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年檢事官偵實組榜眼 ,羅國榮 北大法學系畢一 ,選擇高點函授 ,時間化整為零,喜嚐勝利滋味!,高點建國醫護網
高點醫護網
選擇高點函授 ,時間化整為零,喜嚐勝利滋味!
考取類科:96年檢事官偵實組榜眼
考取學員:羅國榮 北大法學系畢一
摘要感言
□對民商法缺乏天份
□對刑事法頗有興趣
□英文有中上程度
□沒什麼時間準備考試
□沒有非司法官不做的心情
如果,你剛好具備上述條件,「檢察事務官」考試必定是你最好的選擇!

選擇高點函授,免除不必要的零散時間

其實不一定外地生才能選擇函授,如果你不喜歡出門、不想把時間花在等車坐車,函授是個值得考慮的選項。尤其是非全職考生,正因為沒有充裕的時間,所以更需要把精力花在刀口上。高點函授教材資料完整,又可以依照自己的進度安排,選擇聽課的時間和順序,再也不用擔心下雨天懶得出門或旁聽爆滿,當別人還在排隊時,你已經在家裡好整以暇準備上課。
(檢事官函授、DVD課程詳情請點閱高點網路書店

底子紮穩,實力穩如泰山!

對於傳統大科,建議在校時仍應好好打底,坊間的輔考課程畢竟只是輔助加強,不宜本末倒置。底子要紮得穩,得耐得住題目翻新變化,否則實力很容易被「打回原形」。考試和打球一樣,基本動作才是最關鍵的,國考與研究所不同,無須鑽牛角尖於偏門暗器。

至於讀書計劃可依下列模式進行:
第一輪先熟悉各科基礎架構;
第二輪再針對不足或新興爭議問題稍做了解;
第三輪開始練習各種考古題(不限於檢事官考題),實例演練的同時開始記憶法條條號。

1. 刑法:以林山田老師黑白書(即《刑法通論》)為底;林東茂老師的《刑法綜覽》為輔,不足之處再參考高點方律師的《刑法總則》、《刑法分則》。刑法學說爭議雖多,但只要忠於自己所選擇的體系,再一以貫之即可。千萬不要東拼西湊,浪費時間又混淆觀念。

2. 刑事訴訟法:林鈺雄老師的教科書一定要好好唸個三遍以上。雖然檢事官的刑訴出題方向較為「獨特」,但就是在碰到難以下筆的題目時,苦練已久的基本觀念才能發揮最大的功用。實務見解方面,史奎謙刑訴參考書有詳盡的蒐錄。高點的項台大老師,精通公法與刑事法領域,兩者的連結可突破學生思維的盲點,且教學認真、活潑風趣,是不可多得的優秀師資。

3. 行政法:因為本科缺乏適宜的「一本書」,所以如果時間允許的話,誠心推薦公法底子虛弱的同學旁聽北大陳愛娥教授的憲法專題和行政法課程。陳教授治學嚴謹,著重基本概念的澄清,對體系的建構有絕對的幫助。有了初步基礎後再閱讀黃律師《行政法(I)》和《行政法(II)》將事半功倍,而高點的任台大和黃台大老師素負盛名,講解詳盡又不失流暢,建議做為進階課程。

4. 英文:這是檢事官考試的關鍵決勝點,因為多數法律系同學荒廢外文已久,故掌握本科就等於贏了一半。英文程度需要長期的累積,急躁不得,務必養成每天閱讀英文雜誌的習慣。英文科試題近年來越趨困難,不但有法學英文篇章、專業翻譯題,現在又加上佔分高達40%的英文作文,難度更甚於研究所考試,請勿等閒視之。平時可準備英文小說做課餘消遣,考前也要多加練習寫作能力。

5. 智慧財產權法:雖然不少同學都未曾修習本科,但智財法其實難度並不高,仔細研讀陳律師《智慧財產權》一書即可。本科出題往往切入時事,實務脈動的方向,請多多瀏覽經濟部智財局的網站。

6. 犯罪學:以許春金老師的教科書為主,周素嫻老師的《犯罪學理論》為輔。本科特重不同理論間的分析比較,應釐清各說前提假設的不同之處,再熟記書上整理的異同表格。近年來強調理論在實務案例中的應用,平時接觸相關新聞時,應培養自主分析、涵攝的能力。

7. 國文:國文一科佔分固然有限,但公文部份只要考前花兩個小時背誦格式,分數即可輕鬆入袋,何樂而不為?高點楊昕老師授課簡明扼要,不妨一聽。又作文部份,林永謀大法官和林東茂教授的文章,用字洗鍊、樸實典雅,考生平日閱讀之餘,亦可就其文風多加學習。

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

因法務部的政策使然,檢事官的錄取名額越來越少,但考生也不要因此灰心。我這次的考試過程也相當不順遂:考前失眠、感冒,考試時原子筆一連三支斷水、緊張過度答案卷寫到跳頁、猜題完全「失靈」、原文引註錯誤等各種大大小小的“衰事”都「一應俱全」地發生在我身上,雖然心中已不存任何希望,但我還是堅持把它考完。放榜時不但自己不敢置信,更印證了實力的長期累積遠比臨時抱佛腳重要。

此外,很多學生都會有「見樹不見林」的問題,常常執著於「條號要用阿拉伯數字或國字」、「用哪種方式破題、回答」、「出題者有什麼特殊見解」等枝微末節的瑣事。其實法律最重要的是理解,所以各科各單元的基本原則、體系設計的目的才是最重要的,背誦是最下游的工作,如果在上游處不能了解制度的源起,硬在考前死記只是徒勞。況且檢事官考題取向年年更易,難以捉摸,如果不能靈活運用基本觀念,恐怕不易在3%的錄取率中殺出重圍。

Last but not least,考取者的經驗永遠只是參考,不是聖旨,無需過分迷信。「試事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於心」,願與各位考生共勉之。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