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私醫聯招 北醫藥學系臨床藥學組、校內轉 中國醫藥學系,王婷芳 中國醫物治,選擇高點師資,藥學雙榜一次搞定!,高點建國醫護網
高點醫護網
選擇高點師資,藥學雙榜一次搞定!
考取類科:108私醫聯招 北醫藥學系臨床藥學組、校內轉 中國醫藥學系
考取學員:王婷芳 中國醫物治
推薦師資:梁傑(梁家榮)、張劍鴻(張芸潔)、程量子(陳宗德)
分點分班:高雄班
學習型態:網路學院VOD視訊班數位函授
摘要感言
"選擇何種方式準備

我選的是網院雲端線上課程,原因是因為它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可以彈性安排自己聽課的時間,還可以自由選擇撥放速度和暫停,因為有時候上課時間太長加上學校本身也有報告和作業要準備,很容易就因太累而恍神掉,而雲端課程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不限次數重複撥放,因此較不容易漏掉老師講課的重點。


私醫聯招推薦師資+準備方式

◎生物:張劍鴻老師

老師的普通生物學共有60堂,我是利用上學期把1-4冊的課上完,寒假加緊腳步聽完5-9冊,第10-16冊則是在下學期的時候密集的聽課,那時候幾乎是一下課就往宿舍的自習室裡面衝,每個禮拜會聽至少4堂課,趕在5月中旬把課程結束。

我在老師的課堂中收穫最多的是神經內分泌、動物生理學和分子生物學,老師上課的方式非常生活化,會把代謝機制用自己的筆記整理得井然有序,上起課來會有一種:”喔~原來如此”的感覺。

加上老師常會把自己以前在實驗室的經驗帶入課堂,因此即便我高中沒有做過太多生物實驗,也能夠大致掌握實驗設計背後的目的。老師的神經內分泌會把中樞神經分布的腦區和功能用表格來讓大家記憶,加上熟知神經訊號傳遞的形式,就能推測出面對不同的狀況時,身體會有什麼樣的生理反應;動物生理學的話老師依照campbell 第十一版的編排把不同的系統做區分,是我覺得最能夠和人體有所連結的一個大章節;分生則是內容最為龐雜的章節,但是只要由分子生物學的中心法則去推,熟記各種酶的功能和作用位置,就能應付許多考古題。


準備方式:

上課前先瀏覽考古題→把看不懂的地方做記號→聽課→回想上課重點,作筆記→再做一次老師講義後面附的考古題(會發現原本被畫得亂七八糟的習題都會寫了~)→答錯的題目做資料查找,並用筆記記錄下來,考前依照年份做考古(打破章節練習!!!),不會的地方看自己先前作的筆記或是看講義。


↑上面是我準備生物的方式,最大的重點在於要主動去回想老師上課所講的內容,把記憶從腦中提領出來並重複數次,記憶才會比較持久~另外,我大部分的章節都只做後中的中文考題,因為內轉和私醫都是中文出題,我覺得把這些題目做熟就很夠用了。此外,我覺得生物是一門很重資料查找和理解的學科,有時候做到比較細的考古題,我會試著自己找資料並用自己的方式理解,但是如果是那種老師上課有強調太細的題目其實可以先暫時捨棄,把大方向先抓出來做時間的最有效運用。

◎化學:梁傑老師

老師的普化共分41堂,不含普化和有機先修,和高中自然組的化學最大的不同是第二冊(老師的講義)的配位化合物、分子軌域的混成理論(MOT,VBT等)、順磁反磁的概念,還有第十章熱力學、電化學要記的那些公式;我的時間分配是大一上學期大概把第二冊聽完,剩下的3,4,5,6冊都是寒假和下學期的時候準備的,因為化學要記的東西不像生物那麼繁雜,因此我準備化學的時間沒有生物來的多,和生物一樣是在5月中旬把課上完。


準備方式:

聽課→在上課時把特別不懂的地方劃記→課後複習時著重於思考特別不懂的地方→做考古(依年分)&個人筆記。


↑梁傑老師上課的方式簡潔扼要,會把考試的重點和題型在課堂中反覆和大家提醒,不需要再額外多花時間去篩選哪些會考、哪些不會考,重要的是去理解考古題的觀念並內化成自己的東西,再反覆練習變成反射動作就可以。


※註:我有做過老師編的普化分章試題上下冊,並沒有每題都寫,我覺得分章試題的主要目的在於測驗對於章節內容的理解程度,因此對於每個概念我會挑幾題寫,確定自己真的懂了才會往前邁進。


私醫心路歷程分享

私醫的準備我其實只由著重在化、生兩科,因為當初的設定是想說利用內轉筆試考完後的兩個禮拜再認真寫國英兩科的考古就好了,因此並沒有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大一上學期的社團活動能去的我都有去,系上的功課也維持的不錯,上學期是系排五,下學期則是系排一;到了下學期,我就將生活的重心放在準備轉考&學校課業上,雖然看到大家都在玩自己只能埋頭讀書,難免會有很憂鬱的時候,可是卻在這段過程裡摸索出一套屬於自己的讀書方法,也慢慢開始覺得一件事情其實可以用不同的角度和觀點去看待,不一定要把自己局限在既有的框架裡面。


校內轉系推薦師資+準備方式:

◎生物、化學同上

物理:程量子老師

老師的物理課共30堂,老師上課會花很多時間畫圖講解觀念,最後再帶一些經典考題分析考點。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師的熱力學&電磁學,老師會從最基礎的力學開始,帶出後面的電磁學&近代物理,並且用幾堂課的時間講熱力學、波動力學、幾何光學,記得老師最常說:我從頭到尾都在上力學:F=m.a(要加向量~),聽完課後的筆記是複習的重點,尤其是自己畫圖解題的能力是老師上課一直強調的,儘管只有短短30堂課,卻將大部分的重點都解說完了。


準備方式:聽課→筆記→寫老師出的作業


↑一開始準備轉考時,我是以內轉為主,私醫為輔的,其中我特別重化、生兩科,物理是到5月底才把課程結束,剩下的一個月就是反覆練考古和整理筆記為主。


校內轉心路歷程分享

我們這屆考的是自然科學,大一普物、化、生的上課內容都有出現,甚至還有地科的觀念,因此我覺得除了課程內容外,也應廣泛涉獵許多科普、時事新聞,才會大概知道在問什麼。


口試: 口試的內容是國際時事與新知,採MMI跑關制,主要在測驗對一個情境臨場應變的能力,要點在於分析題目情況並假設自己的立場可能會採取的行動,過程中教授不會與考生對談,黑臉、白臉教授都有,時間的掌控很重要。


鼓勵學弟妹們的話:

我想傳達的訊息是,大學其實是個訓練自己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地方,不要因為害怕別人的眼光就躊躇不前,在這條準備考試的路上其實會有很多認同你、支持你的人陪伴你走到最後,因此也不太需要去預設若是沒有達到自己目標後的立場是什麼,不妨大膽的去嘗試,勇敢走一條屬於自己的路,或許會獲得許多意料之外的結果!

另外,我覺得除了認真聽線上課程之外,學校的課業認真上也會有很多收穫,我在大一上和大一下有修過關於藥物研發和生命科學的通識課,也因此獲得許多以前都不知道的知識,還藉此認識了一些不同科系的好朋友~
最後,祝福大家都能達到自己的目標!:)

"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