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感言:
高中考大學的時候,因為一些因素沒有去念醫學系,在念大學四年期間,內心還是有一個聲音提醒自己從醫的願望,不想讓自己這樣庸庸碌碌的過一輩子。大四下定決心後,一畢業就投入後醫的考試。
而今年準備一年就上榜高醫後醫,感覺版上比較少非三類背景的人分享經驗,所以想分享給大家參考看看,希望能增加大家的信心~
準備考試期間,我沒有特別擬定什麼策略,也沒給自己退路,雖然看著身邊的同學都有研究所或是出國進修多少會有點緊張。但因為很確定自己的目標,決定進入補習班之後,就是穩穩跟著老師的進度念書,想著最多考兩年吧!
我也沒想過自己有可能會落榜,因為我一直催眠自己我一定會上榜XDDDDDD
首先就來分享一下我各科的準備方式吧~~~
生物
張劍鴻老師的課很適合像我這樣的初學者,中英對照的課本也讓我很快就記得專有名詞的英文,而且板書的筆記也非常清楚。我會強迫自己把拍下來的板書當天回家就趕快抄好,讀完一遍講義後,我會趕快做題目(課本的溫故知新、線上題目)來看有沒有哪個重點遺漏。線上的題目我都是利用通勤等瑣碎時間做,我會把錯的題目截圖,之後再去翻書訂正,並且寫在講義裡。其實不只是生物,我覺得做到徹底訂正比起寫海量題目更重要!!!!
生化
一開始我真的覺得生化很痛苦,因為莊老師的筆記會把所有相關的東西都寫在一起,所以有時會有還沒教到的內容。對於沒學過生化的人,我覺得就是要接受這些東西沒辦法一次記起來!我會考自己筆記內容,例如ribozyme有哪些?然後再翻筆記看自己漏掉什麼,透過這樣一直回去翻特定一個筆記的方式,讓我最後上總複習都可以預測老師接下來要寫什麼~
心態上,其實也不用擔心現在背不起來,會不會之後忘記這邊要背,因為我相信以老師的教法,最後重點都會重複教到跟特別強調~而且老師都會在Band上面放彩圖,在上面問問題老師也幾乎都五分鐘內回!!
然後我覺得莊老師的歷屆試題解析詳解都很清楚,有些題目是出題學校給錯答案的,莊老師也會附上他認為的正確答案及參考資料,所以後期在家自己做考古題也通常沒有問題!
另外在後面還有生化課輔課程,透過學長主題式的回顧複習,比對莊老師地毯式的授課方式,我認為這樣的方式重點整理是很有幫助的。
分享完我最擔心的兩科後,來說點我拿手的!!!
化學
梁傑相信不用多說,就是按部就班照著他的進度走。特別提醒一下我覺得可以去看高點yt梁傑老師的考前猜題影片,老師直接帶大家看他會怎麼寫一份考題,這讓我在現場考試的時候一樣很大膽的跳過計算題。物化題數多時間又少,最重要的是趕快把握觀念題,能用眼睛看出答案的就都要寫對!
複習完講義內容後,我都會寫分章,各個主題挑過三四題來寫,都會寫的話就可以停,所以我認為寫分章不需要完美主義,不用每一題都寫。總複習班開課後我就沒有再寫分章了,因為這個時候基礎都已經打好,我這個時候讀化學的方式完全是靠寫解鎖系列的進階題,有忘了的觀念才會回去翻講義。這些題目我只要有不會的,確認講義沒有後就會去問,就算只是不確定而已也要問,因為我要求自己要做到老師說的,看到一樣的題目一定要寫對。
物理
程亮子老師的教法很考試導向,整理公式的框框也都很重要,到後來開始寫考古題時真的發現老師的筆記根本每點都是一個考古題!我平常也會翻學習精要,去補足觀念的說明,尤其是碰到做題目特別卡的單元,我就會回去把學習精要跟筆記搭配著看,然後試著寫學習精要上的題目,因為都有詳解,所以可以看到正確或者更快的解題思路。物理是我的強項,所以題目我就沒有寫像老師說的那麼多次,不過覺得老師很會挑題目,到考場上就會發現真的都是考那些!
另外,平常課程上完後,我也都會盡快寫特訓班的題目,特訓班的題目偏難,所以一回要花很多時間都很正常,但是一定要在上課前把題目都寫完!因為上特訓班時老師的節奏很快,也都會從題目再做延伸,告訴大家有哪些其他考法,如果沒有先思考過是絕對跟不上的!我覺得物理是需要大量練習的科目,再加上解題速度非常需要練習,因此特訓班這種以題目為主軸的方式對於學習物理很有幫助!
英文
英文是我五科裡最放心的,平常我就是照著旋元佑老師說的做廣讀,我都是用吹頭髮這類細碎時間讀,除了他的廣讀文章,準備前期還比較閒時也會看英文小說,後期改成邊吹頭髮邊寫考古題😆
因為我對英文很有興趣,所以平常我也會問老師跟考試無關的英文問題,老師總是笑咪咪的很可愛。作文這塊我覺得比較玄,平常給旋元佑老師改我都拿15-18分,結果最後只有10分🥲結論是我覺得最後一個月再練練作文的手感就好!我自己是每週寫一篇
課程到後期大家一定都在考慮總複習和實戰解析這兩門課要不要上,我都有上也很推薦,讀到後面難免會忘記前面,總複習班是最有效率能把前面的記憶喚回的方式,實戰解析可以看到老師怎麼解題,我覺得尤其物化兩科很需要這個過程。生化解析老師也都很用心,複習到很多筆記,也大大加強前面提到「重複」的效果
模考我覺得不管準備的怎麼樣都建議參加,也有參加IRT,也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模考的時候都沒有念到老師的考試範圍,尤其是生化這科!!!但當時我的想法是考越多次越好,而且又因為我是第一年的考生,所以很需要去熟悉這樣的考試模式,也可以用模考去看自己物化的寫題目順序怎麼排最好(但兩分題一定優先)
模擬面試我覺得跟模考一樣,就是能多參加就多多參加,尤其是要能講滿7分鐘要經過很多次的練習,高點學長姐的回饋也很有參考價值。還有重要的一點是能練習到寫作關,尤其是篇幅跟議題延伸很重要!我覺得非三類背景也是一個優勢,像準備面試時我就發現自己對於圖表題很擅長(大概是單操實驗報結報來的😌),看完面試題目的想法方向也會跟其他同學有所不同。
我自認面試講的普普,不過不知道是哪個環節讓我面試拿了32.50,因此我覺得或許是工程背景讓我在思考上有了與眾不同的點!祝福大家備考順利,希望我的心得能幫助到跟我當初一樣對生化很迷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