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在學重考上成大經濟時,是打算順順唸完大學就出社會工作,但之後了解到金融業MA等工作職位,發現自身條件還遠遠不足,尤其是參加了CCP跟學校就業博覽會後就發現碩士學位是必要的,自己又沒有特殊經歷、系排也不好,所以就決定要準備研究所考試了。
準備時程
因為大學在學重考,所以計劃大三把學分和成績顧好直接提前畢業,省學費同時也能專注準備考試。我覺得規劃考研時程,其實就很像職棒球員的賽季一樣,會經過春訓儲備、例行賽狀態起伏、季後賽衝刺的感覺。
‧春季:培養唸書習慣
我在暑假前的目標就是習慣每天都要讀書。把統計跟財管的正課用倍速上過一遍,之後暑期開始密集上課也有辦法消化課程。
‧夏季:跟上正課進度+準備多益
從學校畢業時也代表要上緊發條了,這階段就是努力跟上正課進度,上完課都一定要複習過,這樣就夠了。但實際上我沒照著做,想說統計和財管都已經上過一輪課,自己複習就好。到八月時,統計遇到瓶頸才開始上正課。再來,我又計劃去考多益拯救一下自己單薄的履歷。
‧秋季:財管打掉重練,開始上商研所經典題庫班
遇上撞牆期了,因為財管放飛二個月,春季上第一輪課程時也沒有確實複習,所以內容都忘光了,連怎麼用計算機算折現值都不會,所以我把正課又再看過一遍,趕在題庫班開課前讀完。經濟和統計就是跟著題庫班慢慢複習,計量的準備方式就像暑期正課一樣,聽完課就回家複習上課內容。
‧秋季後到考前:刷題、複習計量
跨年後開始寫歷屆,特別推薦寫中山財管的統計題目,我也是寫了中山題目才發現計量很不熟,所以花了二週好好從頭複習。這段時間我特別去K書中心包月,還把IG刪掉,大大降低節慶氣氛的影響,讓我最後刷題完上考場時能維持較佳的狀態。
筆試分享
‧中山財管:統計考風大改,原本計量會佔很大部分,卻變成了幾乎全商統。財管不能用計算機,但出了好幾題的折現,非選題以證明為主,我當下想法就是會寫的把握住就好。
‧清大計財:難度比前幾年來得高,記得考統計前超級緊張,心跳超快,而且手一直抖,寫完第一題才穩定下來。財管變成全非選,但我都寫得出來。
‧台大農經:考運爆發的一天,經濟考了一題川普如何處理赤字,雖沒有準備到,但臨場想了幾個,後來中間休息時查新聞竟發現跟自己寫的一樣! 農經方面,我雖有買歷屆詳解,但沒什麼看,考前休息時查了2024農業新聞,結果考題就剛好讓我發揮出來。
‧台大財金:我一開始對台大財金是完全沒有想法的,覺得自己離台大有段距離,所以當天就平常心應考,沒特別緊張。大家都覺得財管很簡單,但後面幾題特殊題讓我蠻不確定答案的;統計很難,但卻是我考完後最有信心的一科。
‧政大財政:我覺得經濟不太好寫,英文作文也寫不好;統計考了一題蠻特別的卡方檢定,那題我是用文字陳述,概念就類似多元回歸偏F檢定能不能替代成各係數分別檢定,從成績來判斷,那題應該是有拿到分數。
‧政大金融:狀況最多的一天,到了政大才發現財務型計算機不見了,最後才在書局買到,結果財管全申論也用不到計算機;統計第一題看不太懂題意,大概花40分鐘才弄懂,好險最後有寫出答案;經濟有一題寡占模型的非選也看不懂題目敘述,考的其實不難,但我是晚上看低卡討論才知道題意,直接心態炸裂。
面試分享
筆試考完之後,其實整個人的螺絲就鬆掉了,所以筆試到面試中間幾週的空檔,我都在做別的事,等到確定進政大面試後才開始認真準備書審和面試。
‧政大金融:大多是針對書審資料來提問,專業問題是教授給了一段敘述,問我違反了什麼迴歸假設,整體感覺下來比台大和交大輕鬆,不會感受到壓力。
‧交大財金:分成二關,不過沒特別區分是履歷還是專業關,回答問題的時候會一直被挑戰,尤其是就讀動機。
回顧這一年的旅程,就覺得像活在地獄一樣。我很慶幸自己遇到挫折或是感到焦慮時沒有停下腳步,而是傻傻地繼續讀下去,我相信持續堅持至少能維持競爭力,停下來就會變成炮灰。希望我的心得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