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司法官、律師 海商海洋法組,李○蓁 政大法律畢,狂作題班練題輸出+助教討論,進步超出預期!,高點建國醫護網
高點醫護網
狂作題班練題輸出+助教討論,進步超出預期!
考取類科:113司法官、律師 海商海洋法組
考取學員:李○蓁 政大法律畢
分點分班:台中班
學習型態:面授數位函授
摘要感言
一、 第一次準備
1. 開始準備前:
大部分有乖乖去上課,考前會臨時抱佛腳,因為一方面有點迷惘還沒下定決心要走哪條路,另一方面忙著體驗大學生活跟北部觀光,所以沒有乖乖唸書,寒暑假也沒有帶書回家,因此成績不是很理想。

2. 大學期間:
(1) 上函授:三上接三下跟朋友一起買高點全修函授打底,到考試前兩個月看完。我覺得用來打底可以有效率的先對每個科目的範圍、基礎概念有基本認識,對於一開始考試不知從何開始,覺得準備方向很抽象的人來說是個友善的切入方式。而且相較於直接從文字接觸不熟悉的概念,有老師的講解可以比較不吃力的先建立基本觀念。另外,個人覺得看完每一堂課馬上複習的效果會比較好,但前期基於惰性沒有完全做到。
(2) 讀書會:朋友揪的小讀書會,可以練習寫擬答跟討論爭點。因為讀書會裡有很認真唸書的厲害朋友,而我還在打底中,所以她知道的見解總是超出我念的函授,所以一方面很愧疚不能給什麼想法,另一方面常常能聽到自己沒想到的觀點,獲益良多。
(3) 唸書:看、念完函授所剩時間不多,記憶混亂,大抵是念參考書跟解題書
3. 一試前一個半月:
(1) 上總複習函授:花兩週上高點一試實務選題班。
(2) 練考古題:花一個月邊念總複習講義,邊練習考古題。
4. 二試前:
(1) 狂作題班:因為很多書我都還沒唸完,也沒怎麼計時練習過考卷,所以前幾次都還在熟悉作題形式,雖然沒念完做題我覺得有一點可惜,但對還沒考過司律的我來說依然幫助頗大。透過練習並與助教討論,我可以比較有效率的知道做題可能需要什麼,要怎麼輸出,該怎麼準備,使我心裡對於目標比較有個底,雖然考試沒有標準答案,但還是有輪廓可依的。我覺得以一個試前一個半月前不知道自己在寫什麼的人,最後差13分錄取律師,進步已經超出我的預期了。
5. 心態上:
其實第一年心態上很健康,雖然會迷惘,但比較沒有那麼焦慮。因為看到身邊朋友為了應屆上司法官壓力過大很痛苦,自己評估一下覺得積累的不夠,想應屆上可能身心負擔會比較大,加諸很多朋友畢業後應該散落在不同城市,想把握青春的尾巴,所以選擇認真唸書但不犧牲玩樂時間的模式,沒有一定要應屆的執著,家人也支持我的想法。我覺得考試是一兩年的事,但回憶跟身心健康是長久的,所以既然選擇了,在備考時也知道積累不足,在放榜時就沒有什麼好挫折的。

二、第二次準備:
1. 放榜前準備:
因為知道第一年不可能上司法官,所以考完試後大概休息1個月後開始爬心得文,問學長姐的建議,把每一科的書單找齊,準備放榜後開始念書。
2. 放榜後到年前:
(1) 分析自己的強弱科,找已經考上的學長姐跟朋友討論。
(2) 計算總共要唸的書有多少,依自己念書速度增減書單,規劃讀書計畫。書單比例也是依據第一年的成績表現分配,弱科會多排幾本。
(3) 先從教科書跟自己考得比較不好的民商法開始念。教科書我在大學時比較偷懶,有些基本要唸的都沒唸,所以我覺得應該補起來,不然總覺得參考書比較去脈絡化。先念是因為通常內容多,比較不好消化,在考前緊張的心態下,自我評估應該唸不下去。先從弱科念也是在避免考前緊張,如果還沒念過會非常焦慮。
(4) 時間規劃大概就一星期一本書。
3. 2月都在玩(日本滑雪、過年、宿霧畢旅)
4. 3/1-7/6:
(1) 由我的國考小天使幫我出題、改題、檢討,我就跟著進度,把我所有要唸的書在考試進度前唸完,大概就唸範圍內的書、考試、檢討。
(2) 先有一個考試範圍表,我覺得比起大範圍的出題,念書進度跟考試範圍一樣,更有踏實感,所以我其他科目也開始依據要唸的總量(總頁數)切每個禮拜進度。
(3) 另外,我覺得比起寫考卷更重要的是檢討,不足處才是可以進步的空間,所以盡量詳細檢討,前期進度比較沒那麼趕我都會再重寫一次,因為我覺得檢討完跟有辦法輸出還有距離,所以需要再寫一次看自己有沒有吸收。後期時間比較緊就挑寫得比較不好的重寫而已。
(4) 原因:我覺得搭配輸出會讓我更知道唸書時應該抓哪些素材,而且國考畢竟是考試,考試技巧跟控時都需要練習。
(5) 作息:從早上9點到下午5點半在圖書館唸書,5點半去游泳,游完吃個飯,接著寫題目或線上檢討考卷。
(6) 零碎時間:午餐通常在車上吃媽媽做的便當,配podcast,包含一起讀判決、司事law室、法白等節目,加上通勤時間,可以有效利用零碎時間跟聽覺記憶。
5. 7/7-8/3:
準備一試:模擬考試時間寫題。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