因為在火車上背,應該背了五輪以上,搭配字卡APP記憶。
📎文法
老師的文法有自己的系統,也是利用大架構的分類往下說明,聽起來很有邏輯。後面的題目也是網羅歷屆以及研究所的文法題分門別類,會越寫越順手。
📎閱讀
閱讀老師提供的先看題目,判斷題型,然後遇到什麼題型要怎麼解的心法,讓原本都是先看文章最後再作答的我省了很多時間,也得以抓住同義字表達的重要。
📎其他有看的
閱讀-老師每隔週提供的閱讀資料、sixway 、常春藤高級閱讀
我每天到補習班會花30-40分鐘先看英文文章,增加閱讀速度也讓自己習慣看英文。
Podcast -Nick’s Knack for Neologism
更多GRE/SAT的單字,是全英的,不是字根字首的記憶法,而是會提供一些好笑有趣的記憶方式像是pugnacious中文意思是好鬥的,可以想像pug dog 巴哥犬好鬥的畫面,結合他的聲音讓我到現在都還記得。
📍生物-張劍鴻老師
📎師資選擇
由於我本身有一定的生物底子,但是缺乏基礎的架構以及系統性的整理,於是傾向選擇以鞏固常考考點為主的張老師,蠻喜歡老師會先講大方向再開始談細節,跟我的讀書習慣不謀而合。再加上更艱澀的部分可以詢問男友,適時補充即可。因為真的困難的題目大家都不會寫,與其花時間背一大堆很少很少考的知識點,我會選擇把時間投資在提升較弱的化學上。
📎題目-實戰解析、溫故知新、英文題目、線上題目
在前期我這些題目就跟著進度全部寫完,其實很喜歡有分章節的線上題目,線上的方式可以在吃飯時或是任何空檔寫,在後期複習時,能夠透過考題快速回憶該章節的考點,也有練錯題的部分,第一次寫錯的題目,可以集中起來重寫一次。
📎其他有看的書
生理-BRS
生理其實張老師講得很清楚,但偶爾後面的英文題目會有不會的情形,就會參考BRS來看。
生化-圖解生化
因為生化部分張老師講得較為基礎,所有我會參考圖解生化這本截取重點整理成我的筆記。
微免-FC的整理
之前男友準備國考時看的FC就被我借來看,用來複習整理表格,也有一些臨床藥物的機制整理。
📎筆記
看完一次課文會先簡單用便利貼梳理重點,再整理成完整筆記,我很喜歡用表格模式快速看出大方向,表格右方再繼續分類或寫出細節與考點。最後就是默背出筆記!
➡️補習班模考(國、化、英、生)
模考就是一個檢查階段性自己讀書情形的方式,但一樣不用太在意成績的高低,有時候出題的模式並非實際考題的方式,或是前期會遇到還沒學到的部分,分析好原因並適時調整才重要。
可以在模考前一兩週慢慢開始複習一下自己的筆記,但我自己是在複習舊的以及跟課之間,選擇先以跟新進度為主,不要因為複習而落了進度。
📍第一次模考:68.3、38.1、33.2、25.3(第154名/506人)
第一次模考緊張到不行,再加上生物化學很多範圍沒有學到,師資不同或是尚未教到,導致成績不佳,了解到只要再繼續讀下去,應該就能夠更進步。
📍第二次模考:89.2、83.9、56.8、81.1
(第19名/467人)
第二次模考整體成績就有進步了,一來能夠肯定自己的讀書方式,二來發現弱科在於英文後,就期望自己花更多時間在英文上。
📍第三次模考:76.4、63、0.8、25.2(第107名/365人)
第三次模考整體成績不甚理想,雖然說心情多少會受到影響,但要了解有些題目不是正常考試中會出現的題型,那就放掉沒有關係。最重要的是我因此了解自己英文0分,是因為我單字背得不夠,不會的題目又硬要猜,進而起到很大的提醒效果,做最後的惡補。也因此我男友建議我可以聽podcast,就是因此開始聽(喔對了!我是聽覺型學習者,所以背筆記有聲音,或是聽課,對我來說效果都不錯)最後這個GRE單字podcast 的第一則的單字prevaricate 就在中國醫有考出來。
➡️考試那兩天
📍前一天
📎住的飯店之選擇
前一天入住的飯店若有家人陪考,建議選兩張單人床。因為我最後抵達飯店的時間都比可入住時間來得早,可以看看飯店有沒有可提供讀書的環境像是會客室等。還有如果會待在飯店裡面讀個書,可注意是否有書桌,光線是否明亮,必要時可攜帶輕便的檯燈,以防萬一。
📎最後讀-前一年考題、筆記
考前一天看一遍前一年的考題還有筆記,國文看小學國學筆記、簡正老師的國文筆記書,考前因此抓到很多國學常識、修辭考點。英文把後期整理的歷屆單字文法片語看一次。化學也是除了再算一遍之外也看一下筆記中貼標籤畫重點的部分。生物則是男友逼著我背生態演化植物(我不熟的範圍)給他聽,甚至開始猜題(例如考中國醫的前一天我和男友介紹演化有穩定型、分歧型、定向型,然後跟他說可能會題目會給一段敘述然後問你是什麼類型的演化,接著電話一端的男友就開始找各種例子考我,結果隔天就在考卷上考出來了)。讀到一個段落大概就是10點11點就寢。
📎緩解焦慮-吃降血壓藥
我是很容易緊張焦慮的人,尤其是考前一天,哪怕讀得再久再多還是會擔心會不會考不上,於是交感一直活化的情況下,在就寢之際,我開始心跳加速,冒冷汗,怎麼翻身都睡不著,到後來我男友建議我與其吃melatonin 、GABA,不如試試服用降血壓藥(抑制beta receptor 的機制)進而抑制交感,我是在最後考慈濟前一天還有中國醫面試前有吃,發現比起中國、義守沒有吃血壓藥來得有睡到覺,沒有要鼓勵大家學我吃血壓藥,只是分享我的經驗!詳細可以詢問醫師!
📍當天
📎提神是必要的-黑咖啡、雞精
由於考義守英文的失利,讓我發現我有下午寫英文昏沈的問題,由於前一天沒有睡到覺。所以在考慈濟的早上帶了黑咖啡,每節考前都喝一點。中午後,可以在考英文前喝雞精,讓腦袋清楚一些。
📍考前20分鐘
📎掃過重點、提前進入狀況
筆記貼的標籤再看一次,一定會考的公式、國學常識、常考文法單字等。我覺得比較想分享的是考英文前先看一下前一年考卷的英文文章,克漏字、閱測都好,先提前進入英文閱讀模式。
📍考前5分鐘
📎就放空吧
五分鐘前我有試過翻重點或是什麼都不看,最後發現最後上場前的五分鐘反而什麼都不看,就放輕鬆相信自己會好好發揮,考試寫起來會更順手。
➡️致謝
📍家人
很感謝家人後來理解我休學並且幫我準備早午晚餐,幫我列印各種題目考古題講義,陪我到三間學校考試,讓我不用擔心考試以外的事情!心中只有滿滿的感謝還有感動!
📍男友
男友是我的戰友、軍師也是我的全職家教,協助我規劃讀書進度,陪我檢討讀書計畫的執行度,提醒我不能一直讀有機,碎唸我要挪一些時間在英文上。很多讀書的眉角,都是男友提醒我建議我的。在我讀累了生氣的時候聽我抱怨,讀得開心有成就感的時候為我感到驕傲,會願意在每個我回家的路上在電話裡陪我,聽我反覆背筆記,他只能暫時隱藏自己的情緒,先接住我的所有。
由於男友剛好面臨當兵還有在社區兩個月,有很多時間可以陪我電話檢討,在備考後期還好有他願意陪我一題題檢討,分享臨床上的知識或是在我寫錯的題目中補充些概念(像是apoptosis 男友就補充了外在內在路徑,最後慈濟就考出來了)很多日子的累積,也讓我越來越強壯。
在準備面試時男友提供他當年面試的模板,各種臨床上處理的角度、他的看法等等,他會願意出題給我陪我練習聽我一直講一直講,面試前一天聽我講了7小時。
我知道沒有一個人會願意犧牲自己的所有時間只為了我考上,為了回應對方的付出,只能更努力,努力到燃燒生命,努力到能夠得到回應的那一刻。
看到上榜名單有自己的名字的那刻
我問男友:你覺得值得嗎?
男友笑著說:值得!一切都值得!
這個榜單的名字背後是有很多人的努力與成全,謝謝他一直陪伴我支持我容忍我接住我,如果只有我自己,無法走到今天。
➡️後記
這八個月用完了300張洞洞紙、30個立可帶、15隻藍筆、9隻紅筆、4隻黑筆、1盒筆芯。
其實從放榜前就幻想過無數次有這樣的機會能分享自己這八、九個月的旅程,雖然文中可能有很多我的碎碎念、冗言贅字、詞不達意,但都是很真誠的經驗,還請見諒,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謝謝看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