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感言:
由於報考的是自己的本科,雖然對所要考試的科目都不陌生,但仍舊欠缺專業科目中各家觀念的比較與融會貫通,還有時事的整理,因此我選擇高點的函授教材做為我投考的輔助工具。
反覆咀嚼教材,打破政治學障礙!首先是國文英文的準備,因為不是每個學校都考,投資報酬率不大,所以我只將教材中考古題的部分全部練習一遍,以作題目的方式來準備。專業科目方面,對於自己最有興趣的「國際關係」下了較多的功夫。首先是以高點的《國際政治與國際關係》為基礎,對國際關係的各種理論、模式有約略的整體概念後,再將從前學校上課的指定用書K. J Holsti的《國際政治》重新唸過,而後向正在上課的學弟妹借筆記,才能得知老師是否有補充先前沒有教過的新觀念。 另外要注意的是時事問題,這也正是我選擇函授教材最大的主因。因為藉由高點所整理的時事新聞,自己便不用再費時剪報或收集相關期刊論文。 不過,除了教材上的時事,自己還是要多留意其他新聞,特別是在考前一個月到一個星期內的新聞都可能會是出題重點。
國際公法的部分,由於之前在學校上過李鍾桂老師的課,內容講解的非常詳細,所以我只有仔細反覆地研讀自己上課的筆記,再配合國際法權威丘宏達教授所著的《國際公法》,以補足整體的概念及了解國際法院的判例。
至於中國外交史、西洋外交史兩科因是需要背誦的科目,所以只能多花時間熟讀。由於函授教材中的中國近代史包含內政、文化、外交等部分,我只選擇關於「外交」的項目詳讀,另外再輔以王曾才著的《中國外交史》做為參考。要提醒大家的是,準備中國外交史不能像以前念歷史一樣只背誦人名、年代,歷史人物對該事件的看法、處理的手法及所造成的影響才是更值得注意的重點。又因為西洋外交史不像中國外交史是以時間為主幹,而是著重在同時間各國、各事件的發展,所以此科我採取逆向操作的方式,就考古題曾經出現過的題目為方向,再以發生的事件為主題,利用事件如:維也納會議、俄土戰爭、德奧同盟……的起因、發展、參與國、決策、影響等元素來串連完整的西洋外交史。
函授教材給予我最大的幫助則是政治學。因為大一時的政治學並沒有打下良好基礎,所以此次完全是靠高點的講義不斷重複地溫習。教材中把各家理論分成章節詳細描述、淺顯易懂,即便無法將所有內容全部背起來,但至少建立了應有的概念,答題時也容易舉一反三。 投考中山大陸所時這一科還取得不錯的成績,讓一向視政治學為障礙的我,總算有所突破。
弄懂所有考題,為下次考試再增勝算!在考試的過程中,我發現同一時期各校出題的重點其實都相去不遠,而且多與時事有相關性,因此建議在考完後若有不會的題目,一定要再弄清楚,因為那極有可能就是下一間應考學校會出的試題。另外,考古題的演練也不可忽略,我都是在要考該間學校前的一個星期,看過該校近十年的考古題,以便了解該系所一向注意的重點及方向,順便將自己不會的題目弄懂並作成筆記。
另外要提醒大家一點,在準備考試期間,應避免埋首苦讀、閉門造車,反而要經常和同學討論, 才能掌握最新的資訊。特別像是政治公行這類系所,由於題目通常沒有標準答案,所以一定要把握正確的答題方向。以自身為例,我唸書的時間可能不比其他同學長,但我常和室友、同學交換意見,藉此截長補短,節省許多自己從頭摸索的時間,而且也能藉由討論知道自己不足的地方,修正錯誤的觀念。
其實,在準備研究所時只要每一科選定一本內容深淺適合自己的書做為基本教材,並將筆記、心得直接寫在上面,這樣複習時會比較方便。行有餘力,也可收集該系老師上課的筆記作為補充。考試時,如果時間允許,要多舉例以證明自己所寫的理論,才不會言之無物,也能得到較好的成績。
雖然考研究所是一條辛苦的路,但回想起那段日子亦是非常充實,祝福所有學弟妹都能金榜題名。
91學年度碩士班招生考試成績通知單
所別 | 國文 | 英文 | 國際關係 | 國際公法 |
| 86 | 62 | 56 | 49 |
政大外交所國際關係組 | 中西近代外交史 | | | |
| 64 | | | |